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等共产党人身上散发的“东方魔力”,让埃德加·斯诺感受到“兴国之光”

2023-10-30 17:25:11 - 上观新闻

转自:张晓普耿磊

10月31日是世界勤俭日。节俭朴素,人之美德;奢侈华丽,人之大恶。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历经数千年传承、积淀与发展已融入中华民族的血脉、铸入华夏子孙的灵魂。克勤于邦,克俭于家——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婉约派诗人李商隐毫不婉约地道出了历代王朝兴衰更替所验证的颠扑不破的真理。汉文帝刘恒可谓封建帝王中勤俭节约的典型。汉初,他延续高祖休养生息举措,昭告天下“农,天下之本,其开籍田,朕亲率耕,以给宗庙粢盛”。一国之君以身示范劝农,为天下树立了“勤”的楷模。他还穿着草鞋以及粗糙廉价布料做的龙袍上朝,要求后宫长衣不拖地、帷幕不绣花,“以示敦朴,为天下先”。即便是世人极其看重的身后之事,他亦要求“治霸陵,皆瓦器,不得以金银铜锡为饰,因其山,不起坟”。班固在《汉书》中记载,“孝文帝即位二十三年,宫室、苑囿、车骑、服御无所增益”。这一时期,上至皇亲国戚、下至平民百姓,均以勤俭为尚,为中国古代第一个盛世篇章——文景之治拉开了帷幕。克勤于邦,克俭于家。北宋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司马光克勤克俭,“食不敢常有肉,衣不敢有纯帛”,以至《宋史》用“恶衣菲食以终其身”来评价他。司马光是“洛阳耆英会”的组局者、参与者。从其执笔的《会约》内容亦不难看出节俭的品性:“为具务简素”,避免了参会者之间的竞奢斗富;“朝夕食不过五味,菜果脯醢之类,共不过二十器”,杜绝了铺张浪费……元丰年间,社会奢侈浪费风气渐浓。担心刚入仕途的义子司马康受不良风气蒙蔽、侵蚀,司马光特意撰写《训俭示康》,引用季文子和张知白勤俭兴国立名、何曾与石崇奢侈败家丧身的正反两方面例子,教育其要继承俭朴优良家风、避免奢侈腐化。其中,“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侈则多欲,君子多欲则贪慕富贵,枉道速祸;小人多欲则多求妄用,败家丧身”“以俭立名、以侈自败”等经典名句至今读来仍让人警醒。在司马光的教诲下,司马康为人审慎简素、做官廉洁清正,以至于“途之人见其容止,虽不识,皆知为司马氏子也”。

毛泽东等共产党人身上散发的“东方魔力”,让埃德加·斯诺感受到“兴国之光”

勤俭皆顾,才能有成——在井冈山革命博物馆,展列着一盏只有一根灯芯的陈旧油灯。它记载了井冈山斗争时期毛泽东从生活小事厉行勤俭节约的故事。按照当时的规定,毛泽东晚上可以使用三根灯芯办公。但他为了带头发扬节俭作风,坚持只用一根灯芯。警卫员担心弱光会损伤他的视力,每到天黑掌灯时分就会偷偷换成三根灯芯,但毛泽东一旦发现就会拿掉两根。正是在这微弱的灯光下,毛泽东写下了指明中国革命发展和前进方向的《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等光辉著作。客观而论,两根灯芯消耗的灯油量有限,但毛泽东深谙积少成多、聚沙成塔的道理。挑去两根灯芯,彰显了共产党人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政治本色与优良作风。“身上穿着一套褪色的制服,红星帽的帽檐软垂,慈蔼的眼睛上戴着一副眼镜,一只腿架子已经断了,是用一根绳子系在耳朵上的。这就是财政人民委员!”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在《红星照耀中国》中如是描述时任陕甘宁边区财政人民委员的林祖涵(林伯渠)。对这位国民革命时年资高过蒋介石的国民党执行委员、曾担任国民党司库、后又掌握着陕甘宁边区钱袋子的“财神爷”,斯诺充满了兴趣。一方面,他通过接触和了解,发现林祖涵在节俭方面对自己的要求,严格到有点离谱。褪色的制服、帽檐软垂的红星帽与断腿的眼镜已经是他最能拿出手的行头。更常见的装束是补丁叠补丁的上衣,腰间扎根麻绳。每个月五元钱的“补贴”,最终去处也不是他个人的口袋,而是苏区筹措资金的“救亡室”。另一方面,在林祖涵亲自制定的《预算制订大纲》等指引规范下,原本要四个月内节省80万元的计划,实际上仅中央机关就节省了130万元,有效缓解了前线经费、物资的短缺困境,保障了武装斗争顺利开展。在陕甘宁边区采访期间,毛泽东穿补丁旧衣、周恩来睡草席土炕、彭德怀用收缴的降落伞布改做背心……共产党人身上散发的“东方魔力”,让这位美国记者深深感受到了中华民族的“兴国之光”。

《红色中华》社论提出“节俭一文钱即可对革命有一分的帮助,谁要浪费一文钱实等于革命的罪人”,道出了特殊时期勤俭节约与红色政权生死存亡的辩证关系。钱财当用与不当用之依据,就在于用在何处。艰苦朴素中饱含的是共产党人的忧患意识、大局观念。

毛泽东等共产党人身上散发的“东方魔力”,让埃德加·斯诺感受到“兴国之光”

“延安五老”之一的徐特立平生节俭。据《徐特立文集》记载,他在做教员时就不像一些教员那样坐轿,凸显绅士派头,而是“晴天穿着布衣布鞋、戴一顶旧帽子,雨天撑把雨伞,穿一双钉鞋,夹着讲义讲稿,穿巷过街”,以至于有人觉得他“是一个不会享受、不会做人的傻子”。

徐特立在担任湖南省立第一女子师范校长期间,有学生对他经常捡粉笔头的行为表示不理解。他解释:“碎粉条仍可写字,抛弃岂不可惜?积少成多,积小成大,也可节省一些办公费用。”他还特意写下“半截粉笔犹爱惜,公家物件总宜珍。诸生不解余衷曲,反谓余为算细人”的黑板诗,教育学生要勤俭节约。

徐特立以“针挑土”的精神厉行节约、勤俭办学,不仅创办和发展了梨江高小、五美高小、长沙师范、湖南省立第一女子师范等多所学校,还培养和影响了毛泽东、何叔衡、蔡和森、向警予、蔡畅、李维汉、许光达、田汉等一大批革命者。

崇俭戒奢、勤俭节约是中华文明的鲜明特征,也是中华民族的优秀品质。它是一种价值取向,是一种精神状态,更是一种生活方式。

一要深刻领悟“勤”与“俭”的辩证关系。勤以聚之、俭以守之,勤俭皆顾才能有成。

二要正确对待勤俭与一国、一家、一人之关系。勤俭不仅能强国、兴家,还能修身、养德。

三要科学理解勤俭节约的本质内涵。俭约不是否定一切物质消费,当用则万金不惜,不当用则一文不费。

四要清楚知晓勤俭节约在于时时处处、点点滴滴,贵在从身边事做起。

总之,艰苦奋斗、勤俭节约不仅是我们一路走来、发展壮大的重要保证,也是我们继往开来、再创辉煌的重要保证。

(作者:上海师范大学21世纪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心研究员张晓普西北民族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副教授耿磊)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