豪掷140亿,宁德时代“拥抱”济宁

2022-08-20 05:12:04 - 齐鲁晚报

豪掷140亿,宁德时代“拥抱”济宁

豪掷140亿,宁德时代“拥抱”济宁

7月21日,宁德时代宣布落户济宁,拟投资140亿元。此时,山东各地正集中公布上半年经济运行报告。

2022年上半年,济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4%,6月当月增长14%,增速均达今年最高水平。而烟台、淄博、济宁、枣庄以超过4%的增速,构成山东经济快速奔跑“第一阵营”,这生动地诠释了:腰好,身体才好。

宁德时代为什么落户济宁?从这个追问开始,或可解读山东腰部城市半年报里的经济增长秘诀。

记者 蔡宇丹 曾现金 晋森

济宁“组局”与

“宁王”入局

宁德时代正加紧“出海”。

在郑州,宁德时代和河南宇通签署10年战略协议,实现车电联合出海;在匈牙利,宁德时代投资509亿元,建设欧洲第二座工厂。

一系列围绕出海的“补链”行动和大笔投资正加紧布局,宁德时代一系列大动作透出风向:中国已经是全球第一大新能源汽车市场,宁德时代要在全球范围和全球顶级玩家竞争了。

这个时候,和宁德时代实现资源整合,就能进入“宁王”的全球产业链,地方经济会被带入一个全新的竞争格局。

撬动宁德时代这盘棋的,是济宁市布局的一颗长线重磅“棋子”——围绕京杭大运河打造北方内河航运中心。

2022年,济宁市作出战略决策,决定发展千亿港航物流产业,打造多式联运全国交通枢纽城市和北方内河航运中心。

济宁梁山港坐拥瓦日铁路与京杭大运河交汇的枢纽位置,让济宁这个鲁西南城市具有了上接京津冀,下连长三角黄金水道的战略纵深地位。随着“双碳”目标落地,内河航运重新提到战略位置。在现代港航物流上,宁德时代和济宁市找到了共同语言。

北方内河航运中心自规划起,就定位为内河航运清洁运输。牵头这个千亿产业建设的济宁能源以此延伸产业链,进入新能源动力船舶制造这个新领域,这就为宁德时代拓展新能源船舶动力提供了广阔的市场。

“北方内河航运中心”这盘棋,棋局足够大,能吸引到什么样的合作方,什么样的一个产业体系布局,才能让济宁在未来20年收获连绵不断的增长动力?

是LNG船舶动力,还是氢燃料动力系统,抑或是锂电池系统?每一条技术路线背后,都牵扯产业链上下游一系列重大投资和布局,都有代表性的产业龙头,这也是一场涉及多方利益格局的博弈。

现在,宁德时代到来,一锤定音。7月21日,宁德时代与济宁能源签订协议,探索船舶电动化及储能系统建设。

新能源动力船舶只是宁德时代落地济宁的影响因素之一,但它也证明了在区域经济竞跑中,敢于“开新局”才能赢得主动,重组资源要素,拓展新的产业空间。

2022年上半年,牵头现代港航物流建设的济宁能源实现营收271.16亿元,营收、利税分别是去年同期的2.76倍、2.13倍。港航物流战略的深入实施强力拉动了济宁服务业增长,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长41.3%,拉动规上服务业增长18.8个百分点,增长贡献率达到67.1%。

鲁西南崛起

新能源电池产业带

宁德时代在济宁建厂,对于中北锂电来说无疑是个好消息。

中北锂电是济宁经开区战略性投资项目之一。今年上半年济宁经开区在济宁市固定投资增幅中位居全市第一,高技术投资增幅也位居全市前列。

8月12日,记者来到中北锂电时,这家总部在石家庄的企业正铆足劲生产。在新能源电池这个赛道上,中北锂电主要生产两轮电动车、扫地机器人等智能家居用“锂电池心脏”,产品将近一半出口。

2021年,中北锂电营收1.7亿元,预计2025年达到20亿元。这样一个乐观预期完全来源于新能源市场的大爆发,细分市场成为最佳战场,将中北锂电这样体量的企业推向“专精特新”之路。

中北锂电已经圈定了“山东第一”的目标。这个节点,宁德时代在济宁建厂,会带来一批上游配套企业落户济宁,使得中北锂电生产成本进一步降低,形成规模效应,增加产品竞争力。

济宁市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2025年新能源产业达到500亿元产值。宁德时代的到来,无疑将刷新济宁的产业规划,带动一批“隐形冠军”的成长。整个鲁西南一带,从济宁到枣庄将快速崛起一个新能源电池产业带,连点成线,连线成片,和长三角的新能源产业带相呼应,形成在全国范围内也极富竞争力的现代产业集群,为鲁西南的强势崛起注入动力。

孵化中科泰阳

政府成为最佳风投

“宁王”的到来,掀起了一个高潮。在济宁市经开区另一家企业中科泰阳,董事长王耀明博士正在北京找钱。

市场已到爆发期,但中科泰阳要达到规模化量产,至少还需要2个亿资金。一旦实现量产,这个从长三角移过来、精心养护了三年的“小树苗”,立马脱胎换骨成为“营收过亿、利润千万”的产业新星。

2021年6月,国家能源局发布有关屋顶分布式光伏发电的试点通知,对党政机关、公共建筑、企业厂房等场所安装光伏发电面积做出了最低要求。这个红头文件一下点燃了市场。

从2021年8月起,中科泰阳接到的询单一下增多,目前已经与格力、南玻、金晶玻璃、山能集团等多家机构进行了多轮对接。连以“风投之城”著称的合肥市有关部门也对这个项目表示出兴趣。但这个时候,中科泰阳的“根”已经深深扎在了济宁经开区。

