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AI无处不在 我们该如何面对智能化时代

2024-09-20 17:17:11 - 长安街知事

以ChatGPT的出现为契机,人工智能行业再次有了跨越式的发展。人工智能发展至今,人们已经逐渐习惯了万物互联、自动驾驶、虚拟现实、无人码头和工厂,智能世界似乎越来越近了。

然而,智能世界的人民生活和企业生产会是怎样的图景?人工智能将给人类社会带来什么改变?我们要如何走入智能世界?面对智能世界,人们难免产生这样的疑问。在迈向智能世界的当口,华为尝试用一场大会解答这个问题。

9月19日,第九届华为全联接大会在上海举办。在这场以“共赢行业智能化”为主题的大会中,华为试图从战略、产业、生态等方面探讨如何通过智能化、数字化技术,赋能千行万业。

当AI无处不在 我们该如何面对智能化时代

“全面智能化时代已然来临,给每个人、每个企业带来新的机遇,也有新的挑战,让我们携手共同推进全面智能化,让每个人都有自己专属的智慧助手,让每个企业成为智能化企业,让每辆车都能无人驾驶。”华为副董事长、轮值董事长徐直军在华为全联接大会2024中表示。

走出实验室的AI正在改变生活

回顾近年来华为全联接大会发布内容的变化,可以大概还原出人工智能技术发展的路径。

在2018年的华为全联接大会上,华为首次发布了华为AI战略与全栈全场景AI解决方案。彼时,华为决定投资基础研究、打造全栈方案、投资开放生态和人才培养、增强解决方案以及提升内部效率,期待可以推动人工智能在各行各业落地。

在2023年的华为全联接大会上,华为将AI战略升级为全面智能化战略,目标是“加速千行万业的智能化转型”。这时,人工智能已经在部分行业内成效见显,产业发展已经有了全面智能化的雏形。

而在今年的华为全联接大会上,华为常务董事、ICT(信息与通讯技术)基础设施业务管理委员会主任汪涛则提出了行业智能化方案,将关注点放在了人工智能与行业场景的深度融合上。

由此,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趋势可见一斑——从个人走向行业,从消费端走向生产端,人工智能已经走出实验室,参与当下的生产生活,并向产业深度应用演进,并最终将每个人、每个家庭、每个组织连接起来,构建万物互联的智能世界。

在不远的未来,人工智能的产业应用或许将如2024版《智能世界2030》中所描述的,在医疗行业辅助分析预测健康数据,帮助医疗服务从“治已病”转向“治未病”;在农业将更多的农田、农具、农作物等关键农业生产要素联接起来,通过精准的数据来提升产量;在家居行业协助改造居住环境,打造安全个性化空间;在出行行业优化资源调配,让出行需求和低碳环保不再矛盾;在制造行业打造智能化、个性化生产,让企业有能够应对变化万千的市场环境。

智能化转型带来降本增效

当人工智能技术进入千行百业落地应用成为定局,企业的全面智能化转型就成为确定的未来。

在徐直军看来,全面智能化的企业应该具备“六个A”特征。其中的一个表征的是智能化的基础,即所谓的全量全要素全联接,指要实现企业的资产、员工、客户、伙伴、生态等全互联,所有业务对象、过程、规则实现数字化,不仅要提升信息的量,更要改善信息的质,从而使企业具备必要的数据和信息基础,是深度、全面的数字化。

有了全量全要素全联接的基础,能够主动调整服务的自适应体验、具备自主学习且适应变化的自演进产品、端到端自主闭环的自治运营、增强的员工等智能化效果自然可以实现。

而对于企业来说,实现这五个特征意味着降本增效。在湖南钢铁集团,盘古大模型进入钢铁生产流程中的焦化、烧结、炼铁、炼钢、轧钢、质检等环节,让吨钢能耗下降10%;在金鼎锌业的矿区,无人驾驶让矿车开采脱离了人工操作,在保障人员安全的同时提高了生产运输效率;在茅台集团,华为联合打造的工业互联网园区安全生产管理平台让实时监测、快速感知、超前预警、应急处置、安防消防联动为一体,提升了业务管理效率。

不难看出,这些初步具备智能化特征的企业利用人工智能技术缩短了生产周期,优化了供应链管理,更好地把握消费者需求。智能化转型为企业安上了灵活敏捷的“探头”,帮助企业在快速变化的市场环境中应对自如。

