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争”有我——365百姓故事汇】守护长城文物 传承长城文化
转自:秦皇岛新闻网
秦皇岛日报记者李楠整理
抗战时期的长城摄影明信片、四十年前“爱我中华·修我长城”的纪念徽章、京奉铁路砖和北宁铁路砖、上世纪90年代修建桃林口水库的规划图……山海关中国长城博物馆征集文物以来,得到社会各界人士的积极响应,其中,山海关长城保护志愿服务队队长张鹏携全家捐赠的文物可谓丰富多样。
30多岁的张鹏,出生于长城脚下的一个小村庄,古老的城墙、险峻的敌楼和代代相传的长城故事,深深地印刻在他的童年记忆中。过去,这里的长城保护员大多由上了年纪的村民担任,如今,越来越多像张鹏一样的年轻人,承担起守护长城的重任。2017年,张鹏带领志愿服务队队员们利用无人机巡护长城。这个年轻的团队摸索出了一整套报备、巡查、监督、反馈体系,探索实现长城巡护的科技化、专业化。
张鹏每周都会前往长城巡查,发现问题及时反馈给相关文物部门,并留下长城影像、记录长城现状。在接受文物部门相关专业知识培训的同时,张鹏经常上网自学长城相关知识,时刻关注长城专家的最新研究成果。随着学习的深入与扩展,张鹏开始收集长城的资料照片,地摊儿、书店、网上都是他“淘宝”的地方,有时一本拥有珍贵资料的旧书要价几千,他也毫不犹豫。他说:“这些珍贵的资料不赶紧买,以后很可能就买不到了。”这些珍贵的文物,都是张鹏这些年“淘”来的,以全家人的名义捐赠给了长城博物馆。“这些文物,不仅历经岁月沧桑,更是前人的勤劳与智慧,让人们更加真切地了解长城的历史沿革,看到它们曾经的样子和岁月中的变化。”张鹏说。
在巡视长城中,张鹏更懂得文物的重要性,挖野菜、翻蝎子破坏长城砖、在城砖上写字画画……这些不文明行为,保护员都会上前制止,而借助科技手段,更是大大提高了长城巡护的效率和文物的安全性。“当我们遇到突发情况时,可以随时向上级报告。”张鹏说,以前有一次发现有人在非法盗挖长城文物,自己一边向上级报告情况,一边运用定位软件呼叫其他保护员前来增援,只用了几分钟就将嫌疑人当场控制住。
张鹏还经常走进校园,给学生讲解保护长城相关知识,引导他们从点滴做起,争做小小长城保护员,传承长城文化。“我们不仅要保护好长城,保护好文物,更要讲好长城故事,这样才会吸引更多的人热爱长城、保护长城。”张鹏说。
编辑:薛佳麟
责编:李志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