箱来货往 科技感拉满
关键词
升级
▲张增华通过操控台远程指挥龙门吊装卸集装箱。(海润码头供图)
厦门港海润码头已进化成有大脑(自主研发智能码头操作系统)、有神经(全国首个物理隔离工业控制级5G专网)、有手脚(自动化远程操控改造的龙门吊、桥吊等机械设备)的“超级巨人”,生产作业高度智能化。
在海润大厦15楼的远程控制室里,有着十多年“驾龄”的龙门吊司机张增华,正轻轻松松通过操控台远程指挥龙门吊装卸集装箱。用他的话说,与高大的龙门吊相比,操控台更显精致,这种鲜明反差的背后是工作状态与效率的巨大变化。
口述:张增华整理:本报记者汤海波
上班就像“打游戏”
我在厦门港海润码头工作了15年,长期在码头一线与集装箱堆场内的龙门吊打交道,驾驶操作这些“钢铁巨兽”来护送“箱来货往”。
今年1月20日,全国首个传统集装箱码头全流程智能化改造项目在海润码头试投产。从那天起,我们的“码头一线”从前沿现场转移到2公里开外的海润大厦,宽敞明亮的远程控制室加上科技感十足的多功能操控台,替代了原来在设备高空中那面积不足3平方米的驾驶室。
这样一来,约莫30位与我一样的龙门吊司机由“苦累脏”的码头蓝领摇身一变成为办公室“白领”,从前头戴安全帽、脚踩防滑鞋、无论烈日刮风下雨攀爬设备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了。
由于大部分繁复操作交给智能码头操作系统(iTOS)完成,我们的工作强度自然减轻不少,如今坐在远控室里,看着屏幕、按动按钮、拨几下手柄就能控制吊具,精确对准、起落和抓放集装箱。同事们常常开玩笑说,操纵这些完成自动化远程操控改造的龙门吊就像“打游戏”一样,一台台“钢铁巨兽”仿佛变成了巨型“夹娃娃机”。
虽然这些操作依旧很考验技术,但更有乐趣。这要放在以前,传统码头的龙门吊司机可没这么轻松,从来没有哪个司机打包票说自己可以干到退休。
远程控制高效又安全
在错综复杂的码头作业区里,厦门港自主创新研发的这套iTOS生产系统已实现自动派发指令、自动定位、自动配载等功能,它会根据实际生产需要“化繁为简”,利用算法策略规划最优作业方案和设备行走路线,“指导”龙门吊精确地自动行驶到相应位置,并完成装卸箱作业任务,科技感拉满了。
我们司机只需在装卸箱作业的最后“抓箱”阶段进行人工干预,手动微调吊具对位,让扣具对准集装箱四个角的锁孔锁死,确保“一吊准”,其余时间只需眼观六路、确认码头作业面安全,其他一切都不用我们操心。
过去,我们操作设备全凭肉眼判断,坐在高空驾驶室往下看,集装箱的锁孔如同针眼,抓箱难度不小。如今,每台远控自动化龙门吊都装有10多个摄像头和各类传感器,“无盲区”对设备作业状态进行实时监测;它比人“看”得更清楚,反应更灵敏,速度更快,而且作业精度可达“毫米级”,保证“抓娃娃”高效又精准,整个作业流程的安全系数也大幅提升。
眼下,海润码头共有22台远控自动化龙门吊,在远程智能控制技术辅助下,一名司机可同时掌管多台设备,超酷的。
永葆竞争力和发展后劲
我和同事们正亲眼见证、亲身经历着一场“码头技术变革”!全流程智能化改造后的“无人码头”已看不到大量人员、机械交互混行的场景,取而代之的是智能化、自动化的龙门吊、桥吊和无人驾驶集卡(IGV)高效协同运行。
这一年来,我还有个很深的体会,整个厦门港,都在努力通过数字、科技、创新赋能,向世界一流港口进发。在逐梦深蓝的道路上,无数港口码头人不断求索。
作为新时代的一名码头工作者,我将持续锻造过硬的技术本领,练就稳定的心理素质和快速的反应能力,不断加强学习和自我提升,令自己在“技术变革”中永葆竞争力和发展后劲,在海润码头平凡的岗位上为厦门港口高质量发展添砖加瓦。此刻,对我而言,龙门吊不再是“钢铁巨兽”,而是托举职业理想的有力大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