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培育新质生产力

2024-09-20 16:27:19 - 江苏经济报

南京是科教中心城市,在国家科技创新格局中地位重要。面对新一轮科技创新和产业变革加速演进的新形势,南京又将如何走在前做示范?9月19日,南京召开“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中走在前做示范”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首场专题发布会。记者从发布会了解到,为提升创新体系整体效能,南京将构建贯通式科技成果转化体系,推动科技与产业深度融合,建设高水平吸引集聚人才平台。

开启科技成果转化新阶段

科技成果转化是整个科技创新发展大链条的“最后一公里”,成果转化是否顺利,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科技创新的成败。南京市科技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陆璐介绍,近年来,南京持续探索全链条深化产学研合作的新路子、新模式,努力提升全市科技成果转化效率,取得了积极成效。8月底,《南京市构建贯通式科技成果转化体系的实施意见》发布,22条“含金量”十足的干货政策进一步开启了南京加速科技成果转化的新阶段。

目前,从成果供给端看,南京重大创新平台科研成果“沿途下蛋、就地转化”的效率更高。南京各类重大创新平台紧扣“4266”产业体系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实现了一批产业化应用。而从转化服务链来看,南京供需对接、概念验证、金融赋能等服务保障的体系更完备,聚焦生物医药、新一代信息通信等技术方向,打造全国高校区域技术转移转化中心,教育部与江苏省于9月14日签署共建协议。今年以来,南京累计开展“科技金融双周汇”系列活动22场,服务保障超2000家企业开展科技成果转化。

借助“关键”“渠道”全面发力

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演进,高新技术日益成为国际竞争的着力点,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迫切需要发挥高新技术产业的支撑、引领和示范作用。为此,南京将围绕“关键”与“渠道”,全面加速创新与产业双向发力,推动科技与经济深度融合。

南京高校院所汇聚、科教资源富集,针对这一优势,南京将抓住“高校科研院所”关键,畅通“创新策源”渠道,出台科技成果源头发现对接工作指引,建好科技成果信息发布与对接平台,梳理发布科技成果和技术需求“两项清单”,挖掘优质原创成果。同时,抓住“战略科技力量”关键,畅通“技术攻关”渠道,支持国家实验室(基地)、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全国重点实验室、技术(产业、制造业)创新中心、省实验室等重大创新平台积极承担国家任务,联合龙头企业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加快重大成果产业化。

南京还将抓住“企业创新主体”关键,畅通“需求牵引”渠道,建设“企业牵头、高校院所支撑、产业链上下游协同”的创新联合体和人才联合体,持续提升产业链的整体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通过“企业出资、政府资助、联合发布”的方式遴选一批“揭榜挂帅”项目,激发社会各界成果转化潜能。组织实施好市级重大科技专项,支持扩大国家、省科技进步奖产业化规模,提升成果产出的匹配度。

打造高层次人才引聚“强磁场”

创新是南京最鲜明的城市气质,科技创新靠人才,人才培养靠教育。近年来,南京大力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市战略,积极建设国家区域科技创新中心、高水平人才集聚平台,着力打造青年和人才友好型城市,认真唱好“吸引集聚人才”的重头戏。

去年以来,南京以国家高水平人才平台建设为总牵引、主抓手,推出“人才强市25条”和重点产业“人才7策”,配套出台了38项实施细则,涵盖计划项目、科创载体、产学研对接等重点领域,多项政策力度位居同类城市前列。其中,把做优人才服务作为提升创新体系整体效能的关键一环,系统打造了紫金山院士卡、英才卡、青柠卡“三位一体”全域人才服务体系,让“人才友好”成为城市特质。

青年创新人才是科技和产业创新的生力军。为集聚青年创新人才、加速产学研融合,南京围绕培养机制、创新创业、经费投入、服务保障等方面持续改革创新,把各级博站作为集聚高层次人才、推动科技创新的重要平台载体,鼓励支持各类企事业单位申报博士后载体,目前南京共有国家、省、市三级博士后载体381个。同时,持续加大博士后人才培育力度,从进站、培养、留用等各个环节给予政策保障,2023年南京在站博士后共承担或参与省级以上重点课题705项,获批专利429个,取得知识产权469项,博士后科研项目及成果转化创造直接经济效益超14亿元,已成为服务“强富美高”新南京现代化建设和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生力军。

江苏经济报记者张韩虹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