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书东藏》:学问家的读书本事

2024-09-20 07:01:33 - 媒体滚动

转自:嘉兴日报

《西书东藏》:学问家的读书本事

《西书东藏》是刘铮的书话集。喜欢读书的人,多半都爱写点书话。这种文本不算特别,写的人很多,但是,《西书东藏》有它的特别之处。

这本书的副标题叫“中国文化名家的外文藏书”,它记述了中国现代三十七位著名学者、作家、文化人曾经读过、收藏过的西文书,而这些书后来都成为刘铮的收藏。

书话虽多,这样主题的书籍以前却是没有过的。这部作品甚至可以说填补了我国阅读史研究的一些空白。

首先,作者要有足够数量的藏书。很多读者可能不知道刘铮是谁,但知道有位知名的书评人、藏书家,叫“乔纳森”的,乔纳森就是刘铮的笔名、网名。刘铮本职是《南方都市报》的编辑,负责读书版多年,对新书的点评锐利通透,眼光独到,他藏书数万册,尤其喜欢收集近、现代名人的私藏,还喜欢购买外文原版书籍。

其次,作者要懂西文,了解原著作者的成就。刘铮学识渊博,向来为人称道。他熟谙英文、法文、日文,据说还通晓德语、意大利语和拉丁语等语言,他的外语水平非常好,读过很多外文原著,乔纳森从前就是以对各种译著的翻译水准“挑刺”而扬名的。

再次,作者要掌握这些外文藏书的原主人,即书中提及的各位中国文化名家的事迹,我们熟悉的比如梁漱溟、徐志摩、钱锺书、萧乾、夏志清等人,但是,汪荣宝、毛子水、张申府、沈宝基等人,恐怕普通读者就很少有人知道了吧。

搜集这些中国文化名家的藏书,关键在于懂得辨别真伪,能从鱼龙混杂的“烂书”中火眼金睛地挑出那些有价值的,还要避开书业江湖那些擅长作伪的高手们挖好的坑。怎样做到这一点呢?还是得读书多,积淀多,要熟悉这些名家的印章、字迹、别号、签名样式,包括擅长治印的文士们的风格,还有从日记、信札、口述、回忆录等文本中得知的名家生平事迹,加以对照。

比如,刘铮知道“颜退省堂”是颜惠庆家族的藏书印,“文思安安室”是毛子水的斋号,而“吴学淑印”是吴宓长女之印,再翻检内文,继而发现这些眉批、旁注都是吴宓留下的阅读痕迹。旧书之于新书,最大的区别就是旧书中留下的这些痕迹,只要有心勘察、认真追索,就会逐渐明晰前面的阅读者是怎样对待这本书以及书中的内容的。这正是刘铮孜孜不倦搜集这些藏书的目的所在,他希望发掘书背后的故事以及书所体现的文化意味。

比如,刘铮购德文版《雅各布·格林传》一书,由购书者在扉页留下的时间、地点等信息而判断是姚从吾所藏。该书作者威廉·舍雷尔是德国著名语言学家、文学史家。姚从吾于20世纪20年代、30年代留学德国近十二年,回国后受聘为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后来又成为系主任,在大学里,姚从吾主要讲授源自西洋的历史学方法和蒙元史。刘铮细致地梳理了威廉·舍雷尔和姚从吾的学术生涯,这篇文章实质上呈现了中国现代史学发展的一种历程。

比如,刘铮购得一部英文精装本《现代史》,海斯与穆恩合著。书中贴有一张毛笔所写的便笺,书法漂亮,原来此书是语言学家张世禄从东方图书馆借得,适逢东方图书馆为日军炮火焚毁,这部《现代史》因外借而幸免于难,此后陪伴张世禄穿越火线、携带身边多年后重新归还图书馆。这样一部烬余录,这样一段历史的见证,它是无价的瑰宝,永远的纪念。

写作《西书东藏》,难度非常大,极其考验作者的读书本事。读书,确实是需要本事的。怎样建立自己的阅读体系呢?刘铮做出了示范。这本书写得顺畅自如,毫无炫耀夸赞或煽情卖弄的姿态。刘铮说自己受惠于这些书,所以,他想要报答,想要回报自己对这个世界的亏欠。真正的读书人,都是谦卑的,这是读书的学问,也是人生的学问。

这本书给予我静水流深的感觉。沉潜在书的世界,由阅读而自然而然贯串起来的生命的轨迹,从书的写作者到一代一代的藏书者,从一本本旧书、一个个人物的故事里,阅读的历史逐渐显露鲜活的面目。它是所有爱书人写给世界的隽语。

《西书东藏:

中国文化名家的外文藏书》

刘铮著

上海文艺出版社

■林颐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