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护“钱袋子”,居民应该这么做

2024-09-20 02:26:17 - 重庆商报

9月,金融监管总局、中国人民银行、证监会联合开展“金融教育宣传月”活动。近日,山东、北京、宁夏等多地金融监管局陆续发布风险提示,提醒广大消费者关注银行账户被“管控”、债务优化陷阱、非法校园贷套路、“零首付”购房等风险,守护好自己的“钱袋子”。

账户被管控有哪些原因?

在银行卡使用过程中,一些消费者可能会发现自己的账户被“管控”了,如限制交易、账户冻结等。

一般来说,账户被管控有四大原因,异常交易行为、身份信息不完整或错误、司法或行政机关冻结、账户存在安全风险。其中,在异常交易行为方面,银行监测到账户出现异常交易,如大额交易、频繁转账、快进快出等交易模式,可能会触发银行的风控措施。公安机关也会对交易异常的账户进行监测,从而采取保护性止付措施。

被管控后如何恢复正常?

一般情况下,持卡人需要先了解账户被管控的原因,银行卡被管控的原因不同,解决方法也不同。

一、对于存在异常交易被管控的情况,持卡人可到银行网点进行核验,出具正常使用账户的相关交易证明,如交易合同、收货单据等,银行审核通过后即可解除限制。

二、对于个人信息不完整被管控的情况,持卡人可前往银行网点或者通过手机银行完善个人信息。

三、对于存在风险隐患被管控的情况,持卡人可向银行提出解除限制的申请,并及时修改支付密码。

四、对于司法冻结的情况,持卡人可向开户银行进行咨询,获取法院、公安等冻结机关的联系方式,了解冻结原因和案件情况,然后处理后续事宜。

如何应对债务优化陷阱?

近年来,诈骗分子通过开通虚假网站、发送短信、拨打电话等途径,以债务优化、低息贷款置换高息贷款、单笔大额贷款替换多笔小额贷款为诱饵,吸引负债较高的消费者下载虚假贷款APP或者点击登录虚假网站链接,通过夸大、虚假、不切合实际的债务优化方案对消费者进行虚假宣传,取得消费者信任后,诱骗缴纳保证金、预付金等费用,从而实现诈骗目的。

提醒消费者保护好个人信息,不要点击来历不明的链接、丢弃个人信息未经处理的快递单及票据、随意连接公共无线网络、出租/出借身份证及银行账户,防止个人信息被泄漏,避免财产损失。

如何应对“炒停售”保险套路?

“即将停售,绝版抢购”“停售倒计时,错过不再有”……一些销售人员以“停售”为名,进行虚假营销,极易引发消费者误解、冲动购买,进而引发消费投诉纠纷。

理性判断勿冲动,警惕“炒停售”保险陷阱,包括通过官方渠道核实,警惕停售陷阱;仔细阅读合同,理性判断选择;及时留存证据,维护合法权益。

据中国证券报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