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记者问丨山东培育耐盐碱新品种37个,多次打破盐碱地高产纪录

2024-05-30 20:50:32 - 山东发布

转自:山东发布

今天下午,山东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牢记嘱托走在前挑大梁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山东篇章”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第三场,邀请山东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新闻发言人等介绍山东加快塑造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新优势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答记者问丨山东培育耐盐碱新品种37个,多次打破盐碱地高产纪录

答记者问丨山东培育耐盐碱新品种37个,多次打破盐碱地高产纪录

答记者问丨山东培育耐盐碱新品种37个,多次打破盐碱地高产纪录

中国经济导报记者:

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东时指出,山东在推进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发展新质生产力、完善现代化产业体系上大有可为。请问,山东在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要求、完善现代化产业体系方面,有何工作打算?

答记者问丨山东培育耐盐碱新品种37个,多次打破盐碱地高产纪录

崔霞:产业体系的现代化是现代化的核心,是决定发展质量的关键,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为省发展改革委加快完善现代化产业体系,指明了方向、坚定了信心。作为经济大省和产业大省,近年来,山东全面贯彻总书记指示要求,统筹推进农业、工业、服务业和基础设施建设,初步形成了规模优势、体系优势和部分领域的领先优势,完全有基础、有能力在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中实现目标、走在前列。下一步,省发展改革委将全面落实总书记最新指示,锚定任务目标、壮大产业规模、提升发展质效,推动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提速突破、塑成优势。

一是突出转型提质,巩固优势产业领先地位。按照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集群化方向,优化钢铁、石化等重大生产力布局。深入实施制造业重大技术改造升级和大规模设备更新工程,推广先进适用技术,推动传统产业绿色转型、提质增效。加快推进产业基础再造和重大技术装备攻关,补强重点产业链薄弱环节,提升制造业核心竞争力。力争到2025年,全省制造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稳定在30%左右,冶金、化工、轻工、建材、纺织服装、机械装备等六大优势产业产值突破10万亿元,建成世界一流的基础产业战略基地。

二是突出创新赋能,打造产业增长新引擎。全面强化科技创新,发挥全国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国家企业技术中心等平台作用,加强基础研究与应用基础研究,提升科技创新源头供给能力。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大力发展数字经济、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新业态,引领实体经济转型提质。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新能源新材料等重点领域,实施战略性新兴产业扩容倍增行动,在现有32个集群基础上,再培育10个左右省级集群。前瞻布局人形机器人、量子科技等未来产业,集中做强15个省级集群,着力打造未来产业先导区,全面提升产业发展能级。

三是突出融合互促,推进一二三产协同发展。深入实施乡村振兴重大战略,强化科技与装备支撑,加速推动农业现代化。巩固提高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生产能力,到2025年,建成一批稳产高产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性保障基地,全省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稳定在1100亿斤以上,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突破1.3万亿元。深入实施服务业补短提升十大行动,深化数字赋能和技术渗透,推动服务业与制造业、农业深度融合,力争到2025年,全省服务业增加值达到5.5万亿元左右,规上服务业企业超过1.5万家。

四是突出超前布局,提升基础设施保障能力。加快推进雄商高铁山东段、济南机场二期等基础设施“七网”项目建设,构建串联全国的交通设施主骨架和大动脉。加力推动能源绿色转型,提速清洁能源基地开发,协同推进核电、海上风电、光伏、抽水蓄能等重点项目建设,力争到2025年全省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规模达到1.3亿千瓦左右,储能规模达到1000万千瓦以上,全面增强绿色能源供给能力。

答记者问丨山东培育耐盐碱新品种37个,多次打破盐碱地高产纪录

香港商报记者: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山东要在进一步深化改革、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上勇争先。请问山东在促进高水平开放,打造对外开放新高地方面有哪些举措?

