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一家长吐槽“智慧笔”折腾人,当地教育部门回应

2024-05-30 14:08:56 - 环球网

来源:九派新闻

5月27日,上观新闻刊发《数字化还是折腾人?闵行部分学校推“智慧笔”惹家长吐槽,“书包有30斤重”》一文,报道了上海市闵行区在推进教育数字化转型过程中,“智慧笔”使用繁琐、数据不稳定等一系列问题。

5月29日,上海市闵行区教育局回应称,这些问题可能由于部分学校和老师没有将“智慧笔”的用法解释到位,或者个别做法与倡导的不一致。教育部门将进一步加强“智慧笔”运用过程中的管理,规范学校和老师们的“手势”,不能因为“智慧笔”的运用增加了孩子们的负担。并在技术上进行优化,改进用户体验。

上海一家长吐槽“智慧笔”折腾人,当地教育部门回应

“智慧笔”是什么?

“智慧笔”表面与普通笔并无明显不同,但它其实是带有红外摄像头的点阵笔。学生在使用这支笔作答的课程中,产生的数据图片及作答轨迹信息等数据,可以进行自动采集缓存及实时传输至后台,反馈学生的学科知识掌握情况,为教师提供反映学生学习的可视化报告。

登录数据平台后,教师打开学生做题轨迹,通过黄色、绿色、红色的点阵,可以清晰地看到每个学生的完成情况。

上海一家长吐槽“智慧笔”折腾人,当地教育部门回应

闵行区早在2012年就启动了智慧教育的尝试,目前也是国家级的试验区。据闵行区教育局介绍,在智慧教育前期的试点中,如何有效地采集教育数据是难点,而“智慧笔”正从技术上实现了突破。

因此,闵行区从去年1月起在全区中小学中运用“智慧笔”,用于采集学生和老师的教育数据,并基于大数据统计分析对学生进行因材施教。目前,“智慧笔”已在101所学校的201个校区得到运用。

上海一家长吐槽“智慧笔”折腾人,当地教育部门回应

“智慧笔”好用吗?

据上观新闻报道,家长集中反映的问题有:

1.使用“智慧笔”,必须要用配套的教材和练习册。除了数字化配套的教材,普通的教材、习题册也会用到,孩子每天背着两套课本,有家长反映,书包拎着能有30斤。

2.在家中使用“智慧笔”写作业,需要家长打开特定的APP,并让蓝牙与笔配对。做作业离不开手机,不少工作忙碌的家长不得不给孩子配了台“学习机”,并没有起到监督的作用。

3.使用“智慧笔”采集作业并不稳定,APP里的部分数据参考意义不大。

4.用“智慧笔”写作业时无法使用橡皮擦、修正带等工具。孩子们不得不先在普通的练习册上做一遍,再用“智慧笔”誊写到专用教材上,或者先用铅笔做题,再用“智慧笔”描一遍。

上海市闵行区教育局对此一一回应:

1.运用“智慧笔”时明确过铺码练习册和练习本可取代传统版本,且教育部门鼓励学校在课后延时服务中组织学生使用“智慧笔”完成作业,完成后学生可不需要将笔和书本带回家。

2.家长所使用的“一教一学”App是此前的过渡产品,里面的数据显示确实存在问题,目前已迭代为“闵智作业”App。

3.“智慧笔”实际上有离线保存功能,会自动保存数据待孩子返回学校后上传,家长并不需要干预。

4.“智慧笔”配套有铅笔笔芯,可以使用铅笔先划去后再用橡皮擦除。

最后,闵行区教育局表示,后续将不断转变服务理念,提供适配技术,创新协作机制。“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实践大多没有先例,需要综合各方力量创新开展实践研究,也必定会存在方方面面的意见建议,需要优化工作方式方法,关注每一个个体的实际问题,也需要社会的包容和支持。”

教育的数字化转型该怎么做?

家长们表示,虽然初衷是好的,数字化转型也难以回避。但是产品还需要尽快改善,功能是否稳定、产品是否易用是基础,智慧笔只有更稳定、易用,才能帮助学生更好地学思结合,老师也能更有效率地因材施教。另外,技术工具能否更好地辅助教学,还应该考虑教学内容、教学场景具体分析。

徐汇区教育学院党总支书记周刚认为,教育的数字化转型,应为学生不断丰富学习形式和资源锦上添花,触及的应该是课堂“教”与“学”方式的转变,这应该是教育部门坚守的原则。

业内人士认为,教育的数字化转型,是执教者理念和教学方式的转型,而非简单的硬件“升级”。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