中科泰阳是济宁市产业技术研究院(以下简称济宁市产研院)从中科院上海硅酸盐所引进的项目。今年1月,济宁市成立规模20亿元的高成长企业发展基金,由三家国资平台组成一只规模5000万元的子基金,对中科泰阳的轻质光伏组件项目进行投资。

通过吸引社会资本、投贷联动的方式,形成100亿元投资规模,来撬动新兴产业发展。这是济宁设立高成长企业发展基金的初衷。截至2022年8月,济宁市共批复设立了17只子基金,形成基金规模71.3亿元,投资了赛瓦特、华首重工、中科泰阳等一批重点攀登工程企业。

中科泰阳这样的“新动能”,正是济宁市着力培养的一批代表性高新技术企业之一。2021年,济宁市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分别新增324家、1151家,均实现翻番。济宁半年报显示,2022年上半年,济宁市高技术产业投资同比增长13.3%,其中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增长19.9%。

在追逐新兴产业的浪潮中,地方政府越来越像风投公司。但专业领域艰深晦涩,各种技术路线杂糅,如何准确判断一家科技公司的真正实力和前景?如何形成一套精准的筛选机制,从一大堆企业中把真正有竞争力、有发展前景的潜力股挑出来,全力扶植它们长大?这成为政府治理一项重要能力。

产研院成为

济宁牌“东风速递”

在济宁,比山东省产研院还早两个月挂牌的济宁市产研院,有这样一个称呼——济宁牌“东风速递”。

“对济宁这样以传统产业为主,需要新技术去引领的城市,太需要产研院这样的新型研发机构了!”济宁市产研院院长助理王慧说。

围绕济宁市“231”产业集群,这些专家级“外援”将33个高科技产业化项目引到济宁安家落户,17个重点产业化项目投入运营,2021年实现营收1.45亿元。落地嘉祥的研峰科技高纯度精细化学项目,获得华为哈勃投资的青睐。

截至2021年,济宁市产研院联合山东产研院、县市区共建3只基金,总规模达6.24亿元,为中科泰阳这样的成长性企业注入“补给”。

在2021年6月举行的济宁市科技创新暨产业高质量发展大会上,济宁市产研院摘得六项大奖。2020年、2021年,济宁市产研院连续两年被山东产研院评为优秀分院。

新型研发机构的火爆出圈,成为2022年值得关注的现象。目前济宁市入选山东省“十强”产业“雁阵形”集群库和领军企业库中,近50%属于新兴产业范畴。这些新型研发机构聚集科创资源的能力、推动产学研成果转化的效率,对科创资源缺乏的三线城市在培育高技术产业上发挥了关键作用。

怎么用好这些新型研发机构,让它成为威力巨大的“东风速递”,而不是流于形式,成为摆设,济宁样本值得探究。

梁山“无中生有”

打造稀土产业集群

县域强则全市强。资源要素相对匮乏、研发力量薄弱的县域,有没有机会发展新兴产业,在当今爆发式增长的热点产业上找到自己的位置,分一杯羹?

可以的。梁山给出了最确切的答案,无中生有出稀土产业。

济宁市“十四五”规划中,稀土产业谋划了500亿元产值。2022年上半年,济宁市稀土产业营收46.69亿元,同比增长169.26%,利润2.13亿元,同比增长389.10%。

济宁稀土产业的聚集区就在梁山。现在,盛产西瓜和葡萄的梁山县马营镇,吸引了央企和国企进驻,连开稀土新材料产业论坛都能请来中国煤炭地质总局和南方稀土这样的国家队。

在发展先进制造业的浪潮中,稀土作为战略资源身价暴涨,而新能源汽车产业的爆发使得永磁体需求量猛增,搅动上游稀土产业,促使产业链各方力量快速进行要素整合。

这场要素资源重组的大变局中,由南方稀土和江苏金石稀土有限公司组建的南方金石落地梁山县马营镇。前者是稀土开发“国家队”之一,后者是央企下属企业。总部位于徐州的江苏金石正在将产能转移到梁山。与此同时,南方金石下游企业、位于宁波的中航磁材也被招引过来,在梁山注册公司,建厂投产。

这些“南方力量”之所以被吸引到北方安营扎寨,是因为他们的上游企业——中稀天马这个国内稀土再提取技术最先进、产能最大的企业已根扎在了梁山。

这个产业聚变的过程中,济宁市新材料产业集群发展专班到梁山去了多次,跟稀土企业的老板、员工聊,每次都有不同收获,慢慢地都成专家了。现在,济宁市新材料专班正谋划将生产永磁电机的企业吸引过来,这是稀土产业的最大应用。

产业在哪里,人才就往哪里走。

山东本土求职招聘网站齐鲁人才网发布的2022年上半年济宁市就业形势分析报告数据显示,2022年上半年,济宁市在山东16地市人才吸引指数上升至全省第四位,位居济南、青岛、烟台之后。去年3月至今年7月,配合济宁“助企攀登计划”,齐鲁人才网帮助济宁市办了40场招聘会,总计发布11.9万个岗位,其中高端装备、新一代信息技术等产业用工需求旺盛。

在“制造强市”“工业立市”的战略下,济宁展现了蓬勃的发展动力,工业这个强大的“基本盘”成为蓄水池,在“人才大战”中为城市贡献了宝贵的增量人口。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