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境打击”事件后,巴基斯坦和伊朗为何迅速握手言和?

2024-01-30 21:20:44 - 媒体滚动

转自:上观新闻

“越境打击”事件后,巴基斯坦和伊朗为何迅速握手言和?

29日,随着巴基斯坦和伊朗两国外长在伊斯兰堡举行会谈,此前两国因“越境打击”事件而导致的紧张关系得以缓和。按照巴方说法,“我们设法在最短时间内使局势恢复正常。”

“本月中旬伊朗2天内对三国境内目标发起军事行动后,外界原本担心中东‘乱上加乱’。但至少在巴伊关系方面,更冷静的头脑占了上风。”有舆论如此评价。

分析认为,巴伊都不愿卷入巴以冲突引发的危局,这成为两国达成默契、平息事态的首要原因。但安全问题仍将成为困扰巴伊关系的重要因素,而巴以冲突外溢风险也将给地区带来不确定性。

“兄弟情”现波折

巴基斯坦和伊朗,一个是拥有核武库、颇具影响力的南亚国家,一个是油气资源丰富、扼守战略要道的西亚大国。两国同属伊斯兰国家,拥有约900公里的共同边界。

从历史上看,这对邻居的关系有过起落,但总体而言保持较为紧密的战略合作关系。两国也都是中方的好朋友、好伙伴。

然而,最近这对邻居却闹起了矛盾,使“密切的兄弟关系”出现波折。

事情的起因是,去年12月15日,伊朗东南部锡斯坦—俾路支斯坦省的拉斯克地区警察局发生恐怖袭击,导致至少11名警察丧生。巴基斯坦恐怖组织“正义军”认领袭击。

作为报复,今年1月16日,伊朗打击了“正义军”在巴基斯坦境内2个重要据点。

值得一提的是,伊朗此次出击,是一连串越境打击行动的一环。在1月15日,伊朗已对伊拉克境内的以色列摩萨德分支机构,以及叙利亚境内的极端组织“伊斯兰国”据点发动攻击。

伊朗2天内对三国境内目标出手,自然也是事出有因。

今年1月3日,伊朗克尔曼城发生连环爆炸事件,300多人伤亡,“伊斯兰国”宣布对袭击负责。而伊朗剑指以色列,则是因为以色列最近炸死了伊朗革命卫队驻叙高级顾问穆萨维。

于是,新账旧账一起算,伊朗“以牙还牙”毫不拖泥带水。但这也使它与周边国家“结下梁子”。

虽然叙利亚并无怨言,但伊拉克和巴基斯坦均谴责伊朗“侵犯主权”,宣布召回驻伊朗大使。

其中,巴基斯坦不但口头上谴责伊朗导致巴方儿童在内的多人伤亡,还同样采取越境打击——1月18日,巴方袭击伊朗锡斯坦—俾路支斯坦省的“恐怖分子”藏身处,打死多名“恐怖分子”。伊朗对此表示抗议。

巴伊的“互掐”,令国际社会更添忧虑。位于伊斯兰堡的智库塔巴德实验室的莫沙拉夫·扎伊迪此前表示,巴伊矛盾正值中东紧张局势可能加剧之际,“需要作出成熟的回应”。

迅速达成互谅

所幸,双方之后的表现都称得上成熟、克制。

在短暂的针锋相对后,伊朗和巴基斯坦很快做出共同决定,通过对话和外交克服“小问题”,缓和紧张局势。

先是在19日,两国外长通了电话,巴方邀请伊朗外长访问伊斯兰堡。接着在26日,伊朗和巴基斯坦大使恢复外交使命。29日,两国外长在伊斯兰堡会面,决定建立外长级联合协调机制。

在会面期间,两国外长还同意扩大巴伊经济发展合作相关倡议,包括运作边贸市场以提升两国边境地区的社会经济水平;同意在两国相关地区设立联络官以加强安全情报合作。巴方还再次邀请伊朗总统莱希访问巴基斯坦。

上海外国语大学中东研究所教授丁隆指出,伊朗2天内向三国境内出手,是因为近一个多月来恐怖袭击在伊朗国内造成的伤亡非常严重,必须做出“足够量级”的回应,才能捍卫国威,对民众有所交代。