答记者问丨山东培育耐盐碱新品种37个,多次打破盐碱地高产纪录

廉刚:山东地理区位优越、产业基础雄厚、开放优势明显,是我国东部沿海重要的开放大省,也是面向东北亚、连接“一带一路”、连通欧美的重要桥头堡。

近年来,全省上下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对外开放的重要论述,主动融入国家开放大局,全面深化对外开放体制机制改革,大力提升开放层次和开放能级,山东对外开放质量持续优化,对外开放新高地建设迈出坚实步伐。2023年,全省实现进出口约3.3万亿元,同比增长1.7%,占全国比重进一步提高;全省实际利用外资175.3亿美元,居全国第5位;实际对外投资94.5亿美元,规模、位次保持稳定,对“一带一路”共建国家投资25.4亿美元,同比增长13.3%。

此次总书记视察山东,对山东对外开放工作作出了新的指示,指明了新的方向,提供了重要遵循。省发展改革委将以此为指引,牢记嘱托,锐意改革,在全面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上奋勇争先。一是深化制度型高水平开放。以自由贸易试验区为依托,积极探索与高标准经贸规则相衔接的制度体系和监管模式,努力创建制度型开放示范区。二是开展专业型高质量招商。制定高质量招商引资行动计划和产业图谱,瞄准世界500强企业、行业领军企业及产业链关键环节精准开展上门招商。争取与沙特阿美、科威特国家石油合作项目取得突破性进展。三是打造引领型高能级平台。支持自贸试验区、上合示范区联动创新发展,培育壮大济南起步区、青岛西海岸新区和4个省级新区,抓好国际招商产业园建设,推行一批先行先试的制度创新成果。年内,在国际招商产业园推出15平方公里净地用以大项目落地。四是提供管家型高标准服务。全力保障外商投资者合法权益,进一步推进人才、资金、土地等要素和资源畅通流动,营造公平、高效、开放的市场环境,将山东打造成为各类市场主体投资兴业的最优选择。

答记者问丨山东培育耐盐碱新品种37个,多次打破盐碱地高产纪录

大众日报·大众新闻客户端记者:

2022年,山东获批全国盐碱地综合利用试点,请问两年多来取得了哪些实践成效?下步,在推动盐碱地综合利用上,还有哪些新举措?

答记者问丨山东培育耐盐碱新品种37个,多次打破盐碱地高产纪录

翟振然:开展盐碱地综合利用,是补充耕地后备资源、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重要途径,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端牢中国饭碗具有战略意义。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盐碱地综合利用,先后到东营等地考察调研,今年5月视察山东时,再次作出重要指示。近年来,山东将盐碱地综合利用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健全工作机制,强化要素保障,勇于探索实践,取得积极成效。

一方面,坚持试点先行,强化示范带动。2022年9月,山东获批国家盐碱地等耕地后备资源综合利用试点。试点工作在东营市开展,到2025年完成后,将新增和改造耕地15.07万亩,预计年增产粮食7300万斤。试点以来,省政府成立了领导小组,组建了专家咨询委员会,建立健全了省市县三级工作推进体系,加大水资源和资金等方面的统筹协调力度,有效保障了试点工作开展。目前,40个试点片区已开工31个,预计新增和改造耕地12.3万亩,占试点总量的82%。

另一方面,坚持统筹兼顾,推动扩面提升。在抓好国家试点的基础上,加快盐碱地综合利用向全省拓展。一是强化种业创新。坚持“以地适种”和“以种适地”相结合,培育耐盐碱新品种(系)37个,示范推广面积800万亩,新品种多次打破盐碱地高产纪录。二是强化平台建设。聚焦科研攻关,先后建成多个盐碱地综合利用高能级平台。其中,盐碱地国创中心组建了45个创新团队,集聚各类科研人才1089人。三是强化特色发展。各地结合资源禀赋,大力发展盐碱地特色农业,充分释放土地产出效率,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比如,寿光北部在盐碱地上无土栽培西红柿,一年两茬,亩产可达4万斤。

下一步,省发展改革委将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盐碱地综合利用的重要指示精神,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勇担战略使命,全方位、系统化推进落实,积极探索盐碱地综合利用的“山东路径”。一是科学规划布局。在推动印发省级层面实施意见的基础上,加快编制全省总体规划,同步制定盐碱耕地治理、水资源保障等专项方案,强化顶层设计,优化区域布局,落实落细各项重点任务。二是优化要素配置。在用足用好中央各项支持政策的基础上,会同省有关部门,加强资金、用水、人才、科技等要素支撑。指导相关市县拓宽多元筹资渠道,推进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保障盐碱地综合利用高效开展。三是注重典型带动。总结推广国家试点经验,应用先进技术模式,为全省乃至全国提供经验借鉴。同时,以县为单位开展省级试点,探索不同类型的盐碱地治理路子。四是推进多元利用。树立“大农业观”“大食物观”,因地制宜、分类施策,深入挖掘盐碱地增产潜力,向各类盐碱地要食物,为建设更高水平的“齐鲁粮仓”贡献力量。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