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忆我的父亲徐清旭烈士

2023-07-20 15:00:57 - 北京晚报

▌徐雅民

如今,我已是年过八旬的耄耋老者。回顾过往,不但能看到从前的自己,还能折射出时代的影子。

1937年12月6日,我来到了这个世界上。出生之前,当年的7月7日,侵华日军发动了卢沟桥事变;出生后的第7天,即当年的12月13日,南京沦陷,随即日寇在南京及其附近地区,制造了震惊世界的大屠杀,30万同胞惨死在日军的屠刀之下。

一向具有反抗精神的淮北地区人民,早在1925年在临涣镇就建立了中共的地方组织,爆发过多次农民武装起义。日军入侵后,在党的号召下,我的父亲徐清旭和我的大伯、中共早期党员徐清泉,领头组织了家乡的第一支抗日游击队,配合新四军六大队,与日寇开展游击战争。由此,我们的家饱受日伪军残酷蹂躏。

长大后,母亲常给我讲当时的苦难日子。父亲是抗日游击队的领导,顾了大家,难顾小家,我们这个小家庭只有母亲和刚出生的我。母亲抱着我,不敢待在自己家里,一天从早到晚东藏西躲,有时躲在邻居家里,有时在野地里过夜,有时藏在村西的芦苇荡里,坐在稀泥上,吃不上饭,也睡不了觉。刚出生不久的我,面黄肌瘦,成天啼哭不止。在那残酷的战争年代,为了保住我的小生命,母亲付出了一切。

父亲所在的抗日游击队,与日寇进行周旋。后来,游击队编入新四军的正规部队,转战苏皖北部,不怕流血牺牲,最终迎来了抗战的胜利。

1945年日本投降后,党组织安排他到边区政府宿西县临涣货管局任副局长。临涣是附近方圆近百里的重要农贸市场,集镇内有手工业作坊、药店和学校等。临涣也是周边的一个政治中心,是中国共产党最早建立基层组织的地区之一。鉴于临涣的重要性,解放区政府在这里设立了货管局,主要负责前方军需品,诸如武器弹药、粮食、被服、药品等战略物资的供应,还负责民用稀缺物资如食盐等商品的管理。这个由共产党领导的重要机构,早已成了盘踞在百里之外的国民党军队的心腹之患。他们于1946年1月(农历腊月十七日),组织了几十人的短枪便衣队,趁农历年前的庙会之机,分批潜入集镇内,勾结叛徒做内应,夜间对货管局发动突然袭击,抢走了大量枪支弹药和银圆,造成我方人员的重大伤亡。

那天早晨,寒风刺骨,雪花飘舞,我刚走进边区政府办的小学,匆匆赶来的淑民堂姐,神情慌张地拽着我的胳膊,要我立即随她一起回家,我们走到离家不远的地方,看到我家房子大门外的木柱上,拴着一匹高大的战马,一阵阵撕心裂肺的悲惨哭号,从院内穿透过来。原来,父亲的战友送来了噩耗,父亲在昨夜的战斗中牺牲了。那一年,我年仅八岁。

在父亲战友的陪同下,一辆农用车拉着母亲和我,向父亲的驻地赶去,一路上,母亲哭个不停,我也感到很害怕。当我们走到临涣货管局大院时,看到父亲躺在厅堂内的单人床上,父亲旁边还躺着他的几个战友,他们的血流淌在一起,整个地面成了一片血泊……

父亲的遗体被送回老家,我陪母亲为父亲守灵。父亲是头部中弹身亡的,母亲手里拿着一块布,为父亲擦洗身上的血迹,母亲用力地掰开父亲攥得紧紧的两只拳头,试图把里面的血迹擦干净,魂归西天的父亲总也不肯松手。最后母亲从父亲的手指缝里抠出一些已经撕碎的纸片,血红纸片上的字迹,已经模糊不清了。父亲的战友郭银叔叔见到此状,号啕大哭。他告诉我们,由于战事发生得非常突然,敌人深夜突袭,我军猝不及防,父亲将撕碎了的机密文件紧紧攥在手里。父亲在生命最后一刻的所作所为,深深地刻在我幼小的心灵上。

当时年仅八岁的我,一下子就长大了许多,懂得为母亲分担忧愁了。父亲牺牲的时候,年仅二十八岁,他的人生是短暂的,却是光彩夺目的。无数的革命先烈,为人民利益而死,他们的死,重如泰山。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