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壮丁》是谁创作的? 什么时候创作的? 国民党三青团为啥害怕?

2023-03-30 01:10:51 - 上游新闻

《抓壮丁》是谁创作的? 什么时候创作的? 国民党三青团为啥害怕?

《抓壮丁》是谁创作的? 什么时候创作的? 国民党三青团为啥害怕?

《抓壮丁》是谁创作的? 什么时候创作的? 国民党三青团为啥害怕?

□胡平原

12岁小学毕业时,我在生产队大坝子里观看讽刺喜剧电影《抓壮丁》。那诙谐幽默的四川方言,酣畅淋漓,让人笑声不断。欺骗勒索乡民的王保长、淳朴农妇三嫂子、铁公鸡李老栓、国军“兵痞”卢队长、老实巴交的潘驼背等艺术形象,令人至今难忘。

如此喜闻乐见的电影文学作品,究竟是在什么背景下捕捉的创作素材?又是怎样创作出来的?作为党史、文史、文学爱好者的我,在《四川文史资料选辑》《重庆文史资料选辑》等资料堆里,找到了答案。

成立剧团宣传抗日

1937年10月,吴雪护送一批四川难民返川,停留在湖北武汉的时候,经人介绍在蒋介石的行营电影股当上了一名剧务员。时值上海沦陷,南京告急,电影股又传出减员迁川之风。

某天,吴雪与王少燕(王肇湮)街头偶遇,当两人谈到影剧界情况的时候,都有组织剧团回川演出抗战文艺的想法。王少燕是个话剧爱好者,时任国民党第七战区司令长官刘湘的侍从室副官,随刘湘驻守武汉。他俩商量之后,各司其职,分头活动。王少燕从刘湘那里筹得400元经费,又从电影股及其他处拉来周峰、陈光、方声、李恩琪、田禽、张西莲、李健、邹士丁、黄忆年、张之湘、孙涛等人。王少燕负责对外联系工作,吴雪主持队务工作。年底,在刘湘的资助下,在武汉成立了四川旅外剧人抗敌演剧队(简称四川旅外演剧队)。

1938年4月,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助推下,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成立政治部第三厅,郭沫若任厅长,主管抗日宣传动员工作。根据周恩来的指示,文化厅着手进行收编,组建抗日宣传团体编入三厅建制。同年8月10日,在武昌昙花林授旗成立10个抗敌演剧队、4个抗敌宣传队和1个孩子剧团。其中,抗敌演剧队由郭沫若、田汉、洪深主持训练,1个月后分派到各战区抗日前线工作。

在中共川康特委的领导下,四川旅外演剧队用文艺作品大力宣传抗日,激励广大军民的抗战斗志,鞭打日寇汉奸的罪恶,创作出许多抗战优秀话剧作品。

演出中捕捉创作素材

四川旅外演剧队回成都后,就在成都剧场向蓉城救亡团体、文化界、新闻界以及广大观众举行了汇报演出。其中吴雪导演的独幕剧《渡黄河》一剧,具有轻松的喜剧风格,也展示了经过艺术处理的方言魅力,观众感到十分清新。之后,他们特邀当时在蓉的剧人陶伞、章曼萍、谢添、李恩琪、陈兑甲等联台演出《塞上风云》戏剧,由沈浮导演。

1939年初春,国民党三青团的魔爪伸到四川旅外演剧队来了,他们通过与演剧队有交往的人来进行游说、威胁和诱导,甚至是阻碍、破坏演出。一次在某地,扮演《抓壮丁》中地主婆的尹文媛腿上长了一个小疮,去县里医务所治疗,结果给下了烂药,越治越坏,后来也是有人告诉剧队是三青团逼迫让医生干的。

最严重的一次是四川旅外演剧队到遂宁演出,刚抵达便接到中共地下组织遂宁中心县委通报:昨天晚上遂宁专员与保安司令召开了紧急会议,布置破坏演剧队的工作。形势确实十分险恶,但演剧队没有畏惧躲逃,随即派人同各方面接触摸清情况,以便应付。

当时,该县专员是蒋介石嫡系,县长背景不明,但与专员矛盾较大,该地还有驻军刘湘一部,与蒋介石嫡系有如水火。于是演剧队决定运用统一战线的策略,化解矛盾,争取地方势力。由丁洪去会见县长,县长表示支持,并说可告诉专员。公演和票价是他同意的,如果再有什么问题,就由他来应付;另外又派人去拜见刘湘部那个旅长,这个旅长非常高兴,因为剧队的成立与刘湘有那么一点关系,表示一定大力支持。演剧队党支部还给演职人员说明情况,要求大家提高警惕,少外出,更不要单独上街。

首场公演,那位旅长很早来到剧场,还将带来的一些士兵布置在场内各处。开幕之前,那个国民党专员果真喝得酩酊大醉的来了。当然不止一个人,幕刚要拉开,他便起来大叫大嚷。丁洪走到幕前,向观众说有人前来闹事,企图破坏抗日宣传,请求观众支持演出。于是全场哗然,群情激愤,一片斥责声冲向闹事人。这时,那位旅长喝令士兵将这个带头肇事的家伙架了出去,其他的人见此阵势谁也不敢轻举妄动。一场风波就这样平息下来,演出照常进行。之后,演剧队直到宣传和演出计划完成才离开遂宁。

