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书展丨澎湃读者购书记:逛书展是件幸福的事

2024-08-20 07:18:00 - 澎湃新闻

今年的上海书展期间,澎湃新闻举办“我与上海书展的故事:你逛书展,澎湃买单”活动,征集“我与上海书展的故事”,选出6名幸运读者,每人奖励1000元的“2024上海书展澎湃购书金”。8月19日,在澎湃新闻直播间,6名读者展示了他们各自选购的好书,分享了他们的书展经历。

上海书展丨澎湃读者购书记:逛书展是件幸福的事

“普通读者”的购书记

78岁的马关根向我们展示了他的购书清单。上午11点,他从青浦的家里出发前来上海展览中心,出门之前,在两张纸上写下了想要买的书和各家出版社的名字。

“书展上什么书、什么出版社都有,很容易淘到自己需要的书,所以我每年书展都会过来买书,”马关根说,从2004年的第一届上海书展开始,他每一届都会参与,“七天展期,天天都到,早出晚归,买一大袋的好书,笑眯眯满载而归。”他形容自己刚来书展的时候,还像是“刘姥姥逛大观园”,如今已是熟门熟路。

在今年的书展上,马关根淘到了一本《上海月份牌画家图典》,迫不及待地翻看起来。他的书单上还有各种类型的书,比如潘向黎的《人间红楼》,“我从网上了解到这本书,这位女作家研究《红楼梦》已经有40年,很了不起。”他也喜欢悬疑类小说,比如海飞新作《台风》以及日本作家凑佳苗的《赎罪》。“我每年都要来上海书展买新书,列了清单再找书,省力很多。”

和马关根一样,戚晓君也在来书展前做了详细的攻略。她买了一套波拉尼奥的《2666》,“我去年书展就‘种草’了这套书,包装很精美,是珍藏纪念版,”她说,自己很喜欢波拉尼奥,喜欢拉美文学与科幻作品,在这次书展上,她还买了阿根廷漫画家弗朗西斯科·索拉诺·洛佩斯的《永航员》以及收录了聂鲁达、巴列霍、纪廉和费利佩诗歌的《绿色笔记本:拉美四诗人诗抄》等‌。 

在戚晓君投稿的“书展故事”里,她展示了自己收藏的历年上海书展的票根。“基本上每年的书展我会来,我会把纸质的票根和读者手册都留着,”戚晓君说,看到这次征集活动中可以以照片的形式呈现,她便想到或许可以分享自己的故事,“虽然我觉得我的故事好像比较普通,我觉得自己只是一个普通读者,来书展上看看喜欢的书。”

书展上的“圆梦时刻”

“上海书展圆了我的出书梦,”今年79岁的周新民告诉记者。退休前,周新民是一名舰船工程师,曾在江苏科技大学任教多年,2005年退休后回到上海定居。出书一直是他的梦想,在今年的上海书展上,周新民找到了收录有自己文章的《城市之光——上海老城区风貌忆旧》一书,当场买了下来。

上海书展丨澎湃读者购书记:逛书展是件幸福的事

“我在这本书里有一篇文章,写的是被称为‘上海第一街’的新衙巷,”在上海大学出版社的摊位,周新民向记者介绍,退休以后,他开始关注上海城市史,为此多次走访城市中的历史遗迹,前往图书馆和档案馆寻找相关史料,在过去的近二十年里,一年一届的上海书展也成了他淘书的必去之地。与此同时,他萌生了自己写书的想法,想要将自己多年来对于城市历史的研究分享出来。于是,在接下来的每届书展上,除了留意最新出版的上海城市史相关书籍,他开始向现场的出版社编辑“毛遂自荐”,寻求出版的机会。

“2017年的书展,我的书稿有幸得到上海书店出版社曹勇庆编审的肯定,最终获得了当年上海文化发展基金会资助出版项目,”周新民说,上海书展实现了他的出书梦,也见证了他第一本书的出版,2018年,他的《思敬园:上海城市记忆拾遗》一书在上海书展上首次发行。

对于很多读者来说,书展留下了很多难忘的回忆。对68岁的朱效来而言,去年书展上的两场读书分享会让他特别难忘。“这个书展的一天上午,我参加了两场新书发布分享会。一场是著名表演艺术家濮存昕著《我和我的角色》,另一场电影演员孙道临和越剧表演艺术家王文娟的子女孙庆源著《未见沧桑》,”朱效来回忆,两场活动在书展的两个区域,他两边跑,排了四次长队才买到了自己心仪的书,得到了想要的签名。

得知此次“我与上海书展的故事”征集活动,他将去年的这趟经历写下来投稿,意料之外地成为了幸运读者之一。在今年的书展上,朱效来如愿以偿地买到了他想要的《金字塔之巅:古埃及文明》《奥赛博物馆:塞纳河的明珠》等画册,“他说自己平时喜欢收藏各种画册,已经存了几百本,“画册经得起时间的考验,不会过时。”

纸质书的魅力

在这些爱逛书展的读者眼中,纸质书同样有不会过时的魅力。

梁君勇今年40岁,20岁时第一次来书展,对他来说,二十年的上海书展正好占了他年龄的一半。作为影视爱好者和资深书迷,他常常会关注一些影视作品背后的原著书籍。比如在今年的书展上,他买了《三体》的全套精装版以及金宇澄的《繁花》原著。在书展现场淘书的时候,他感受到了周围读者们的热情。“我还想买一本《千里江山图》的连环画,但是最后一本已经卖完了,没有买到。”

在这些热销书籍以外,书展上还有不少书满足了读者的不同需求。田志鹏从事的是人工智能行业,平日里会看不少专业相关的书籍,他在书展上挑了一本《新质生产力》,“这和我平时做的研究有关,未来可能会是碳基生命和硅基生命共存的一个时代,新质生产力也是我们未来发展的一个大方向,所以我想要学习了解一下。”出于工作的关系,田志鹏对技术的发展和影响有切身的感受,另一方面,他觉得实体的体验仍然是必要的,在往年的书展上,他会参加一些互动活动,比如手工制作书签、体验传统印刷技术等,“这些活动让我亲身感受到了书的魅力与温度。”

上海书展丨澎湃读者购书记:逛书展是件幸福的事

“我觉得看纸质书能够记忆得更加深入,”田志鹏说,他会反复看一些纸质书,尤其偏好古代诗词。在上海生活了10年的时间,为了应对潮湿的气候,他还专门买了防潮的书柜来存放图书。来上海以后,田志鹏说自己几乎每年都要来书展,“我觉得生活在上海,每年不来书展的话,好像心里空落落的。”对他来说,逛书展已经成了在上海生活的一个习惯。

“每年都能看到,来书展的人非常多,尤其是遇上双休日和作家签售的时候,可以看出大家对纸质媒体的热情并没有消灭,”戚晓君觉得,如今电子书盛行,而书展这样的活动可能代表了纸质书在今天仍然保有的生命力,“逛书展就像是在逛一个大型书店,周围有很多同路人,我还会去出版社的摊位和编辑们交流,问问他们最近有什么新书,和线上的互动比起来,我觉得这是很难得的机会。”

“逛书展是件幸福的事,我明年还会来,”被问到明年是否还会来书展,马关根回答,那可能也是很多读者的答案。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