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新物种起个好名字,有什么“套路”?丨报告,发现新物种!

2024-07-20 22:38:25 - 南国早报

发现新物种,通常可以获得命名权。2021年,一只在四川发现的昆虫新种,以胡歌、古天乐名字命名为胡古叉襀(jì),在网络上引发关注。2020—2022年广西共发现63个新物种,近一年又发现新物种48个。这些新物种的名字,蕴含着科研人员的巧思。

新物种常以发现地命名

南国早报全媒体记者发现,在2024年上半年发现的新物种中,17个植物新种中有8个新种以发现地命名,如都安薹(tái)草、猫儿山香茶菜、平果报春苣苔等,这些具有地方属性的名字让人倍感亲切。

2020年,广西植物研究所科研人员马虎生在平果市任第一书记期间,在路过一个养牛的溶洞时,专业上的敏感让他意识到“洞口肯定有特殊的植物”,之后,在洞内的峭壁上发现了一丛报春苣苔属植物。经过3年的野外跟踪和引种观察后,确定该物种为植物新种,命名为“平果报春苣苔”,并于2024年公开发表。

给新物种起个好名字,有什么“套路”?丨报告,发现新物种!

2021年,广西植物研究所研究员黄俞淞发表了一种名为“邦亮越橘”的新物种,为杜鹃花科越橘属,因其发现地在邦亮长臂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故取名“邦亮”。

“大部分新物种藏在深山无人识处。”业内人士表示,在新物种命名中,以保护区命名的比比皆是,如九万山蛇唇兰、九万山白丝草、九万山越橘、木论隔距兰和雅长无叶兰等,间接表明该地区的物种丰富。

不少新物种“物如其名”

对尚未被命名过的新物种,科研人员会绞尽脑汁为其取一个响亮又有个性的名字。通常情况下,“拉丁名+中文名”是每个物种起名的标配。新物种的拉丁名,由“属名+种名”构成。

2019年,报春苣苔爱好者发现了一种报春苣苔植物,只见它隆起的鳞甲似的泡状叶面上,密布着一层紫红色柔毛,形成一种张力十足的视觉层次感,“叶子像披着紫色鳞片的精灵”。根据它的形态,广西植物研究所博士温放将其命名为“紫麟报春苣苔”。如今,它已成为苦苣苔家族中一颗辨识度极高且花叶俱美的新星。

给新物种起个好名字,有什么“套路”?丨报告,发现新物种!

2020年,温放在桂林市永福县发现了一种“巨无霸”报春苣苔,其叶片体量非常大,足有人脸大小。由此,他想到了古希腊神话中的泰坦巨人,于是命名为“泰坦报春苣苔”。而另一种被命名为“金鱼报春苣苔”的植物,则因花朵腹部肥嘟嘟且花色为黄色,与金鱼相似而得名。

给新物种起个好名字,有什么“套路”?丨报告,发现新物种!

报春苣苔属植物被誉为东方“紫罗兰”,随着国内苦苣苔野生资源的不断开发与苦苣苔科植物分类学研究的进步,目前国内被报道的报春苣苔属植物已有230种。

截至目前,温放参与命名的报春苦苣苔新种近80个。他说:“能够以物种形态或生态特征来命名是最理想的,如果行不通,从地名、人名等角度也不失为好的方法。”

“奇遇”也能写进命名里

新物种的命名,有时候也记录了发现者的“奇遇”。

在广西,分布着一类昆虫:桂蝼步甲。这是洞穴中特有的“精灵”,它们没有眼睛,但跑起来贼快。

2020年,浙江省森林资源监测中心工程师周佳俊和广西弄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中心科研人员在龙州县开展动植物调查。在一个地下岩洞里采集鱼类标本时,由于洞内湿滑,周佳俊摔了一跤,手机直接飞了出去当场报废。当周佳俊狼狈地爬起来时,突然发现在泥地中有一只盲眼昆虫,当下十分诧异,他迅速把虫抓住,没想到它居然是一个新物种。

华南农业大学华南昆虫多样性研究中心主任、IUCN洞穴无脊椎动物专家田明义教授经过分析后确定,这是一个桂蝼步甲属的新种。基于此番经历,周佳俊将其命名为:诧桂蝼步甲(Guiodytesinexpectatus),inexpectatus的中文意思是“令人意外”。

有的命名承载着纪念

新物种的命名,有时也承载着对学界前辈的纪念。

在中越边境喀斯特地区,广西植物研究所发现了一种安息香科植物,它有一个仙子般轻盈飘逸的名字——淑美安息香。据悉,这是为了纪念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已故安息香科分类学专家——黄淑美研究员。

用前辈的名字为新物种命名,更被视为一种“传承”。

2022年广西发表的大瑶山琼楠(BeilschmiediaweiiY.S.Huang,H.M.Tan&YanLiu)的种加词“weii”,就源自我国植物学家、广西植物研究所退休科研人员韦发南,以彰其不忘初心,始终致力于植物分类学研究,为我国乃至世界樟科植物的分类学研究作出的突出贡献。由于大瑶山琼楠为广西大瑶山所特有的高大乔木树种,因此又冠以“大瑶山”之名。

给新物种起个好名字,有什么“套路”?丨报告,发现新物种!

给新物种起个好名字,有什么“套路”?丨报告,发现新物种!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