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小组|基层说】考核能不能更科学些?|对形式主义说“不”②

2024-09-20 15:23:22 - 海外网

来源:海外网

【学习小组|基层说】考核能不能更科学些?|对形式主义说“不”②

近百页的考核指标体系,几十个一级指标、几百个二级指标,计分数值精确到小数点后两位……在基层,有些考核量化指标清单多、标准细,让不少干部很苦恼。日前,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若干规定》(下称《若干规定》),明确提出“考核应当化繁为简,不搞‘千分制’”,为考核“瘦身”提供了制度遵循。

什么是“千分制”?顾名思义,考核指标多,赋分超千分。

媒体报道过一个东部大省某县的例子。自2018年起,该县对乡镇、县直部门单位实行“千分制”考核,个别年份除党建、经济社会发展“双千分制”考核外,还增加重大隐患整治板块,搞出“三千分制”,让基层干部不堪重负。

考核被称作“指挥棒”,本意在于强化干部管理、激励干事创业,但用力过猛、过度考核,就会适得其反。

面对繁杂的考核指标,地方精力不够时只好以形式主义应付。如某地一乡镇,一个月要完成几十场理论宣讲任务,为追求考核“高分”,不惜“搞小动作”:摆好桌椅、人员就坐;拍照上传、完成工作。当地干部承认:“大家都知道怎么回事,只是看破不说破。”

与过度考核伴生的,还有密如蛛网的材料填报。基层每天得耗费大量时间精力在填表格、做台账上。“以前是七八个人做事,一个人负责考核,现在是一个人做事,七八个人考核。”基层干部很无奈。

“考核指标多,设置也不够科学,该考的不考,不该考的多考,不仅脱离了实际,还影响干群关系。”有关专家介绍,在基层调研时,发现某地环保部门要求村子里不许冒烟,被“蓝天卫士”拍到就会被罚款扣分。在禁止冒烟的行政命令下,冬天火也不烤了,熏腊肉也不让,大家颇有怨言。

这样的过度考核,不但考不出实情,反而严重挫伤基层干事创业的热情。

过度考核为何屡禁不止?

有些是上级部门不了解基层情况,盲目下任务、摊指标;有些是个别部门试图通过设置考核指标强化部门权力,刷足“存在感”;还有些则是部门之间信息不共享,多头考核……究其根源,其背后是官僚主义在作祟。

“上级部门设置的繁琐考核指标,在出岔子时可以用于向下转嫁责任,这增强了某些部门的权力和利益。”武汉大学中国乡村治理研究中心主任贺雪峰说。

为考精考准考实,有关专家建议“应科学设计考核评价指标体系,对于不必要的考核,该改的要改,该取消的得取消”。例如,上级部门应切实压减考核指标,压缩提供材料的文字量,不随意设置“一票否决”和签订责任状事项,不以通报排名形式变相进行考核等。

此次中办国办印发的《若干规定》共7个部分,其中一部分是“统筹规范督查检查考核”,主要规定严格计划和备案管理、改进方式方法、严控对基层督查检查考核总量等,旨在要求地方和部门破除传统思维、路径依赖,不搞“繁琐哲学”,把基层干部从繁复考核中解脱出来。

目前,各地高度重视精简考核,探索出了不少办法。如浙江杭州桐庐县,聚焦“多考合一”,将以往由多部门、多条线开展的多项检查考核进行优化整合,切实减少考核频次,县级考核事项减少超1/3;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推行考核指标集中会审制,通过挑重点、挤“水分”、减条目、看实效,推动考核指标“瘦身”等。

一位干部期盼:“从形式主义中解脱出来,我们这些奔忙在一线的基层人员才能放开手脚,有更多精力干事创业,更好服务乡亲。”

文/静玄

受访专家/黄思(华中师范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教师)

资料来源/人民日报、新华社、半月谈等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