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音乐学院琴韵弦歌满庭芳

2024-09-20 06:00:19 - 北京日报

由中国音乐学院策划出品的演出《中国经典民族歌剧荟萃》将于9月26日和27日在中央歌剧院正式登台亮相。作为最新创演成果,精选了《白毛女》《小二黑结婚》《洪湖赤卫队》《江姐》和《党的女儿》五部中国民族歌剧发展历程中的代表性作品,由中国音乐学院院长、指挥家李心草教授担任总策划。李心草表示,演出选取的唱段不仅充分体现了民族歌剧的文化内涵和时代的旋律特色,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深远的文化意义,也是一场红色音乐文化传承大课。演出将有近120名在校学生参演,50余名教师参与排演与制作,是一次生动的歌剧表演学习成果展示,彰显了学校实践育人特色。

中国音乐学院创演的作品为数众多,《中国经典民族歌剧荟萃》只是其中的一个代表。建校以来,中国音乐学院在中国民族音乐的传承与发展方面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精品力作。60年来,学校坚守弘扬中华优秀传统音乐文化、发展社会主义民族新音乐的办学初心。培养了大批从事中国民族音乐创作演出的知名艺术家和音乐理论研究高层次人才,为繁荣社会主义文艺作出重要贡献,被誉为“中国音乐家的摇篮”“中国音乐的殿堂”。

中国音乐学院琴韵弦歌满庭芳

筚路蓝缕风雨兼程

中国音乐学院一路走来

走进中国音乐学院,教学楼草坪前矗立着两尊雕像,一位是安波,另一位是马可。提起两位,熟悉的人都知道,他们对中国民族音乐的传承和发展功不可没,学校的创设也与两位有关。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不久,传统民族音乐事业百废待兴,一些珍贵的民族音乐遗产濒临失传,能够科学地整理、研究和传承发展民族音乐事业的机构和力量呼之欲出……

此时,周恩来总理提出:我国在音乐、舞蹈和其它文艺事业上,应在吸收世界先进文化的同时,着重继承和发展祖国的艺术传统。他倡议建立一所新的专门培养民族音乐人才的学校,并为之定名“中国音乐学院”。

1964年9月21日,根据周总理的倡议及对文化部《关于建立中国音乐学院和中国舞蹈学校的请示报告》的批示,中国音乐学院举行了建校典礼。同年10月31日,周总理亲笔签发正式任命书,任命安波为第一任院长,马可、关鹤童为副院长。

刚刚诞生的学校名师汇聚,国家从全国各地为初创的学校引进音乐领域领军人物。学校不仅吸收了原北京艺术学院音乐系、中央音乐学院民族音乐专业和中国音乐研究所的相应力量,还从全国吸纳了一大批在民族音乐理论、创作、声乐、器乐方面造诣颇深的专家投身办学事业,向世界宣告学校与生俱来的民族性。

学校的“创业”者们反复讨论、提炼共识,绘制出一份办学蓝图,它就是《关于中国音乐学院的设想》(简称《设想》)。仔细翻看《设想》不难发现,这份学校发展规划的每项内容既辩证又统一,体现了既要传承,又要开创的精神内核,折射出学校先辈们立足本土、解放思想、放眼世界的视野和胸怀。

《设想》中特别提到:“书本教材与活教材并重”,学校要求无论哪个专业的学生有机会都要下厂、下乡、下部队……利用一切机会到乡下与老百姓生活在一起,体验劳动生活的艰辛和收获,在广阔天地中开辟艺术实践的第二课堂;组织师生积极参与相关创作表演实践,尝试各种音乐体裁创作。

现在看来,学校此举让师生们既尝到创作甘苦,所学理论又得到应用。师生通过触及现实触摸到生活和时代的深度,不仅为学校今后构建实践育人体系奠定了早期实践基础,更是学校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立足时代,唱响时代芳华的生动体现。

回顾学校发展史,中国音乐学院的办学初心,就是要坚守弘扬中华优秀传统音乐文化、发展社会主义民族新音乐的信念,这既是落实周恩来总理的办学嘱托,也是学校鲜亮的办学底色,更是一代代国音人的使命与职责。

中国音乐学院琴韵弦歌满庭芳

薪火相传砥砺前行

中国音乐学院弦歌不辍

进入新时代,学校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努力构建中国音乐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办学综合实力、核心竞争力和社会声誉显著提升。在全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奋斗目标下,作为“强国建设、教育何为”的时代答题人,学校更是紧抓时代机遇,锚定“中国特色世界一流高等音乐学府”办学愿景阔步前行,将“推进文化自信自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贯穿于学校立德树人的全过程,在教育强国建设中砥砺深耕,在新的文化使命中发出更强更有力的声音。

2017年学校入选“双一流”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发起成立“全球音乐教育联盟”,2020年列入“北京市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建设行列,2022年入选第二轮“双一流”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同年,一级学科“音乐与舞蹈学”取得第五轮学科评估A+成绩……

这些成绩得益于学校高质量党建引领事业高质量发展。

做好学校党建工作,不仅是推动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动力和可靠保证,同时,对于增强文化自觉、坚定文化自信,建设文化强国,推动文化繁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深远意义。因此,中国音乐学院党委积极探索艺术院校党建工作新路径,实现党建与艺术人才培养、音乐理论研究、艺术精品创演相融互促。

