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鹤新:扩大金融高水平开放,支持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

2024-06-20 22:05:18 - 财经杂志

朱鹤新:扩大金融高水平开放,支持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

朱鹤新表示,扩大金融高水平开放,首先将提升资本项目开放质量,为吸引更多外资金融机构和长期资本来华展业兴业营造良好环境

文|康恺

编辑|张威

6月19日,中国人民银行(下称“中国央行”)副行长、国家外汇局(下称“外汇局”)局长朱鹤新在第十五届陆家嘴论坛上表示,将扩大金融高水平开放,支持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

他表示,强大的国际金融中心是金融强国的关键核心要素之一。党中央对上海建成具有全球重要影响力的国际金融中心赋予重任。近年来,上海作为中国金融开放的枢纽门户,积极为国家试制度、探新路、补短板,金融外汇领域一批首创性改革、引领性开放举措在上海率先落地,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竞争力和影响力明显增强。

其具体表现是:金融市场国际化水平显著提升、金融机构和资本集聚效应持续凸显、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大幅增强。

朱鹤新还称,当前,世界经济发展仍然面临许多挑战。支持和服务好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以高水平开放促进深层次改革、推动高质量发展,既是金融部门落实党中央精神的必然要求,也将为世界经济开放发展注入中国力量。“我们将以更大的决心和力度,坚定不移推动金融高水平开放,主动对接高标准国际经贸规则,加大制度型开放力度,支持上海国际金融中心迈向更高能级,也希望上海的探索能够为全局积累更多经验。”他说道。

其主要做法是,一是提升资本项目开放质量,为吸引更多外资金融机构和长期资本来华展业兴业营造良好环境。二是提升贸易投资合作质量和水平,加强对上海“五个中心”建设金融支持。三是充分发挥上海龙头带动作用,推进更大区域范围内的高层次协同开放。四是统筹金融开放和安全,为上海金融资源集聚和辐射的连续性可持续性提供保障。

朱鹤新:扩大金融高水平开放,支持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

扩大金融高水平开放

朱鹤新表示,扩大金融高水平开放,首先将提升资本项目开放质量,为吸引更多外资金融机构和长期资本来华展业兴业营造良好环境。

在境外投资者投资中国方向,朱鹤新表示:“将加快推进金融市场互联互通,便利境外投资者参与境内证券投资,我们正在修订相关资金管理规定,进一步简化和完善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QFII/RQFII)资金管理,支持壮大耐心资本。”

截至5月末,已有70多个国家和地区超过1100家机构进入中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外资在中国债券市场的持债总规模达4.3万亿元,近五年年均增速近20%。

澳新银行中国资深策略师邢兆鹏认为,5月,证券投资项下结售汇为顺差,这部分资金大多是通过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直接进入内地银行间债券市场(CIBM)计划等方式流入中国债券和股票市场。证券投资项下结售汇由逆差转为顺差,意味着境外资金对于中国在岸金融市场情绪转好。

在中国投资者投资海外方向,朱鹤新称:“支持境内机构开展跨境投资,近期已向53家合格境内机构投资者(QDII)发放额度合计22.7亿美元,着力满足居民境外投资合理需求。”他说道。

在中美利差较大背景下,中国内地投资者向海外投资的势头持续。中国央行的数据显示,4月,中国内地投资者通过“跨境理财通”对中国香港和中国澳门的跨境汇划金额达223.21亿元,环比上升约七成。

在跨境理财需求推动下,财富管理业成为中国香港金融业的强劲风口。2023年,10余家内地基金发布在港展业计划。家族财富办公室驻港已达400家。

瑞银财富管理家族咨询北亚区主管卢安悦表示,对中国内地企业家而言,在香港设置家族财富办公室更有利。首先,中国香港距离中国内地更近,且不涉及身份的问题。其次,中国香港市场有“一国两制”的优势。中国香港是比较自由的经济体,方便中国内地家族企业融资,及吸引外地资本进入。

此外,朱鹤新还提及,将借鉴国际财资中心经验,研究完善本外币一体化资金池政策,支持跨国公司在沪设立全球或区域资金管理中心。同时,还将促进跨境贸易投资外汇便利化,拓展科创企业跨境融资,更好服务跨境资本进入退出科技企业全生命周期,支持上海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再次,还要充分发挥上海龙头带动作用,推进更大区域范围内的高层次协同开放。

朱鹤新还表示,统筹金融开放和安全,为上海金融资源集聚和辐射的连续性可持续性提供保障。提升开放监管能力和风险防控能力,加强外汇市场“宏观审慎+微观监管”两位一体管理,深入参与国际金融协调合作和全球金融治理,防范风险跨区域、跨市场、跨境传递共振,推动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动。

支持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

朱鹤新称,金融市场国际化水平显著提升。经过多年改革发展,上海金融市场发展格局日益完善,集聚各类全国性金融市场和金融基础设施,股票、债券等市场规模位居世界前列,被纳入多个主流国际指数。

近年来,中国推进银行间和交易所债券市场对外开放,外资来华持债规模和投资活跃度持续提升。截至5月末,已有70多个国家和地区超过1100家机构进入中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外资在中国债券市场的持债总规模达4.3万亿元,近5年年均增速近20%。

朱鹤新表示,金融机构和资本集聚效应持续凸显。随着中国金融服务业对外开放步伐加快,众多外资金融机构纷纷落户上海,上海已成为境内外资金融机构最集中的城市。“我们支持上海率先开展合格境外有限合伙人(QFLP)外汇管理试点,吸引外资投向生物医药、信息技术等先导产业。支持163家跨国公司在沪设立资金池,集中外债额度2300多亿美元、境外放款额度700多亿美元,企业全球资金管理效能不断提升。”他说。

6月19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表示,将在上海成立一个新区域中心。新的区域中心将促进研究工作,并为新兴市场和中等收入国家提供政策参考。

摩根大通亚太区首席财务官兼中国区联席首席执行官何耀东在陆家嘴论坛上表示,外资金融机构借助集团的全球网络资源、经验与产品优势,在中资企业机构“走出去”和跨国企业机构“引进来”方面提供具有竞争力的跨境产品和服务。中国相关金融监管部门已经关注到了外资金融机构的特色,并在一些具体的监管举措中给予了考量,例如跨境融资宏观审慎管理,境外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专项主承销商评定等方面。 

朱鹤新表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大幅增强。近年来,上海积极支持构建新发展格局,有力服务企业“引进来”“走出去”。金融中心和科创中心联动效应日益增强,高新技术企业跨境融资便利化等一批外汇管理创新政策在上海先行先试。国际联通交流持续扩大,外籍来华人员外汇服务、外籍人才用汇更加便利,目前上海辖内特许机构可兑换币种已达50种,涵盖多数共建“一带一路”国家,今年以来外籍来沪人员兑换外币人数、笔数、金额均同比增长了4倍以上。企业汇率风险管理服务体系更加成熟,今年以来上海企业外汇套保比率达到35.7%,创历史最高水平。

高盛亚太(除日本外)总裁施男德(KevinSneader)亦在陆家嘴论坛上表示,中国在科创等方面有较强的资源禀赋,但需要吸引更多的资金渠道,吸引私人资本的涌入。中国政府金融监管机构发布的新“国九条”以及促进科技创新的政策,有助于解决上述问题,并推动科技创新与资本市场的良性互动。

(作者为《财经》记者)

题图来源 |pexels

版面编辑|李郝钰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