当然,实现全面智能化的道路同样将充满曲折,战略缺失、人才缺口‌、技术难寻、持续投入带来成本高企等都可能成为智能化转型过程中的难题。

“数智化革命的序幕已经拉开,虽然充满挑战,但更多的是机遇。”汪涛表示,“应对数智化时代新挑战,抓住新机遇的关键是创新,要通过技术创新筑牢根基,通过场景创新跨越鸿沟,通过生态创新共赢未来。”

数字基础设施决定智能化建设

徐直军在华为全联接大会2024上提到的最后一个特征是企业全面智能化另一部分基础——智能原生基础设施。在他看来,数字基础设施要系统化构建,要能适应智能化应用的需要,同时,基础设施本身的运维管理和体验保障要充分智能化。

对于智能化企业而言,数字设施何其重要,它像水、电、公路一样,成为人们生产生活的必备要素,为数字经济和智能制造快速发展提供了坚实保障。

在国家层面,数字基础设施是数字中国建设的基础之一。《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提出,要“打通数字基础设施大动脉”“系统优化算力基础设施布局”,对网络基础设施、算力基础设施、应用基础设施进行布局。

在产业层面,一方面,智能制造对时延、连接能力、可靠性和安全性有着极高要求,无线网络的时延需求必须达到毫秒级别,通信网络需具备海量连接能力。另一方面,数字化平台需要实时监测和分析数据,实现生产过程的信息协同与共享,从而全面掌控和优化生产过程,其数据存储和计算能力同样至关重要。

而这一切都要依靠数字基础设施来完成。在美的集团,净饮数字工厂实现了从生产现场到云端的数据互联互通,建立了一套操作更便捷、部署更灵活的IT(信息技术)及OT(操作技术)融合架构体系。而这背后需要稳定、可靠、智慧的网络底座,确保数据传输的稳定性和实时性,为智能制造流程中的“人—机—物”全连接打下基础。

同时,华为协助美的集团改造的存储系统支持多种存储功能和技术融合,满足了美的集团多业务承载的需求,确保了高性能和可靠性,有力地支持了美的集团业务的快速发展。

美的集团的智慧工厂诠释了数字基础设施的关键作用,也让华为对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有了新的期待。

“面向未来,华为将围绕网络、存储、算力、云、能源等技术,持续进行系统级创新。智能联接以高运力加速企业敏捷上云、随需用智;先进数据存力优化数据供给,助力智能涌现;基于鲲鹏、昇腾打造坚实算力底座,携手伙伴构建完整产业生态,为世界构建新的选择;打造最适配行业的云,做好行业数智化转型的‘黑土地’;并打造绿色能源基础设施,让数字世界坚定运行。”汪涛在今年的华为全联接大会上表示。

以实战应用扩充数字人才储备

今年的华为全联接大会发布了全球数字化指数(GDI)2024,基于第三方数据,GDI根据对77个国家在ICT产业发展成熟度的表现,分成三个类型:领跑者,加速者和起步者。数据显示,目前各国在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领域的毕业生比例接近25%,但信息通信技术从业人员转化率差异大,领跑国家转化率达95%,加速国家转化率约为50%,而起步国家转化率仅为15%。

我国作为领先国之一,对于信息通信技术人才和数字人才的需求空前强大。事实上,充足的数字人才储备和转化或许可以看作迈入全面智能化的特质之一。

然而,在业内看来,目前市场上能够满足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发展需求的信息通信技术人才数量相对较少,同时,高等教育和职业培训体系在人才培养方面存在一定的滞后性,导致信息通信人才储备存在不足。“企业如何应对人工智能人才储备不足的问题”也成为华为在全联接大会向行业提出的疑问。

“基础大模型涉及的相关技术每天都在更新,具备实战经验的技术专家较少,对于企业来说,建立足够的技术人才资源也是挑战。”徐直军表示。

华为在全联接大会给出的解决办法是以实战化赋能来培养人才,这也是华为一直以来所践行的。

“实战化赋能强调在真实或模拟的工作环境中进行学习和实践,可以让数字人才迅速掌握并应用所学技能,在面对复杂多变的技术环境时游刃有余。”业内人士表示,“同时,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数字人才需要不断尝试新的方法和思路来解决问题,可以激发他们的创新活力,推动信息通信技术的创新发展。”

面对“来势汹汹”的智能化时代,数字人才培养已经迫在眉睫,而华为也希望有更多新鲜血液为智能化转型带来进一步的突破创新。“期望到2030年新增培养超过1000万数字人才,厚植数智生态沃土,促进产业繁荣和社会可持续发展。”汪涛表示。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