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劲松:底部系列之五 代价共识与时间

2024-09-20 16:26:31 - 世联行

01

没有道理,只有谁的道理

记得有一次企业家私董会讨论,主持人张伟俊先生拿出一张表格,让大家发言前先说明:

事实——信息

立场——位置

观点——道理

信仰——情绪

我们发现比较难适应这种事先清晰区分的讨论。而不详细区分,所有的讨论,可能根本上不是在讲“逻辑”和道理;因为“立场”经常在转换,而涉及“信仰”问题,就会带来激烈的情绪,往往不欢而散。

为什么要区分清楚?就是像今天充斥在网络上的短视频一样,振振有词,理据充分,就是感觉哪里感觉不太对劲儿。即使你尽可能“刷”了个精疲力竭,也很难得出清晰的判断,因为你也有自己的事实、立场、观点和信仰,于是用“沸腾的火锅”想刷出“一片牛肉的原味”,无异于“缘木求鱼”。

没有什么道理,只有谁的道理。其实,我们发现大千世界进入了信息碎片化时代之后,甚至没有“事实”!

记得一次听胡泳先生(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讲“当代互联网信息的基本特征”,他对什么“真理越辩越明”、什么“信息全景布展现”等等进步史观也是非常悲观的。

02

其实没有“共识”

原本我对“社会共识”是很有信心的,因为经过这么长时间的文明历程,基本的“常识”和“公理”应该是早就被“融化在血液中,体现在行动里”了。可是现实中,一再打脸的事实说明了根本没有这些“共识”!

比如“救死扶伤”好,还是“见死不救”好?大家应该有“共识”了吧。麻烦来了:

“死伤”是不是事实?

什么是好与不好?

对谁好,对谁不好?

结果就成了“救死扶伤”是一个量子理论的薛定谔问题:理论上“好”,实质上介于随机的“好”与“不好”之间,这就造成了任何“共识”都要“一分为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原则上成立,但……”。

“共识”的基础不是“你知道,我知道”,是“你知道我知道你知道”?碰瓷的老头知道扶他的人知道他正在碰瓷,于是他就不碰瓷了吗?不是,他的选择是“多碰”!

那什么时候这个老人就不“碰”了呢?不是知道了“道理”,是他觉得“代价”太大不合算!

再比如地方平台公司“砸锅卖铁”会令“铁”的价格下降,更加使得铁矿没人敢承包、从而得砸更多的锅,这应该是“共识”。但会影响他继续“砸”吗?当然不会,只有当“铁”卖不出的时候。

03

收益与代价

好了,既然讨论问题,不能讲什么“道理”,那就简单了,咱只讲收益和代价呗。也不成,也要区分谁的收益和谁的代价。否则“不惜一切代价”,这“一切”最好分一分是谁,谁在“不惜”。

陈劲松:底部系列之五 代价共识与时间

在这个象限中上半部所有人的收益>代价,这是社会改革发展阶段;当下半部分“代价>收益”时就是“萧条和转折”的阶段。

别人的“萧条”期什么时候可能结束?就是自己要付“代价”时。

比如“银行”的相当一部分贷款给到了地方平台公司和房地产抵押物。当价格下跌,地方政府卖不出“土地”,开发商暴雷、小业主停贷,这就左下角象限的“萧条”期,但这是别人的代价。银行此时既要严加清理不良风险,抓紧“收贷”;还要严控新增地方债和开发债,从而使得“砸锅卖铁”的效应放大。

但一旦危机过渡到右下角的第四象限时,代价就会成为银行自己要偿付了,从而为“转折”提供了契机。

也就是“共识”不是道理说服了人们,是代价刺痛了所有人,才最终达成的。

04

底部的时间有多长?

看到很多人预测中国房地产多少时间到谷底,需要多少时间恢复,本人觉得这是个好问题,但并没有给出有逻辑的答案。大致而言他们的依据是:

美联者降息时间与强度;

人民币降息与时间预判;

租金房价比和“按揭”租金比;

整体经济回暖和刺激消费

……

以上这些外部因素当然重要,相信我们的金融机构也“翘首而盼”,这反而因等待外部条件变化拖延“代价”的进程和评估,中国房地产有如下几个特点与外部因素的关系并不大:

市场完全是内需市场;

资金几乎全是内部资金(美元债占比太小);

资产是中国政府和家庭的主要核心资产;

不是消费影响房价,是房价影响消费

我们房地产市场基本上是独立行情,与美国市场、股市无关;

我们房地产市场和政策、金融货币、人口和区域高度相关。

因此,当“代价”影响到金融系统性稳定大局时,就是谷底转折的最好时点。

今年是“龙年”,年初时我预测会达成市场共识——“出清”和转折的“见龙在田”。现在我依然抱乐观态度,因为出清的速度比预测的要快。

陈劲松:底部系列之五 代价共识与时间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