时尚美食街的故事搬上话剧舞台,《簋街》在烟火气中感受北京巨变

2023-06-20 06:24:00 - 上观新闻

转自:樊江洪

簋街,乍一听街名有些奇怪,但看到那古老的“簋”字,立刻会心地想到了美食。

这是北京老城里一条富有文化内涵的美食街,也是带给人民方便快乐的网红街。每当夜色阑珊,道路两侧比肩而立的饭店、酒吧就散发出五彩斑斓的光芒,一排排大红灯笼高挂门前,不断有汽车停下,一拨拨客人进进出出,整条街道充盈着喜悦的面庞,散发着迷人的笑声。那是北京夜晚最繁华和最接地气的景致,是实实在在的帝都烟火气息。

而今,一部京味儿话剧《簋街》与这个美食地标联系在一起。簋街变迁的精彩故事,几位主演的用心演绎,舞台艺术的成熟运用,使得小故事折射大变化,小人物胸有大乾坤,小街道反映大时代……浓浓的代入感、深深的人间情和风趣幽默的“北京对白”,让观众对这部仅有十多个角色的话剧《簋街》发出由衷的赞叹,纷纷表示剧作精彩出人意料。

时尚美食街的故事搬上话剧舞台,《簋街》在烟火气中感受北京巨变

6月17日和18日,北京演艺集团原创话剧《簋街》再次登陆北京舞台,在天桥艺术中心赢得了观众的一次次掌声和喝彩。

簋街位于东直门内,东起二环路东直门立交桥西段,西到交道口东大街东端,一公里长的街道聚集了100多家餐馆。经过30余年发展,已经成为北京家喻户晓的餐饮一条街。其意义超出了餐饮酒肆的范畴,具有很强的时代烙印和地域特点。

2020年,一向注重原创的北京演艺集团把簋街拉进艺术生产的视野。曾创作过电视剧《情满四合院》《正阳门下小女人》等影视作品的著名京味儿编剧王之理执笔起话剧《簋街》的文学剧本,导演钟浩,编剧杨硕、作曲戴劲松、舞美灯光设计任冬生、服装造型设计耆娜、文戈等国内一线主创人员和一批实力派演员汇聚在一起。

时尚美食街的故事搬上话剧舞台,《簋街》在烟火气中感受北京巨变

于是,《簋街》的故事徐徐展开。居住在簋街的李一刀曾是国有副食店一名技术能手,他最早辞职在家门口摆摊,卖起以祖传手艺“清酱肉”为主打的各式早点,成为时代弄潮儿。后来又在簋街开起第一家饭店“酒盈樽”,店名还是即将参加高考的儿子李国华从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里取的。李一刀只希望儿子报考北京的高校,毕业后接手“酒盈樽”,把“清酱肉”做大。

然而,李国华和同学加邻居金玲想走出北京看看改革开放的前沿和更大的世界,他们考上了广州的高校,至此李氏父子断绝了来往。李国华和金玲毕业后留在广州工作,两人婚后又在广州下海开起饭店,办得风生水起,成为岭南名店。李国华工作之余还凭着自己少年时的饮食记忆研发“清酱肉”,把所制作的饼命名为“思乡饼”,深受食客欢迎。但他却因为和父亲的矛盾,多年未回故乡。而金玲的父亲金守业把簋街的房产出租给了安徽来的打工人,开起了主打小龙虾的“小玉饭店”,渐渐地,小龙虾为北京市民所接受,“小玉饭店”在簋街连锁开了四家。即便如此,老北京们还喜欢吃地道的北京饭菜,金守业常常到“酒盈樽”蹭吃蹭喝,两位亲家嘴仗不断,却又谁也离不开谁。

时尚美食街的故事搬上话剧舞台,《簋街》在烟火气中感受北京巨变

剧作是以“最近”的时间点展开剧情的。李家和金家的第三代、从小在广州长大的李泽诚,带着一个特殊任务回到北京。原来,“酒盈樽”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危机,门庭冷落,经营困难。李泽诚带着父亲做的“思乡饼”给爷爷李一刀,也带来父亲希望获得爷爷的原谅,并希望共同把李家祖传的“清酱肉”做大。另一边,“小玉饭店”却顾客盈门,高峰时还要排队,连李泽诚一听到“小玉饭店”请大家也不愿吃爷爷做的小吃。矛盾冲突的剧情,把李一刀的思绪一次次地前拉二三十年……过去现在将来、亲情友情乡情、一条街一座城一个国家,那种温暖、勤奋、变化乃至面对市场变化的迷茫,就在这朴实无华的剧情中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特别是,导演数次运用两组平行时空里的相关人物对话,使得剧情更加紧密,时空浓缩,却又让人理解,十分亲切,时代的大潮还在浩荡向前。

剧中闪回的三个时间点对于北京和簋街都有着独特意义:1988年是改革开放的第十年,簋街第一家饭店开业;1998年的世界杯,北京簋街有了第一家大排档,夜宵文化开始兴起;2008年北京举办奥运会,标志着北京快速走向国际化大都市。观众们在这些有着时代共鸣的画面里,找到属于自己的北京记忆。

“我住家在北京城,二环的里边儿,中轴线鼓楼大街,往东一拐弯儿……”在清幽的三弦伴奏中,悠扬顿挫的北京唱腔传出,那是话剧《簋街》的烟火味道,也是北京人钟爱的小曲清音……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