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地方介绍做好分层分类社会救助工作的经验

2023-10-30 17:01:15 - 媒体滚动

近日,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民政部等单位《关于加强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做好分层分类社会救助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部署进一步加强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健全完善分层分类社会救助体系。为了进一步加深对《意见》的理解,本报特邀请地方介绍经验做法。

吉林省:“建圈兜底强链”落实分层分类救助

构建“三圈”,分层分类施策。根据困难程度和致困原因,构建三个救助圈层:一是收入型困难群众圈层。包括城乡低保对象、特困人员、低保边缘家庭中的重度残疾人和重病患者以及易致贫返贫等困难人口,主要给予低保、特困供养救助和相应专项救助,切实保障全省81.63万城乡低保对象、8.45万特困人员等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二是支出型困难群众圈层。包括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高于当地低保标准2倍,但低于当地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扣减基本医疗、教育、住房等必需支出后,人均收入低于当地低保标准的困难人口,主要给予专项救助。2021年以来,医保部门分类资助参保和直接救助904.8万人次;教育部门向3.09万人发放助学金,帮助1.24万人争取国家助学贷款;住建部门给予23.89万人租赁补贴,帮助0.8万人危房改造。三是临时遇困群众圈层。包括遭遇自然灾害、突发事件、意外伤害、重大疾病或其他特殊原因导致基本生活暂时陷入困境的困难人口,主要给予急难救助、受灾人员救助。2021年以来,全省年均给予17.7万人次临时救助,次均救助956元;疫情期间发放一次性生活补贴6643万元,惠及89万人次,纾解困难群众暂时性生活困难。

围绕“四兜”,精细精准救助。一是主动发现兜住民生底线。一方面,建立健全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信息平台,归集乡村振兴、医保等7个部门信息,将125万低收入人口纳入数据库,定期开展数据交叉比对,筛查潜在救助对象,及时入户核查、实施救助帮扶。另一方面,常态化开展困难家庭状况摸底排查,通过上门走访、电话询访等方式,动态掌握困难群众家庭变化,及时报告需要救助的困难群众。二是精准识别兜准困难群体。建立救助对象认定综合量化评审指标体系,统筹考虑家庭收入、财产、健康状况、劳动能力、刚性支出、家庭结构等因素,多维评估申请人困难程度和需求,量化确定救助类别和救助项目,有效提高认定的科学性和准确度。加强跨部门信息共享,家庭经济状况核对项目扩大到9个部门19类信息,省直部门汇集信息全部实现电子核对,年核对150万人次。三是完善措施兜实保障待遇。扩大低保边缘家庭保障范围,按家庭人均收入低于2倍低保标准认定,高于国家认定标准;拓展低保渐退政策,从原建档立卡就业人员扩大到所有低保家庭。用好机制持续提标,建立与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挂钩的动态调整机制,连续提高低保标准,省级财政投入增加到10.2亿元。用活制度救急解难。建立电价补贴、取暖补贴等制度,2023年将向困难家庭发放取暖补贴纳入全省民生实事。四是增强时效兜好托底功能。审核权限下放乡镇(街道),并在乡镇(街道)建立社会救助备用金,确保应急所需。健全申请受理方式,推动救助服务“掌上办”“指尖办”,吉林市等地实现救助事项线上申请与线下申请自由选择。优化审核确认程序,对没有争议的申请,不再进行民主评议;对通过信息共享的核查项目,不再进行入户调查;对不能提供的证明材料,实行个人承诺制度。

强化“三链”,畅通畅联落实。一是建齐上下联动的协调链。省级层面每年召开一次联席会议,研究重要事项,解决重大问题;县级层面对遭遇重大困难的群众实行“一事一议”;乡镇层面商议解决“一门受理、协同办理”事项。村级层面,设立社会救助协理员7828人,主动发现困难群众,协助提出救助申请。二是延伸弱有所扶的供应链。拓展救助范围,医保、住建等部门将因病致贫重病患者、低保边缘家庭分别纳入医疗救助和住房救助;临时救助取消户籍限制,2022年以来累计给予外省户籍遇困群众临时救助3500余人次。丰富服务方式,对生活不能自理的救助对象提供陪医、照料等服务类救助,对特殊困难老年人提供巡访关爱、住房适老化改造等养老服务,惠及11.5万困难群众。发展慈善救助,持续开展“圆梦大学”项目,城乡低保家庭中被大专以上院校录取的学生,按每人3000元标准资助;持续开展慈善助医项目,实施困难家庭儿童大病救助、妇女两癌救助等20余个助医项目。三是扣紧跟踪问效的监督链。省委、省政府每年都将1—2项社会救助重点工作纳入全省民生实事,作为对地方党委、政府绩效目标考核内容,强化属地主体责任。省民政厅将社会救助年度任务纳入全省民政工作综合评估考核项目,按照“五化”工作法,按图施工,对标作业,确保高标准完成各项任务。省财政厅委托第三方机构,每年对各地困难群众救助资金管理使用和政策落实情况进行绩效评估,作为分配资金的重要因素,强化社会救助投入地方责任。(作者:吉林省民政厅 肖模文)

浙江省:动态监测未贫先防 综合帮扶助力共富

精准建库,救助范围从“在册”向“潜在”拓展。浙江省将“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应用在动态监测对象范围上进行了拓展,即在原有在册的低保、低保边缘、特困3类监测对象基础上,聚焦非在册的近三年退出民政救助、近两年新申请救助未通过、近一年临时救助、主动发现、其他专项救助共5类潜在风险易返贫致贫对象,通过数据分析筛选,将动态监测对象由原来的50多万户增加至130多万户。主动对标对表共同富裕要求,深入分析谋划,指导和推动各地精准有序扩大社会救助对象范围,将救助服务从“兜底”对象向“弱势”对象延伸、从户籍人口向常住人口覆盖,并积极探索年收入10万元以下“扩中提低”家庭的综合帮扶举措。

