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庄规划 | 贵州:伴随式村庄规划服务助力乡村振兴

2024-04-30 09:15:15 - 自然资源部

转自:自然资源部

近日,自然资源部、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联合印发《关于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提高村庄规划编制质量和实效的通知》,对村庄规划编制工作提出了要求,强调要加强政策宣传解读,引导农民参与村庄规划编制,健全村庄规划编制和实施保障机制,加强全生命周期管理和服务。

贵州立足省情实际,探索建立“1+1”驻村规划师工作机制,强化伴随式村庄规划服务,助力乡村振兴。

村庄规划 | 贵州:伴随式村庄规划服务助力乡村振兴

“天无三日晴、地无三尺平、人无三分银”,既是贵州自然地理格局的高度归纳,也是贵州欠开发、欠发达的现实写照。贵州地处西南腹地,境内群山林立、沟壑纵横、山阻水隔。

村庄规划 | 贵州:伴随式村庄规划服务助力乡村振兴

特殊的自然地理格局,使全省村庄普遍呈现规模小、分布散、设施缺的现实特征,全省城区(镇区)外约1.37万个行政村,但30户以上村居点多达10万余个,做好村庄规划工作任务艰巨。

村庄规划 | 贵州:伴随式村庄规划服务助力乡村振兴

贵州是一个多民族共居省份,有3个民族自治州、11个民族自治县、18个世居民族,村寨布局各具特色,建筑风貌各式各样。

村庄规划 | 贵州:伴随式村庄规划服务助力乡村振兴

有依山傍水、干栏式吊脚楼为主要特征的苗族村寨,以鼓楼为活动中心布局的侗族村寨,“石头当瓦盖”的布依族村寨,还有白墙青瓦的黔北、黔西北民居,地域特征、民族特点、文化特色让这些村庄各美其美、美美与共。

村庄规划 | 贵州:伴随式村庄规划服务助力乡村振兴

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乡村建设行动推进的过程中,“建设性破坏”和“破坏性建设”风险并存,做好村庄规划工作挑战巨大。此外,贵州本土规划技术人员支撑不足,基层规划管理人员极度匮乏,不同程度存在规划编制与地方实际、村民意愿契合不够,规划实施与规划意图跑偏走样等实际情况,做好村庄规划管理困难重重。

村庄规划 | 贵州:伴随式村庄规划服务助力乡村振兴

为有效破解村庄发展面临的难点和痛点,贵州省自然资源厅认真学习“千万工程”先进经验,各方借鉴兄弟省份具体做法,结合“四在农家·美丽乡村”、红色美丽村庄、特色田园乡村等试点建设中的一些探索实践,逐级建立并推广“1+1”驻村规划师工作机制,着力提升村庄规划管理工作质效。

村庄规划 | 贵州:伴随式村庄规划服务助力乡村振兴

村庄规划 | 贵州:伴随式村庄规划服务助力乡村振兴

创新工作机制,形成工作合力。为积极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在体制、经费均缺乏保障的客观现实下,贵州省自然资源厅积极协调相关部门,以红色美丽村庄、特色田园乡村为试点,印发《关于加快建立“1+1”驻村规划师机制助力乡村振兴的通知》,创新建立“1+1”驻村规划师工作机制,并逐步在全省范围内推广。

一方面,立足自然资源部门职能职责、强化使命担当,全力做好“1+1”驻村规划师配置,从县级自然资源部门和规划编制单位分别选派,在规划管理和技术支撑上形成合力。

另一方面,积极对接组织部、农业农村、住房建设等相关部门,在村干部和派驻乡村地区的党建指导员、农业指导员、产业指导员中,选取政治过硬、业务扎实、熟悉情况的人员作为驻村规划师,与规划编制单位选派的驻村规划师紧密协作,借力借智化解自然资源部门管理人员不足的难题。

截至目前,全省“1+1”驻村规划师已覆盖两千余个行政村。

村庄规划 | 贵州:伴随式村庄规划服务助力乡村振兴

突出村民主体,开门编制规划。来自管理部门、规划编制单位的驻村规划师,其关键任务就是发挥好桥梁纽带作用,让规划符合国家要求、满足部门需求、回应村民诉求。以“放下鼠标采民风、潜下身心接地气、深入基层解难题”为导向,“1+1”驻村规划师既“驻”村,又“住”村。

一方面,“驻”下来宣传解读“先规划、后建设”的基本要求和村庄规划的主要内容,将书面化的文本表达转换成通俗易懂的“地方语言”,让村民听得懂、好沟通,知道村庄规划是什么、要做什么,村庄发展建什么、在哪建、怎么建。

