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萨嘎县昌果乡村民连续多年协助边防官兵巡边护边——驰骋高原的“编外哨兵”

2024-08-20 11:30:58 - 媒体滚动

转自:中国国防报

初秋清晨,迎着朝阳,西藏萨嘎县昌果乡村民摩托车巡逻队又出发了。

这一次,除了巡边护边,巡逻队又多了一项任务,那就是和西藏军区某边防团昌果哨所官兵组成联合宣讲队,走进毡房,宣讲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与哨所官兵汇合后,车队向亚卡亚村驶去。经过1个多小时的路程,到达目的地,巡逻队员和官兵摆起长桌,放好资料,不一会儿,“流动讲堂”就吸引了众多群众。

“聚焦完善强农惠农富农支持制度,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壮大县域富民产业’‘培育乡村新产业新业态’‘健全推动乡村全面振兴长效机制’……”哨所官兵围绕群众关心的问题宣讲会议精神,巡逻队员在一旁用藏语进行翻译。随后,巡逻队员和官兵以自编小品的形式,反映村民富起来的好日子。形式丰富的宣讲,不时引发阵阵掌声。

“村民平时大多说藏语,以放牧为生,很多村民居住的地方比较偏远,汽车难以到达。如何把党的创新理论讲清楚讲明白,把党的温暖送到藏族同胞的心坎上,是我们不断摸索的课题。”昌果哨所所长告诉笔者,多年前,巡逻队队长、党员石觉塔布主动来到哨所,表示愿意协助官兵开展理论宣讲。这几年,在巡逻队的帮助下,军民联合组建的宣讲队伍用村民喜闻乐见的方式,说村民能听懂的语言,讲村民关心的问题,所到之处,总能听到欢声笑语。

“摩托车巡逻队”由来已久,恰如其名,它的组建初衷和巡边护边密切相关。

昌果乡是边境乡,拥有百余公里的边境线,平均海拔5300多米。上世纪七八十年代,非法越境、私挖盗采等现象时有发生。

1996年,在石觉塔布的提议与号召下,乡里成立了村民巡逻队,石觉塔布成为队长。由于当时条件有限,队员们都是骑马巡逻。几年后,队员们陆续自费购买摩托车,便有了如今的摩托车巡逻队。

自那以后,昌果乡多了一道风景,在人迹罕至的沟壑和山梁上,一条条由车辙碾出的小路崎岖蜿蜒。不论刮风下雨,还是大雪纷飞,巡逻队员坚持在100多公里的边境线上巡查,守护家园平安。

每次巡逻,石觉塔布都骑着摩托车行驶在队伍最前面,车上插着一面五星红旗。

在石觉塔布的带动下,巡逻队员认真负责。虽然他们陪伴家人的时间因此减少,但家人们总是说:“没有国,哪有家?守护好边境线,就是守护我们的家园,守护我们的亲人。”有了家庭的支持,队员们守边的动力更足了。

渐渐地,村民都以成为巡逻队一员为荣,每年都有年轻人加入。巡逻队由最初的10人,发展到如今的175人。随着队伍的不断壮大,巡逻队员主动申请协助边防官兵和边防警察执行巡逻、守卡任务。

昌果哨所所长介绍,巡逻队每月联合哨所官兵进行一至两次大规模巡逻,平时,3至5名队员进行日常巡逻,此外,在一些重要点位还有巡逻队员全天值守。

守国就是守家,执勤就是战斗。去年深秋的一个早上,巡逻队员像往常一样巡逻,车队行驶在山腰时,一阵浓雾忽然从山谷间升起并迅速弥漫,道路能见度骤然下降,队员们不得不减缓行驶速度。突然,队员索朗驾驶的摩托车被石头绊住,车身失去控制,眼看着就要朝右侧的悬崖滑去。千钧一发之际,索朗从摩托车上纵身跃起,跳向安全地带,身体因翻滚在地多处擦伤。“摩托车早已滚落悬崖,幸亏捡回一条命。”回想起那次意外,索朗至今心有余悸。

“这样的情况时常发生,每个人都在巡逻途中受过伤。”石觉塔布说着挽起袖子,亮出手臂上一道深深的伤口。“有的队员腿上有多处擦伤,有的背部有缝合的疤痕,这些都是我们的‘勋章’。”石觉塔布一脸自豪。

巡边护边,仅凭一腔热血远远不够,还需要专业技能和丰富经验。巡逻队员熟悉地形,对于巡逻路上哪里会出现雪崩、哪里常有野兽出没等十分清楚,而官兵个个军事素质过硬。联合巡逻间隙,官兵与巡逻队员经常交流分享巡边护边的经验方法。如今,巡逻队员们成为昌果哨所的“编外哨兵”。官兵出动抢险,队员们靠上前;哨所修路翻新,队员们搭把手。队员们还逢人便说金珠玛米的好,带动更多人加入拥军队伍。

据统计,截至目前,摩托车巡逻队先后协助昌果哨所与边境派出所破获非法入境案件20余起,成为驰骋在高原不穿军装的“边防卫士”。(■王恩生 丰 林 陈武斌)

西藏萨嘎县昌果乡村民连续多年协助边防官兵巡边护边——驰骋高原的“编外哨兵”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