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一阁有哪些 我们平时看不到的宝贝

2022-05-30 06:59:58 - 媒体滚动

天一阁有哪些 我们平时看不到的宝贝

“宝书楼”匾与龙橱。

天一阁有哪些 我们平时看不到的宝贝

    【开栏语】

    宁波的博物馆最近很“红”。5月18日国际博物馆日,奉化博物馆捧回中国文博界的“奥斯卡”,天一阁博物院的海外影响力在全国博物馆中名列前茅,荣誉的叠加效应成功助力甬上博物馆在全国“出圈”。

    据宁波市文广旅游局文博处统计,截至目前,全大市正式备案的博物馆数量达到81家。“一馆两翼、体制多元”的博物馆体系基本形成。当前我市博物馆的数量和质量均居全省前列。

    即日起本报推出“漫游博物馆”系列报道,以“打卡”形式走访宁波各大博物馆,揭秘博物馆“镇馆之宝”和看点、亮点。

    今天,我们带您到天一阁“非公开区域”去看一看。

    对造访天一阁的人来说,“登阁”是一种情结。

    在天一阁落成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范氏藏书为私家所有,秘不外宣。

    直到清康熙十二年(1673),63岁的黄宗羲打破这一禁令,完成了登阁、抄书、写宣传文案三件大事,此后,天一阁海内声名日隆。

    日前,记者得到许可,带镜头造访了天一阁“秘境”,探寻“书藏古今、阁闻天下”背后的隐秘。

    宝书楼里有什么? 匾额、龙橱、英石 与防盗窗

    今天,天一藏书已不在宝书楼,而在现代化的书库,在恒温恒湿的环境中得以善存,但在天一阁爬楼梯,仍是一件有仪式感的事。这道楼梯走过黄宗羲,走过万斯同、徐乾学、全祖望、阮元,也走过近代的余秋雨……

    今日的阁楼二层,楼梯之侧,仍悬挂范氏禁牌:“烟酒切忌登楼”“子孙无故开门入阁者罚不与祭三次,私领亲友入阁及擅开书橱者罚不与祭一年,擅将藏书借出外房及他姓者罚不与祭三年,因而典押事故者除追惩外,永行摈逐不得与祭”……

    天一阁博物院活动推广部副主任王伊婧介绍,不能参与祭祀活动在古代是很严厉的惩罚,范氏子孙用一种近乎极端的办法保护了祖辈藏书数百年中安然无恙。

    因为有隔扇和“防盗窗”,天一阁二楼光线很暗。“这可能是全宁波最早的防盗窗。”王伊婧指着窗外的铁栅栏说。1914年,大盗薛继渭潜入天一阁,盗走阁书1000余种,是天一阁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失窃。故而在1933年修缮天一阁时,地方人士特意加上防盗窗,以保书楼安全。

    二楼为一大通间,以书柜相隔。柜名按“宫商角徵羽、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日月星辰”排布,正中为一“龙橱”,上悬“宝书楼”匾。“宝书楼”为明隆庆五年(1567),藏书楼建成不久,范钦请他的好友、当时的宁波郡守王原相所题,迄今已经455年。正中的“龙橱”则是范氏子孙为庋藏“乾隆三宝”而定制。

    为四库献书是天一阁历史上的高光时刻。据王伊婧介绍,范钦的八世孙范懋柱打破“书不出阁”的祖训,为这项工程进呈了638种藏书,后被《四库全书总目提要》采录的有473种,为当时藏书家中所献最多。

    为奖掖范家的配合,乾隆钦赐《古今图书集成》一万卷,另赐铜版画《平定回部得胜图》《平定两金川战图》各一套。描有“双龙戏珠”图样的“龙橱”,便是用来存放“三宝”的。

    今天的书橱下方,还置有英石用以吸潮。“芸草辟蠹,英石防潮”是天一阁旧传的藏书手法,“今天也延续了这一‘仪式感’”。王伊婧说。

    现代书库里的“黑科技”:

    恒温恒湿柜、书橱、夹板和芸香草

    出于藏书安全考虑,今天的天一藏书已全部转移到了现代化的书库。如果说宝书楼是1.0版,那么北书库和新书库将会是2.0和3.0版。

    天一阁博物院古籍地方文献研究所研究馆员周慧惠为记者打开了善本库的大门。入内,一股清新的木质香扑面而来。“这些书柜都是天一阁定制的,有红木,也有榆木材质。”周慧惠介绍,“整个库房储藏了5000余部共计3万多册善本古籍,天一阁主要的善本都在这里。”

    同样是善本,根据文物级别和珍稀程度不同,“待遇”又有不一。有的住进“总统套房”——库房里最高级的恒温恒湿柜,保存着天一阁最珍贵的明代地方志和科举文献,“比如这套明刻本《弘治十二年己未科会试录》,记录了王阳明参加科举经历,里面还辑选了他的两篇应试文章,作为‘范文’得以传世。”周慧惠说。

    还有善本住的是“高级房”。20世纪80年代,天一阁人为阁书定制过一批书匣,上刻书名和卷册数,并贴有序号,看起来整齐美观,也便于取阅。

    余下的书住的是“标准房”,上下两层樟木夹板。“这已是很通行的一种古籍保存方式了。就像很多人家里有樟木箱,樟木本身有着防虫的效果。”周慧惠介绍,在进入书库前,天一阁会对每一册书进行杀虫、无菌化的操作,“今天书库里书要被虫蛀,可能会比较难。”

    此外,具有“传承”意味的是,在书柜中的书册之间,还能看到袋装的“芸香草”,散发着幽香。“芸香草也叫七里香,曾被认为是天一阁藏书的‘秘方’。所谓书香门第的‘书香’,也有说指的是芸香草。”周慧惠说,今天,芸香草显然已非防蛀的主要方式,但在天一阁善本库,仍然保留了这一“传统”。

    与哈佛、牛津、早稻田对话

    走在“阁闻天下”的大道上

    从私家藏书楼到公共博物馆,从“书不出阁”到“阁闻天下”,见证了天一阁“身份”的转变。今天的天一阁不仅是大家心中文脉的象征,也是城市的文化地标和“会客厅”。5月17日,2021年度全国博物馆(展览)海外影响力评估报告出炉,天一阁博物院在专题类博物馆海外综合影响力前十位中,排名第八。

    “天一阁在海外一直是有一定影响力的。”宁波市天一阁博物院党委副书记郑薇薇告诉记者,作为我市首批国际交流示范基地,天一阁长期致力于开展多向互动交流与合作。2018年,联合国前秘书长潘基文到访天一阁,曾写下“天一阁:人类共同文化遗产”的题词。

    近三年疫情影响下,天一阁仍接待外籍游客1.3万人,并积极探索疫情常态化下的国际交流新模式,通过数字化技术开展线上交流互动。

    “我们通过建立‘顶流’对话节目‘Tianyi Talk’,分别连线了英国牛津大学、哈佛大学燕京图书馆、美国俄亥俄大学、日本早稻田大学、瑞士圣加仑修道院图书馆的专家学者,进行高层次的交流。同时还做活自己的自媒体,把宣发平台越做越具有国际范。”郑薇薇表示,“引进来”和“走出去”双管齐下,天一阁正逐步扩大她的国际影响力。

    据了解,在保持现有资源的基础上,天一阁博物院还将继续探寻与更多机构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在文化互动、展览互助、藏品捐赠、课题研究等方面开展更广泛的合作交流,讲好中国故事,将宁波的“朋友圈”做大做强。

    记者 顾嘉懿 文 记者 崔引 摄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