这次演出,看到了国民党反共政策给演剧队演出带来的巨大阻力,讽刺喜剧《抓壮丁》就是在演出生活中捕捉到的创作素材。

一次次即兴表演有了雏形

《抓壮丁》有了生活的第一创作素材,于是,就要创作出高于生活的作品。

创作经过大体上是这样的:演剧队当时在川西演出时,偶尔看到一个文明戏《亮眼瞎子》的幕表,讲一个地主不识字上当受骗的故事,目的是劝人学习文化。演剧队就编写出来试演一下,观众十分喜欢;在四川自贡演出后,沿途目睹了国民党兵役制度的种种弊病。有一次在荣昌看到一个壮丁被当官的打伤,扔在道路旁没人管,演剧队的同志出面干涉,将军官扭送县衙,又将伤者抬到大堂上要求救治。县长无奈,只好答应认真处理;在川西某地,演剧队演职人员又看到保甲长抓壮丁的野蛮行为,陈戈去县里严词抗议,该县长慑于四川旅外演剧队的声威,才让保甲长偃旗息鼓。

因此,演剧队产生了在舞台上反映一下国民党兵役制度腐败黑暗的想法。有同志提出借《亮眼瞎子》的基本架子,改成《抓壮丁》的故事,仍以幕表方式演出。

所谓幕表戏,就是没有剧本,最多有一个幕表(提纲)先定下主题。有个基本情节,安排好人物之间的关系,分配好角色后,就由演员到台上去自由创作,即兴表演。

由于演员有兴趣,生活又熟悉,不断丰富和提高剧情,每次演出总有些新东西,到后来与原先那个简单的幕表相比好多了。不仅增加了人物和场次,更主要的是丰富了现实的内容,塑造了鲜明的人物性格,成为味浓的讽刺喜剧。演的次数多了,时间长了,细节和台词也基本上固定下来了。就这样创作出了高于生活的讽刺方言喜剧《抓壮丁》。

剧情主题:抗战初期,在四川华蓥山地区的某乡村里,国民党反动派以抗日为幌子,买卖壮丁,敲诈群众。在国民党某师的管辖区里,抓壮丁的卢队长向地头蛇王保长要壮丁,王保长则向地主李老栓勒索壮丁费,李老栓则不择手段地敲诈勒索贫困的农民。李老栓榨取佃户姜国富仅有的血汗钱后,又买通王保长,把姜国富的独生子抓去替自己的儿子当壮丁,后姜国富的儿子从壮丁队伍逃出投奔了华蓥山上的游击队。不堪压榨的姜国富万念俱灰,自尽身亡。不久,李老栓家热闹起来了,在成都当了国民党某部团副的大儿子衣锦还乡。正遇上串通一气的王保长和卢队长又来敲诈李老栓,彼此之间发生了一场狗咬狗的争吵。争吵之后,他们在蒋介石的一纸“委任状”下达成协议,准备联合起来抓壮丁,再从农民身上榨取钱财。已无法生存下去的农民们,面对这伙财主地痞及反动势力的重重压榨,忍无可忍,最终揭竿而起。

不断修改后成为精品

《抓壮丁》经过修改,在陕甘宁抗日根据地也受到军民普遍欢迎。《抓壮丁》成功了,环境却更加恶劣了,党要求他们努力保住演剧队。应当怎么保住呢?演剧队考虑改变作法,将演剧队的面貌变得灰色些,多谈艺术,冲淡政治色彩。然而,一个已经搞红了的团体,不管你如何收敛锋芒,在别人眼里总是红的。

这个时候,演剧队同万籁天、辛汉文相遇于重庆北碚,并且邀请他们一道工作。万籁天是“南国社”老人、名演员,辛汉文是左翼剧联的骨干,又是著名化妆师,他们原在军委会政治部第三厅工作,现无事逗留北碚。这次相遇,万籁天看了演剧队演的戏很高兴,愿意同演剧队一起工作。在化妆方面,辛汉文对演员做了很多指导。万籁天总结了他多年来的演剧经验,并整理出了一个话剧演员形体练习的材料。

《抓壮丁》演出效果之强烈,也是演剧队事先没想到的,后来竟成为演剧队演出中最受欢迎的优秀剧目。原因主要是揭露了国民党的黑暗统治现实;替老百姓说出了他们心中的不满;在艺术上做了一些探索;在编、导、演以及舞台美术方面吸收了川剧和文明戏中的一些长处,使它更适合群众的艺术趣味、欣赏习惯。演剧队将丰富、生动、幽默的四川方言加以提炼,搬上舞台,产生了强烈的艺术效果。如王保长的“现在而今眼目下的抗战”,确是当时这种人物很有特征的语言;又如“我强迫她心甘情愿的给你送上门”之类,不仅刻画出王保长之流阿谀奉承和鱼肉农民的走狗性格,而且妙趣横生,增强了讽刺力量和喜剧色彩。

这部戏剧直到1945年才经吴雪加工整理成剧本,由延安新华书店发行。

1963年上映的《抓壮丁》是由陈戈、沈剡执导,吴雪、陈戈、尹文媛、雷平等主演的方言喜剧片。此片1963年12月在全国上映后,倍受观众喜爱。

如今,已隔观看《抓壮丁》电影56年了,但是,每当谈到《抓壮丁》电影时,那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形象又闪现在我的眼前;那地道的乡音,诙谐有趣的四川方言又回响在我的耳畔!

(作者系重庆市文史研究馆特约研究员)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