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被TA的“光环”蒙蔽双眼,是“晕轮效应”在作祟

2024-07-20 12:30:52 - 媒体滚动

转自:上观新闻

不要被TA的“光环”蒙蔽双眼,是“晕轮效应”在作祟

我们经常在新闻里看到有人因“杀猪盘”蒙受巨额损失。

是的呢,受害者事后往往捶胸顿足,难以置信:“对方明明是温柔体贴、彬彬有礼的优质青年,怎么到头来是个处心积虑的大骗子呢?”

不要被TA的“光环”蒙蔽双眼,是“晕轮效应”在作祟

不要被TA的“光环”蒙蔽双眼,是“晕轮效应”在作祟

这很可能是晕轮效应作祟。快搭上心灵列车,一起去了解一下↓

不要被TA的“光环”蒙蔽双眼,是“晕轮效应”在作祟

20世纪20年代,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爱德华·桑戴克提出了晕轮效应。

比如,当我们发现某个人身上的优点时,他就会被一种积极肯定的光环笼罩,并被赋予其他一切好的品质;

反之,我们会认为对方是一个坏人,他身上所有的品质都是坏的。

这种在某一突出特征所带来的晕轮或光环影响下产生的以点带面、以偏概全的社会心理效应被称为“晕轮效应”,也叫“光环效应”。

引起晕轮效应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

一是我们掌握的材料不够全面、不够深入,在这种情况下推论目标对象的其他品质特征,必定会存在局限性。

二是我们生来就带有偏见,只能看到自己想看到的,习惯带着自己的需要、喜好去重视自己感兴趣的材料,忽略不需要的部分,因而产生了片面的认识。

晕轮效应并非一无是处。

在人际交往中,我们向他人展示良好的第一印象,别人往往会对我们产生晕轮效应,继而给予我们高度评价。

但晕轮效应同样会轻而易举干扰我们的判断力,从而带来各种偏见。

那么,在日常生活中要如何不被光环蒙蔽双眼呢?

总是关注他人的长相和穿着,总是由表及里地推断,永远无法真正看清一个人。

有些人看别人做了好事,就想当然地认为他品质善良;

若得知对方有犯案前科,就往往会觉得他别有用心。

这就是把自己的意愿强加在别人身上,产生了投射。

投射现象是很不理性的行为,若不注意,就可能出现晕轮效应,产生认知偏差。

当你对一个人产生了偏见,就会努力寻找各种证据来佐证自己的偏见。

而对方感知到你的异常举动也会心生不满,对你疏远或回避,从而进一步加深你的验证,最终陷入晕轮效应的怪圈。

编辑:宁平英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