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整理与诸子学研究的新进路” 暨第十届诸子学论坛在兰州召开
2024年10月26—27日,由西北师范大学文学院、甘肃省先秦文化研究中心、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韩学文献整理与研究”课题组共同主办的“文献整理与诸子学研究的新进路”暨第十届诸子学论坛在西北师范大学召开。
来自北京师范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南民族大学、上海大学、南昌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兰州大学、绍兴文理学院、中国社科院、河南省社科院以及西北师范大学等国内30余所高校、科研院所的60余位专家学者参加会议。与会学者主要围绕诸子学与中国传统政治智慧、诸子思想与国家治理、法家思想与中国传统法律文化、子书文本生成与形态、韩学文献整理与研究等几个议题展开讨论,展现了诸子学研究的前沿和新动向。
开幕式上,西北师范大学副校长马世年教授指出,诸子学是中国传统学术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诸子学研究对当代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以及精神文明建设等均具有借鉴意义,需要进一步挖掘和推进诸子学研究。诸子学论坛召集人北京师范大学李锐教授表示,本届论坛特别凝聚国内老、中、青三代诸子学研究力量,彼此交流,共同推进诸子学发展。西北师范大学赵逵夫教授认为,先秦诸子思想代表着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观念,对处理当今国际关系问题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本次会议特别关注诸子学研究的经典议题。赵逵夫详细考辨老子的家世与任周守藏史的时间问题。南昌大学程水金教授认为老子的“道”是一个时间概念,“无名”与“有名”是这个时间过程中的不同阶段。中南民族大学赵辉教授从文化叙事学角度出发,将先秦诸子争鸣的本质归纳为体现“自然与人”的求“真”与体现“上帝与人”的求“善”二维文化叙事。上海大学宁镇疆教授对《老子》中“天多忌讳而民弥叛”句作出全新释证。中国社科院赵培副编审从王官之学与经子关系的角度出发,认为《尚书》作为秦汉时期的“新王官学”,具有经子双重性特征。中国人民大学徐建委教授另辟新径,以气候变化、城市发展影响社会经济的角度重新认识春秋战国诸子诞生的社会时代图景。
子书文本生成与形态问题也是本次论坛的重点。李锐多年提倡“同文”与“族本”说,认为“同文”与“族本”的出现有以口传或大意撰述,思想相差不大,也未必是专门立言;也有可能是言公之下有私义,有意为之。西北师范大学韩高年教授深入辨析《战国策》出入“子”“史”之间的文本性质与文体特征。绍兴文理学院曹建国教授以张家山汉简《盗跖》篇为中心,详细考察早期书写与文本传统问题。西北师范大学董芬芬教授认为《论语》全书大体呈现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思路框架,其编订者是曾子及其弟子。
诸子思想中蕴含着丰富的治国理政经验与智慧,如儒家的“仁政”与“王道”、道家的“清静无为”、法家的“法治”思想等都深刻地影响了中国古代两千余年的政治制度与思想观念。中国人民大学李若晖教授对历史上的古公亶父避狄事件做出新的分析,认为古公亶父针对导致暴力的主动强制,以仁爱创造性地生发出制止暴力的被动强制,为中华民族奠定了和平非暴力的文化根基。四川师范大学刘勤教授指出诸子论“廉”诸说代表了中国传统政治文化中廉洁文化的核心要义。曲阜师范大学王林敏副教授深入分析《商君书》中的明法思想,提出先秦法家所倡导的“明法”是一个综合性概念,其对政治建设与司法建设有借鉴意义。
韩学文献整理与研究也是本次论坛的重要议题之一。马世年认为韩学文献的整理与研究应包括“古代韩学文献汇编”“现代韩学论著萃编”“《韩非子》汇校集注集评”“中国韩学史建构”五个层面。兰州大学杨玲教授通过梳理历史上关于司马迁将老子韩非合传的是非争议,揭示出这一经典问题背后的思想史原因。宁波大学张耀讲师以“斥于儒林,藏与君民”的角度全面审视古代《韩非子》文本阅读史。
其他论题如中国人民大学宋洪兵教授就著名史学家刘家和先生中国思想史研究的贡献与启迪作深入述评。华中师范大学付林鹏教授对周代夷夏之间的传译活动及文化认同问题作出深入论析。
本次会议特设博士生专场,论题涉及诸子成书与编集、诸子核心思想概念、子书文本辨伪等,展示了当代诸子学研究的新生力量。
先秦诸子是中国轴心时代最闪耀的文化主体,诸子思想及其代表著作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会议突出强调要对诸子文本、文献及其思想做系统性清理与创新性阐释,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有益借鉴,也对进一步促进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