学校在“党建+音乐”方面,“坚持教育与艺术融合”“坚持理论与实践结合”“坚持校内与校外联合”,以党史为脉络,以音乐为载体,开设音乐党课,把“三会一课”、主题党日活动与艺术创作、实践结合起来,引导师生深刻领会以人民为中心的文艺思想,坚持为人民创作、为时代讴歌、做人民艺术家。与《新青年》编辑部旧址(陈独秀旧居)、北大二院旧址合作打造沉浸式音乐党课,学生党员现场演奏红色音乐并担任志愿讲解员,用经典旋律为红色地标注入新活力。

德艺双馨是党和人民对优秀文艺工作者要求的科学概括。艺术院校的学生是文艺工作者的后备军,艺术院校应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初心使命,为新时代培育和造就更多德艺双馨的文艺人才。为此,学校旗帜鲜明,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培根铸魂、启智润心,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加强和改进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打造“艺术+”党建思政新生态。通过“艺术+党建”激发组织活力,提出“4+2”分层分类指导模式,推动了党建与业务融合发展;通过“艺术+思政”筑牢育人格局,推进“十大育人提升工程”,深化新时代思政课改革创新,推进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同频共振;通过“艺术+实践”彰显师生风采,依托红色“1+1”、暑期社会实践、“中国民歌知多少”等艺术实践活动进社区、进乡村、进学校,积极开展惠民演出。

学校还结合专业优势打造“音乐厅里的思政课”等特色品牌,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做在日常,润物无声,把艺术院校建设成为培养社会主义文艺人才的坚强阵地。

近年来,学校在专业建设方面得到持续且高质量的发展,这与学校秉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开展“有组织科研”“有组织学科建设”,发挥“五院一地”科研带动作用不无关系。《中国乐派研究》《中国声乐艺术研究》《中国皮影艺术传承创新研究》《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艺术高质量发展研究》等4个项目更是入选为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

不仅如此,学校还在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的引领下,构建高水平学术团队,催生了一系列具有深远影响的科研成果:编纂《中国音乐大典》,努力构建中国音乐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适应学科目录调整,丰富中国音乐学科建设内涵,获首批对应调整后艺术学博士、音乐专业博士学位授予权。在跨学科研究方面,学校通过开展《让全世界都能听到让全世界都能做到——“非遗代表作传承与发展”》《中国红色音乐文化教育与传承》等项目研究,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建设“双一流”和高水平研究型大学,人才培养是个中要义。

中国音乐学院党委书记王旭东表示,在当前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奋斗目标下,作为“强国建设、教育何为”的时代答题人,中国音乐学院愈发感受到只有坚守办学初心,高质量建设中国音乐专业教育体系,才能在教育强国建设中大有作为。

为此,学校结合办学定位、专业特色、发展方向,提出了自己的人才培养方案。

截至目前,中国音乐学院的人才培养覆盖研究生、本科、附中三个层次,已形成集音乐学、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音乐表演、音乐教育为一体的学科专业布局和包含中国音乐理论、中国音乐创作、中国音乐表演及音乐教育的多维一体教学体系。

艺术专业最显著的特性是具有很强的实践性。艺术专业技术、技能、技巧及专业综合素质都是在专业实践中习得、巩固和不断打磨、提升的。因此,加强实践教学、提升实践教学实效是艺术类高校在人才培养时必须高度重视的环节和工作。

为此,学校提出要重视“两个舞台”建设:

一方面通过开展“艺术实践周”“北京传统音乐节”等丰富的艺术实践活动,精心打造学生专业实践的艺术舞台,让学生在舞台上得到锻炼机会。2023年,学校整合校内外资源,成立了艺术实践中心,以歌剧学院、创作部、交响乐团、民族乐团为建设主体,构建高水平艺术实践大平台。

另一方面,学校还重视走出校门的社会大舞台建设。近年来,学校发挥专业优势,服务于国家重大活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广场合唱、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北京2022年冬奥会开闭幕式、G20峰会等重大活动的文艺演出中都有中国音乐学院学子的声音和身影。

此外,学校还积极服务于国家重大外事活动和对外文化交流,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中俄文化年”“中法文化旅游年”“中朝友好年”等活动中,用中国音乐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展示中国形象,多渠道参与推进中国文化对外传播。

中国音乐学院琴韵弦歌满庭芳

跨越甲子凝心聚力

中国音乐学院再启新程

在创业中起步、在改革中发展、在创新中跨越。

从创演一部部中国音乐的精品力作,到培养一批批德艺双馨的文艺人才;从构建中国音乐教育体系到发起成立全球音乐教育联盟……回顾60年的办学历程,学校始终肩负着继承和弘扬中国传统音乐艺术的任务与使命。回顾60年的蓬勃发展,学校就是一幅为构建中国音乐专业教育体系而不懈努力的奋斗画卷。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到2035年建成教育强国。加快建设教育强国,办人民满意的教育,离不开学校美育的改革与发展。艺术教育是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新时代新征程,站在新时代的历史方位。学校提出了到2035年,建成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高等音乐学府;到2050年,建成中国特色世界顶尖音乐院校。

对此,院长李心草认为,中国音乐学院的成立是为了发展中国民族音乐。中国民族音乐不仅包括了中国的传统音乐文化、传统音乐素材,更重要的是需要用当代的标准和全球普遍的传播形式、表演形式来推广中国民族音乐,让中国民族音乐展现出新的闪光点。文/顾昕昕

新征程实现新跨越,新征程呼唤新作为。中国音乐学院将以建校60周年和新校区建设作为新的出发点,带领师生勠力同心、奋勇向前,汇聚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合力,全力推进“双一流”和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建设,把建校以来办学实践积淀的文化资源转化为服务国家文化发展战略和新时代首都发展的独特优势,更好担负起“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为推动中国音乐繁荣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谱写中国音乐学院新篇章。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