另一方面,“住”下来深入田间地头、融入生产生活,通过经常性入户走访,了解村民所思所想和急难愁盼,扎实做好基础情况和村民意愿的全面收集。

在上述工作基础上,规划草案阶段召开村民代表大会,听取村民意见,突出村民主体地位;规划方案阶段集思广益、充分讨论,吸纳合理诉求,协调各方矛盾;规划成果阶段,做好公示公开,便于村民监督。通过驻村规划师引导、村民全过程参与,变村庄规划“要我做”为“我要做”,促进规划共编、共治、共管。

村庄规划 | 贵州:伴随式村庄规划服务助力乡村振兴

坚持伴随服务,做好实施保障。为切实推动村庄规划落地落实,贵州省探索将伴随式服务贯穿规划“纸上画、墙上挂、地上建、云上管”的全过程。

对于有驻村规划师配置的村庄,由驻村规划师贯穿规划服务全生命周期,既当好老百姓规划的“翻译官”、职能部门政策的“宣传员”,打通“普通话”“地方话”之间“中梗阻”,又协同建设单位将规划底图变为施工蓝图,让具体项目在空间上落位、在土地上落实、在运营管理上落细。

对于没有驻村规划师、甚至没有编制规划的村庄,自主研发“贵州省村庄规划便民服务系统—黔村规APP”,以公开版影像为底图,标注标志性建筑或道路节点形成空间参照,叠加“三区三线”、水源保护区、村庄建设边界和地质灾害危险区等各类安全管控范围,结合手机定位辅助项目选址和基层管理,让村民“一听就懂、一看就会”,实现“掌上操作、云上管理”,以“数字伴随”破解管理人员匮乏难题,让伴随式服务“触手可及”。

村庄规划 | 贵州:伴随式村庄规划服务助力乡村振兴

村庄规划 | 贵州:伴随式村庄规划服务助力乡村振兴

规划编制成果更具针对性、操作性。驻村规划师通过伴随服务,一方面将不懂规划的村民转变为规划编制的主要参与者,另一方面将村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需求转化可落地实施的具体项目,让规划更切合地方实际,更贴近乡村,更具针对性、操作性,避免“千村一面”“千村一策”。

习水县隆兴镇淋滩村驻村规划师通过启动会、坝坝会、入户调查、乡贤访谈等方式充分征求意见,并制作“村民意愿调查问卷二维码”,方便村民实时反馈,形成良性互动机制,使规划成果更符合地方发展需求。

规划实施管理更具公认性、权威性。驻村规划师深入基层、贴近群众,能更好地站在村民角度思考问题、谋划发展,“沉下去”与村民建立信任关系,在处理矛盾冲突时始终坚持公平公正公开,得到老百姓的一致认可,并促进规划主要内容纳入村规民约,形成规章制度,让规划更具权威性,有效保障规划实施管理。

遵义市播州区刀靶社区,驻村规划师作为“第三人”,始终秉持客观中立态度,在处理矛盾冲突时及时做好群众与政府部门、邻里乡亲之间沟通协调,寻求既符合法律法规,又满足各方诉求的解决办法,让规划真正得到各方认可。

村庄规划 | 贵州:伴随式村庄规划服务助力乡村振兴

规划表达形式更具通俗性、实用性。在工作推进过程中,驻村规划师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用村民喜闻乐见、通俗易懂的方式,将抽象表达的管控规则、专业表达的规划图则转化为简单明了、直观形象的管控图则,突出表达哪里能建、哪里不能建,让规划真正成为村民和基层管理人员手里的工具,助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助力乡村建设行动。

黔西南州兴义市发哈村,驻村规划师结合当地村民文化背景,绘制了可读性强、趣味性十足的规划图,确保老百姓看得懂、易遵守,管理人员易辨识、好监管,也为贵州深化完善“一图一表一说明”管控图则提供了启发、拓展了思路,让规划图真正成为村民生产生活中的指引图,使规划更具实用性。

村庄规划 | 贵州:伴随式村庄规划服务助力乡村振兴

下一步,贵州省自然资源厅将继续认真落实国家及省委省政府相关部署,坚持以学促干、强化使命担当,进一步健全完善“1+1”驻村规划师伴随服务工作机制,打通规划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力争在全省乡村振兴开新局、“和美乡村”展新颜的新征程上,作出自然资源部门更大的贡献。

村庄规划 | 贵州:伴随式村庄规划服务助力乡村振兴

新媒体编辑:赵志坤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