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磋、琢、磨 造就技能“明珠”

2024-10-30 11:43:00 - 媒体滚动

转自:中国劳动保障新闻网

切、磋、琢、磨 造就技能“明珠”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我用我的表现证明,中国在珠宝加工行业处于领先地位。”9月15日,在法国里昂第47届世界技能大赛的体育场,获得珠宝加工项目金牌的中国选手张宇鹏激动地说。

从获得市级比赛铜牌、国赛银牌,再到此次在世赛中获得金牌并领先第二名17分,实现中国在该赛项上金牌“零”的突破。张宇鹏获得的金牌来之不易,代表着中国珠宝加工行业一步一个脚印的阶梯式跨越。

这位从农村走出来的孩子,希望用自己的故事告诉其他有志青年——技能成才不是梦。

从“坐不住”到“静下心”

2017年,张宇鹏入读北京市工艺美术高级技工学校珠宝加工专业。张宇鹏回忆道,在填志愿时,他看到一些学长能做出精致的首饰,毕业之后也有不少收入,立即决定报考这个专业。“当时觉得学珠宝意味着‘能挣钱’。但深入学习后,我发现这门技艺博大精深,饱含着丰富的技能、艺术与美。”张宇鹏说。

珠宝加工赛项要求参赛者使用贵金属材料,通过锉削、镂空、锯切、焊接等技术,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珠宝组件的加工和维修操作,组装出成品珠宝。

“这要求参赛者不仅需要解读组件或珠宝首饰图纸,制作贵重合金金属,熟悉切、锯和塑形金属片等技能,每一个环节都需具备极高的准确度和技巧,还要求选手在造型能力、焊接技术、尺寸精度控制等方面都有出色的表现。”张宇鹏说。

张宇鹏说,“坚持”和“精细”是在平时训练中最看重的东西。在比赛中,选手们拿到同样的图纸、同样的材料,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制作出首饰。由于需要用到焊接技术对组件进行加工操作,选手需要长时间的静坐练习,熟练应用技能。

为了磨练技能,“坐不住”的张宇鹏转了性子,每天沉浸在工作台前。从早到晚,工台上一直活跃着他的身影。闲下来时,他还阅读大量书籍,参观艺术展,在珠宝艺术品中寻找灵感,提升设计的理念和品味。

“很多时候在技术上遇到的困难是没法预料到的。中间我有几次想放弃,确实是觉得困难、枯燥。”张宇鹏说。在家人、教练的劝说下,他一次次挺了过来。这些年来,他的训练时间累计超过18000个小时,把几乎所有时间都献给了珠宝加工。

坚持不懈的努力,让张宇鹏一路过关斩将,直到成为世赛种子选手。

“刚刚开始,别急。”在第二届全国技能大赛上夺得一块银牌后,张宇鹏这样告诉自己。他早已把目光放在了法国里昂第47届世界技能大赛上。

随后,他经历了三个阶段的国家队集训、多轮模拟赛,最终在国家队5进1的集中选拔赛中以高出第二名6分的优势,获得代表中国走上世界赛场的资格。

突破自我克服困难

本届世赛的珠宝加工项目,80%考验选手的动手能力,20%考验设计能力。试题仅仅给出鸟、湖泊等几个简单的元素,没有明确造型的具体模式。选手需要提炼出其中蕴藏的艺术风格,并融入自己的设计理念。

“这或许是我目前接触到最难的一份考题。”张宇鹏说,这次比赛的工作量非常大,甚至超过了平时训练的量。

在世赛现场,珠宝加工是最受观众欢迎的赛项之一,选手的工作台旁边挤满了想一探究竟的观众。与其他选手时而蹙眉、时而停顿不同,张宇鹏的动作一直没有停下来。他的注意力完全集中在手中的工具上,一点点镂空、雕刻、焊接……

鸟型发簪,是张宇鹏设计出来的精美作品。鸟的尾部被设计成三片花瓣,寓意着少年、中年和晚年的三个人生阶段。随着比赛一天天过去,张宇鹏的作品逐渐成型,在他的工位旁聚集的观众越来越多。看到其他选手比赛步调逐渐滞后,张宇鹏意识到,他可能是第一个完成比赛的选手。

“我告诉自己,不要着急。越是临近完成,越要仔细检查,不留遗憾。”张宇鹏说。比赛的最后几小时里,他不断地检查、调整,最终,他成为第一个完成比赛赛程,也是全场唯一一个完成比赛赛程的选手,赢得了裁判和观众的一致好评。

新规则、新试题、新难度,不断考验着选手的技术、心态。“能够克服这么多的困难,力拔头筹,确实不容易。”回忆起比赛时的场景,张宇鹏说。

传承技艺立定标杆

在世赛闭幕式现场,张宇鹏难以抑制兴奋之情。

“感谢我的团队、我的师傅,中国珠宝加工世界第一!”张宇鹏说,这块沉甸甸的金牌代表着至高的荣誉。

从台上走到台下,赛后的张宇鹏现在已是北京市工艺美术高级技工学校珠宝设计与制作专业的教师。对如今的他而言,把自己的技能成才故事带给其他有志报考珠宝加工专业的同学们,把自己的技艺传授给更多人,让更多人接触、了解珠宝加工这一行业,是他接下来的目标。

“虽然得到了世界大赛的认可,但珠宝加工行业仍然很小众。我想要成为行业标杆,像我的教练一样,解决实际问题,为学校和社会作出贡献。”张宇鹏说,希望自己获得的这枚金牌能引起更多关注,吸引更多青年从事这个行业。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