监测预警,救助方式从“事后救”向“事前防”转变。浙江省从家庭结构、收入、财产、支出、救助、线下探访等六个维度,选取影响家庭经济状况较大、指向性较强的49类指标、67项数据,创建智能识别风险的“六维算法”。通过数据比对、验算分析,当困难群众发生重大疾病、残疾等级变更、家庭劳动力失业死亡等动态变化时,系统会对有潜在风险的家庭自动“预警”,同时智能生成“一户一画像”,工作人员通过“家庭画像”能够更直观地了解该家庭的困难和需求,便于及时处置、精准帮扶。以杭州市西湖区郏先生为例,系统智能分析出郏先生家存在“收入骤减”的重大风险,并发出预警,属地镇(街)收到预警信息后,在2—3个工作日内通过电话询问、入户走访等方式完成核查处置,并转介救助帮扶。如果在监测中,某户困难家庭连续3年没有出现预警,将退出动态监测范围。

综合帮扶,救助内容从“保基本”向“全面扶”延伸。浙江省全面梳理15个涉及基本生活救助、专项社会救助、急难社会救助及其他救助帮扶事项的部门单位救助政策,对符合救助标准的群众提供社会救助“一件事”线上联办,线下创建“助联体”综合帮扶平台,统筹政府部门、群团组织、社会力量的救助资源,累计实施救助帮扶项目4198个。自动态监测应用上线以来,全省通过主动发现帮助6045人享受到就业、医疗等救助,为18.5万人提供临时救助,对不符合政府救助标准但有其他困难需求的,转介“助联体”开展综合帮扶,目前已转介33万余件,需求兑现率达71%,累计惠及249万人次。(作者:浙江省民政厅  杨葛凡)

宁夏回族自治区:构建“四维一体”分层分类社会救助体系

聚力精准救助,筑牢民生保障“兜底线”。宁夏回族自治区民政厅坚持政策先行,联合自治区党委农办、财政厅、乡村振兴局印发进一步做好低保等社会救助兜底保障工作的通知,制定5项18条实操指南,优化低保准入条件、健全容错纠错机制,破解对象认定难题、拓展低保覆盖范围。出台社会救助家庭经济状况评估、因病致贫重病患者和社会救助家庭经济状况核对机制“两认定办法一实施意见”,规范办理程序标准,提高救助对象认定精准度,填补医疗救助政策空白,印发自治区临时救助实施细则,及时解决群众遇到的突发性、紧迫性、临时性基本生活困难,让救助帮扶政策有张力、困难群众生活有保障。

聚力高效救助,打出推进落实“组合拳”。宁夏回族自治区积极构建分层分类、城乡统筹的社会救助体系,深化“线上+线下”双轮驱动救助实践,强化“督导+核查”动态监管核对机制,细化“分层+分类”多元立体救助服务,以小切口服务“大民生”、以金点子推动大服务。集聚部门帮扶合力,构建协同推进机制,自治区层面建立健全社会救助(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县级层面全覆盖建立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保障工作协调机制。2年来,各级党委、政府召开协作会议40余次,研究解决社会救助难点工作50余项,“1+8+N”分层分类救助体系协同联动,“救难解困”高效有力,实施临时救助16.98万人次,将5.2万返贫监测对象纳入兜底保障范围,设立乡镇街道民政工作服务站242个,充实配备基层入户核查员315名、村(居)社会救助协理员2870名,完善救助响应、实现高效救助。

聚力温暖救助,打好提质增效“主动仗”。宁夏回族自治区在做好物质救助的同时,推行“物质+服务”“救助+慈善”等救助帮扶方式,广泛链接各类社会资源,把社会力量聚起来,让困难群众暖身更暖心。今年以来,民政厅下达困难群众救助补助资金26.6亿元,新增低保对象8.1万人,2次启动价格补贴联动机制,发放临时价格补贴596.52万元,中秋、国庆提前发放取暖补贴5271.44万元,全年累计实施临时救助7.44万人次、发放资金1.19亿元。积极构建社会救助与慈善帮扶有效衔接机制,联合11家单位创立慈善项目联合发布机制,启动实施涵盖教育、大病、特殊困难群体救助关爱、乡村振兴、闽宁慈善合作等10个领域60余个项目,募集慈善款物1.28亿元,惠及全区困难群众15万余人次,做大慈善“朋友圈”,擦亮“善行宁夏”品牌。

聚力智慧救助,激活数据赋能“新引擎”。宁夏回族自治区民政厅积极推动“1+3+N”数字民政建设,统筹社会救助相关部门数据资源,破解“信息孤岛”难题,联合自治区14个部门建立社会救助数据共享比对机制,与9部门联合印发社会救助信息共享和数据比对管理办法,与16家银行签订信息共享快速查询合作协议,共享户、车、房、款等19类业务、48项核对信息。推行指尖办理,将社会救助模块嵌入“我的宁夏”APP,丰富拓展民政服务功能,优化救助申请、资格查询、生存认证等模块,实现手机等移动端同步便民服务,搭建群众易申请、基层增助力、决策有依据的智慧救助信息化体系,实现低保、特困人员救助供养、临时救助等事项“指尖办”“掌上办”,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作者:宁夏回族自治区民政厅 王力园)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