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武清区:“小餐桌”做出农村老年人幸福生活好滋味

2024-08-20 14:11:48 - 民政部网站

转自:民政微语

天津市武清区有60岁以上老年人23.48万人,占比20.87%,农村老年人口呈现基数大、占比高、高龄化趋势明显三个特点。近年来,武清区锚定农村特殊困难老年人最迫切的“一餐热饭”需求,积极探索实践出以幸福院为依托的农村老年人助餐服务新路径,逐步形成“兜底+普惠+多元”的助餐服务网络,让农村老年人在家门口就可以享受到营养丰富、价格实惠的“暖心餐”。

​政策机制体系化,构建助餐服务新格局。强力推进,将农村老年人助餐服务纳入区级民生实事项目,列入区委区政府“督进展、晒成效、促完善”专项行动,融入“京津明珠·幸福武清”发展目标,层层压实工作责任。强化制度设计,超前谋划养老服务设施布局,出台《武清区养老服务设施专项规划(2022—2035)》,为顺利开展农村老年人助餐工作夯实基础。

​资金筹集多元化,构建持续保障新机制。强化财政资金保障,区政府在建立建设补贴、设备购置补贴和运营补贴3项保障制度的基础上,坚持兜底线,建立农村困难老年人助餐补贴制度,对60岁以上低保、低保边缘、特困对象按照每人每月190元标准给予就餐补贴,提供每月22次午餐服务。推动多方资金融合,采取“财政补一点、镇街出一点、集体贴一点、社会捐一点、老年人拿一点、企业让一点”的“六个一点”灵活方式筹集助餐资金,对困难老年人免费或每餐收取1—3元,对社会老年人坚持保本微利,构建“政府+社会”的持续保障机制,形成政府可承担、老年人能接受、助餐可持续的健康发展格局。

天津市武清区:“小餐桌”做出农村老年人幸福生活好滋味

​​设施建设标准化,构建助餐服务新平台。​高标准启动建设。搭建农村老年人助餐服务平台,自2013年起,连续11年将包括配(就)餐室在内的农村幸福院建设纳入区级民心工程,至今已累计建设300平方米以上的农村幸福院135所。规范建设标准,对厨房和配(就)餐室的布局和设施制定具体量化标准,建立“配(就)餐室”铭牌、菜谱、健康证等公示制度。充分挖掘闲置房屋资源,积极引导支持社会力量兴办农村养老服务设施,持续扩大助餐点覆盖面。

​运营管理多样化,构建多元共享助餐服务新模式。​坚持政企社联动融合,对经济条件较好的村引入餐饮经营企业,通过委托运营、租金返还等方式增强“造血”功能,进而降低就餐价格、扩大助餐频次,为老年人提供更优质的助餐服务。对助餐人数较多且位置邻近的村,采取打包方式,统一由助餐企业运营,大幅降低自营成本,提高助餐质效。对有助餐需求但老年人较少的村,采取周边饭店配送、与相邻大村结对、邻近养老机构承接等方式为老年人提供质优价廉、便捷实惠的助餐服务。坚持助餐与养老多元服务融合,将入户送餐服务纳入志愿服务主阵地,志愿者送餐入户的同时与老年人话家常,排解了老年人的孤单寂寞,既满足了出行不便的老年人就餐需求,又满足了老年人精神文化需求,真正做到了“暖胃又暖心”。

天津市武清区:“小餐桌”做出农村老年人幸福生活好滋味

​​助餐监管精细化,构建合力守护新机制。建立“专项检查+常态自查”相结合的监管机制,民政、市场监管、属地政府定期围绕菜品口味、价格、配送服务、食品卫生等常态化开展现场检查、电话回访,梳理反馈意见建议。建立便捷助餐模式,为农村幸福院统一安装无线就餐刷卡机,就餐信息直接上传至区养老服务中心,实现就餐信息更精细、补贴发放更精准、就餐管理更规范、老年人就餐更便捷。以食材好、味道好、服务好的“线上+线下”精细监管,保障民生“食”事无忧。

​武清区依托村集体力量,按照“一村一策”方式深入开展农村助餐服务工作,守护了老年人舌尖上的幸福。目前,全区已初步形成农村老年人助餐服务网络,全区建成区级配餐中心1所、一级老人家食堂20所、二级老人家食堂70所、社区老年助餐点135个,年助餐服务惠及农村老年人超过30万人次。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