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绽放”的桂云花 “舒展”的岭东村

2023-01-30 01:45:11 - 媒体滚动

转自:人民政协报

“绽放”的桂云花 “舒展”的岭东村

作者:齐芳芳宋京吕东浩

沿305国道从大连庄河市西行46公里,便是古老、神奇的桂云花满族乡。驻足远眺,可见蓝天、青山,小桥、流水,山色空蒙、曲径深幽,如同一首安静的田园诗。

“桂云花满族乡有着千年历史沉淀的美。”庄河市政协委员张忠维说,1972年,在岭东村出土的战国时期赵国宰相春平侯监造的合金青铜剑,被命名为“春平侯剑”,距今有2200多年历史,是国家一级保护文物。还有发掘出土的刀币、铲币等战国古钱币,印证了桂云花地区历史上的文明与发达。

“大约300年前,大批闯关东和关内移民整族迁徙,在此形成聚集地。”张忠维介绍,桂云花满族乡位于大连水源地——碧流河水库上游,曾是水库淹没区域最大、损失最重的一个乡镇,一度成为大连市16个低收入乡镇之一。其中,地处崇山峻岭中的桂云花满族乡岭东村,就像一个被“折叠”在山坳里的小村落,过去与外界沟通困难、交通闭塞,被人们视为“穷乡僻壤”的典型代表。

然而,打从踏上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新征程,短短几年时间,岭东村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几十栋村民院落整齐划一地坐落在大山脚下,家家户户的大门楼青砖黛瓦,门牌上写着满汉文字,充满了浓浓的满族风情。如今的岭东村已是“全省文明村”“全国文明村”“全国森林乡村”等荣誉加身,从岭东村穿过的崔桂线,还被评为“中国十大最美乡村路”。

这场“翻身仗”是如何打赢的?今年54岁的岭东村党支部书记宫银星是满族人,他说,最容易给少数民族村镇带来收益的往往是旅游业,而真正让岭东村富起来的却是种植业。

村民李德君曾在城里打工多年,2019年村里鼓励发展设施农业,李德君便租了7.5亩地,建起两个蓝莓大棚,一个大棚一年可收入10万元左右。像李德君这样外出打工后又回来发展种植业的,在岭东村渐渐形成趋势。“不少人即便在城里已经置办了房子,也都返乡回来创业了。”宫银星说,目前,岭东村有60%的耕地完成了土地流转,出让耕地的农户可以有两份收入:一份是土地流转的费用,一份是在流转后的土地上打工的收入。

今年73岁的满族老人戴凤基就是靠这两份收入把日子过得越来越富足的。他在一家蓝莓种植园值夜,一个月收入2000多元。“以往,村里人打麻将的居多,现在听不到麻将声了,大家都去干活赚钱了,光帮人摘蓝莓一天就能挣150元,谁还会去打麻将浪费时间?”宫银星介绍,岭东村的劳动力早就不够用了,每到农忙时节,一些种植大户就开着车去周边的乡镇招工,拉着邻乡的村民来出工。

“我家一共建了31个蓝莓大棚,农忙时就开车到周边的乡镇招人。”臧玉华今年65岁,她的儿子大学毕业后就回乡建大棚种蓝莓。用臧玉华的话说,岭东村这些年能有这么大的变化,最主要的就是乡里鼓励村民种植高附加值农产品的发展定位。

如今,桂云花满族乡凭借独特的小气候环境,已经孕育了蓝莓、软枣、五味子、苹果、大骨鸡等远近闻名的地域特产,并依靠共享农场、家庭农场、种植基地等模式,发展成为优质的农产品生产基地。2021年,全乡实现一般公共预算收入640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突破2万元。

“以前春节过后,农村信用社里多是排队贷款买种子买化肥的农民,如今的每年秋天,则多是排队存款的农户。”宫银星如此形容岭东村发生的可喜变化。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