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旱区资源环境领域全国博士后学术交流活动举办

2024-06-20 22:56:18 - 媒体滚动

转自:中国科技网

梁乐 科技日报记者朱彤

6月20日,干旱区资源环境领域全国博士后学术交流活动在新疆乌鲁木齐市举办。该活动由中国科学院人事局主办、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以下简称新疆生地所)承办。会上,近20名青年学者代表分享了干旱区资源环境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

活动设置了大会特邀报告及三个分会场活动。在大会特邀报告环节,中国科学院院士肖文交分享了第三次新疆综合科学考察的进展情况。截至目前,新疆科考共组织1030支科考分队,6300余人次在全疆范围内开展了野外考察,在区域水资源承载力与开发利用、荒漠化防治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阶段性成果。

干旱区资源环境领域全国博士后学术交流活动举办

新疆生地所研究员田长彦长期致力于盐碱地治理研究,他以“干旱区绿洲盐碱地生态治理及展望”为题,系统介绍了近70年来新疆盐碱地治理的成果,并勉励广大青年学者积极投身于这项伟大的事业中来。

在三个分会场活动中,青年学者们围绕“干旱区生态要素过程与效应”“干旱区资源利用与生态治理”“干旱区人地关系与可持续发展”三个主题展开了学术研讨。

新疆生地所副研究员杨震雷出生在气候湿润的浙江,研究方向却是干旱区土壤物理与生态水文。他曾在德国开展博士后工作,回国后在西湖大学担任副研究员。“新疆是典型的干旱区,这里地形地貌类型丰富,是开展干旱区研究绝佳的天然‘试验场’。”杨震雷说,去年年底他入职新疆生地所,并被聘任为干旱区生态安全与可持续发展重点实验室副主任。

干旱区资源环境领域全国博士后学术交流活动举办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特别研究助理蔡锰柯,分享了近年来在西藏那曲的科研经历。“野外台站海拔在4500米左右,背着试验器材没走几步就得大喘气。这几年台站硬件条件有效改善,给科研工作提供了不少便利。”蔡锰柯说,自己将努力探明在不同增温情境下高寒草甸土壤微生物源碳积累机制,服务于国家“双碳”目标。

新疆生地所所长张元明表示,本次活动旨在为青年学者搭建良好的学术交流平台,进一步聚焦学科热点、难点和发展前沿,为干旱区绿色发展“切诊把脉”。同时,他们希望以此为契机,邀请更多优秀青年人才来疆开展工作。

(梁乐摄)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