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统一建国同志会到中国民主政团同盟

2024-05-30 02:00:07 - 媒体滚动

转自:团结报

由统一建国同志会到中国民主政团同盟

□ 穆军升

1941年3月19日是中国民主同盟成立的日子。近日,笔者不揣浅陋,通过研读那段历史,感觉以这一天作为民盟成立的日子,似乎欠缺点什么。笔者认为,应将民盟的前身——统一建国同志会成立的日子,即1939年11月23日,定为民盟成立的生日,因为这一天更彰显民盟辉煌又不平凡的爱国历史。

由于国民党的独裁,由军政到训政,蒋介石迟迟不实行宪政。虽然成立了国民参政会,但是蒋介石以抗日战争非常时期为借口,一再拖延实施宪政。1939年10月1日,国民参政员褚辅成、张澜、沈钧儒、章伯钧、左舜生、江恒源、李璜、胡石青、张申府、莫德惠、王造时、张君劢12人在重庆举行宪政座谈会,中共参政员吴玉章、董必武以及《新华日报》社长潘梓年等应邀参加,座谈会决定组织一民众团体,协助宪政的实施。11月23日,沈钧儒、梁漱溟、黄炎培、左舜生等在重庆青年会餐厅聚会,发起筹备统一建国同志会,参加的还有罗文干、罗隆基、胡石青、曾琦、李璜、余家菊、邱哲、邹韬奋、张申府、章乃器、江恒源、冷遹、张澜等人,他们分属救国会、国家社会党、第三党、中华职业教育社、乡村建设派及无党派人士。这些参政员中的中间党派人士感到人少势孤,遂想联合起来,形成“第三者”的立场和力量,在国共两党之间发挥调解作用,促使国民党实施宪政,在国内政治生活中起举足轻重的作用。

1939年11月29日,梁漱溟在重庆向蒋介石说明统一建国同志会的“第三者立场”,要求蒋介石允许他们有此一联合组织。蒋介石认为救国会是“中共的外围”,对沈钧儒、邹韬奋的参加表示不放心。梁漱溟解释说:“与其让他们这一组织的外面,还不如约在里面。”蒋介石提出以不组织正式政党为条件,允许成立这个组织。这个时期,统一建国同志会组织,是包含救国会在内的所有民主党派的。

1941年1月6日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使国共合作遭到破坏,在这种情况下,2月25日,黄炎培、张君劢、左舜生、李璜、江恒源、罗隆基、张澜、梁漱溟、罗文干、冷遹在重庆张君劢寓所,商议筹办民主政团同盟的具体方法,这是首次提出。随后于3月18日,黄炎培、张君劢、左舜生、李璜、梁漱溟、章伯钧、张澜、杨庚陶、江恒源、罗文干10人在张君劢寓所继续商谈中国民主政团同盟筹备问题,对梁漱溟起草的宣言进行修改定稿。3月19日,统一建国同志会成员17人在重庆上清寺特园召开会议,决定将统一建国同志会改名为中国民主政团同盟。至此,统一建国同志会以中国民主政团同盟的名字秘密成立,11月16日,首次以组织名义在重庆临江路俄园餐馆举行茶会,招待国共两党代表和国民参政会的民主人士,有30余人参加,会上宣布中国民主政团同盟已经正式成立,这是首次公开成立。但是此时,中国民主政团同盟里有青年党、第三党、国家社会党、中华职业教育社、乡村建设派等,没有救国会,成员中也没有沈钧儒和邹韬奋等人,所以此时的中国民主政团同盟是不完整的。直到1942年,中国民主政团同盟才把救国会吸收进来,成为真正的“三党三派”。

1945年9月19日,为了摆脱青年党的把持,吸收更多有志之士,中国民主政团同盟在重庆召开全国代表会议,取消了团体会员制,盟员以个人名义加入,并再次改名为中国民主同盟(简称民盟),至此,历经统一建国同志会、中国民主政团同盟、中国民主同盟等几度改名,才有了民盟这个最终名称,民盟这个名字被一直沿用至今,没有再改名。后来,青年党和国社党于1946年参加了“国民大会”,相继退盟;剩下的其他党派,第三党即中华民族解放行动委员会,于1947年2月3日在第四次干部会议上,宣布正式改名为中国农工民主党;1945年,中华职业教育社黄炎培与胡厥文等人发起成立中国民主建国会;1949年12月18日,救国会在北京举行招待各界茶话会,主席沈钧儒发表了《中国人民救国会结束宣言》,宣告成立14年的救国会结束,救国会的大部分同志参加了民盟。

综上所述,民盟的主体成员为救国会成员,救国会一直在民盟中发挥着很大的作用。1941年3月19日被定为民盟成立的日子,但这时中国民主政团同盟中却没有救国会;1939年11月23日成立的统一建国同志会,才是真正的包括救国会“三党三派”在内的所有民主党派,只是1941年改名为中国民主政团同盟的时候,由于形势所迫,短暂没有救国会的参与,1942年,救国会重新回到了组织。所以,笔者认为,把有救国会参与的统一建国同志会成立的日子,即1939年11月23日定为民盟的生日,似更符合和尊重历史。

(作者系民盟北京市朝阳区委会副主委)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