丁隆说,伊朗近几年受到境外武装分子频繁袭扰。通过1月中旬的一连串行动,也是向“正义军”“伊斯兰国”等发出坚决反恐的明确信号,增强威慑的有效性。

然而,在巴基斯坦等周边国家看来,此举侵犯了它们的主权。

“巴基斯坦是地区大国,也是军事强国,即将迎来2024年大选。如果巴方对伊朗的行为不做反应,对国内政界、民众都无法交代。”丁隆说,“况且,按照巴方的想法,伊朗理应打击巴基斯坦境外的恐怖组织以及反政府武装,而不是针对巴境内目标,这会被视为一种安全威胁。”

眼下,两国关系终于得到恢复。在丁隆看来,几个因素不容忽视。

第一,双方都不愿让事态扩大。

“巴伊双方的底线在于,都不愿卷入巴以冲突引发的高度紧张、多条战线的危局。”丁隆说,“伊朗极力避免与其他国家发生直接正面冲突,巴基斯坦则不愿意趟中东局势的浑水。因此双方均采取有限的报复行动,防止被卷入更大范围和更加严重的冲突。”

丁隆进一步指出,伊朗避免卷入战事的意图,也从最近3名美军士兵在约旦遇袭身亡事件中可见一斑。对于美国指认关联伊朗的极端武装人员发动这起袭击,伊朗予以否认。

丁隆认为,伊朗主要采取“战争边缘”政策,通过与它有关联的组织,去试探和测试美国及其盟友的底线和忍耐程度,但德黑兰的根本目的并非战争,而是维持自己在中东的影响力和威慑力。

而从巴基斯坦角度看,它西边的阿富汗刚刚发生过多起炸弹袭击,与东边的印度是“一对冤家”。如果在第三条边界再出现动荡,对伊斯兰堡的利益将有所伤害。

第二,伊朗和巴基斯坦的关系,尽管存在个别问题,但总体运行态势不错。在此基础上,此轮军事行动中双方有一定程度的默契,报复手段也比较克制,给对方留有面子。双方还全程保持密切磋商。

第三,事态平息也与中国开展外交工作、发挥积极作用有关:包括中方与伊朗进行电话沟通,中国外交部副部长孙卫东在巴基斯坦与该国多位政要会面,等等。

“巴基斯坦和伊朗都是中国的好朋友,中国在两边都说得上话。事实证明,中方立场被巴伊接受,起到了效果。”丁隆说,“在中方斡旋下,巴伊很快达成互谅,关系没有受到严重损害。”

未来仍有挑战

丁隆认为,尽管伊朗与巴基斯坦通过外长会面建立了机制,共同打击恐怖主义,但相关协议更多在于缓和当前局势,属于危机管理措施。要进行长期安全治理,恐怕仍有诸多挑战。

丁隆说,进入21世纪以来,伊朗和巴基斯坦之间的矛盾,包括印度因素,安全因素等。

在巴基斯坦,什叶派穆斯林往往受到极端分子的袭击;在伊朗,它担心以巴基斯坦为根据地的反伊朗组织(由极端势力组成,也有世俗力量参与)对自己不利。伊朗多次向巴方要求解决这一问题。

不过,解决上述问题存在障碍——极端力量活跃在巴基斯坦多省,包括不少脱离中央政府控制的“真空地带”。巴方无论能力还是意愿均有所不足。

“因此,解决安全问题来日方长,这仍会长期困扰巴伊关系。”丁隆说。

丁隆还指出,此次伊朗和巴基斯坦关系出现的波折,更多被视为一个孤立和边缘性事件,即不处于巴以冲突外溢效应的中心位置,因此事件本身对中东局势的影响比较有限。

丁隆说,目前巴以冲突外溢效应集中在三条线:一是也门胡塞武装与美国的矛盾,二是黎巴嫩真主党与以色列的对立,三是伊朗在叙利亚、伊拉克等地的代理人与美以的冲突。

这三个方向上的风险都没有完全消除,局势依然比较紧张。但与此同时,由于伊朗小心翼翼地避免与他国发生直接冲突,整个地区尚未出现大乱、大战、大动荡的凶兆。

(编辑邮箱:ylq@jfdaily.com)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