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收全面展开,大豆阶段性休市会持续多久?

2024-05-30 14:46:08 - 黑龙江省大豆协会

南方高温高湿的自然环境明显抑制了豆制品转化,而终端市场经营主体在前期价格低廉时,分别对关内和东北豆源集中增仓,进入常态化淡季后转化周期将拉长。东北春种和春管交织进行,大豆收购市场的“半休市”状态延续,经过长时间消耗,贸易商持仓量不断下降,加上国储拍卖陈豆底价上调,使得持豆主体对后市滋生看涨情绪;而关内夏收从南向北陆续展开,豫、皖、苏、鲁本周末将先后启动,大豆收购市场同样会出现阶段性休市,部分地区收购商因库存降低,上周末出现提价“抢购”现象。

国储拍陈底价上调

贸易主体继续看涨

东北产区的春种和春管交织进行,大豆收购市场的恢复需推迟至6月上旬,由于基层豆源见底,即便收购恢复常态,贸易商也很难大幅增仓。经历近一个月的“半休市”,各地贸易商持有的豆源陆续减少,许多大户出现跨区域“倒购”现象,加上国储上周拍卖陈豆不但不下调底价,反而上调50元/吨,且出现溢价全部成交现象。这样一来,产区持豆主体在流通缓慢的状态下,依然有看涨后市的心理。

国储竞价采购经历连续多轮流拍,其底价保持4650元/吨不变,本周继续“竞采”,由于产区这类豆源较少,贸易主体大多已放弃关注;而单拍专场轮次间投放量较少,令需求端“细嚼慢咽”,其4550元/吨的拍卖底价,看似比之前上调50元/吨,实际上成交结果只要不超越4600元/吨,对东北当地蛋白加工企业而言还是比买现货合适,同时,这类现货各区域持有量已经较少。国储拍卖在未来会持续进行,其小幅溢价不代表食品市场需求向好。

东北各区域大豆市场流通明显减缓,基层豆源剩余量较少,这是贸易商看涨的理由,但近两年新增了较多收购主体,这些商户终端客户较少,而持有豆源却不少。当前,产区内出现的“倒购”豆源也大多出自这些商户,其价格略低于市场流通价,但“倒购”费用增加后,贸易商的利润受到压缩。

东北商品豆装车价除高蛋白优等级价格上涨60~100元/吨外,普通类商品豆总体平稳,40%~41%蛋白含量的塔选商品豆主流装车价4740~4900元/吨,41.5%~42%蛋白含量的塔豆装车报价4960~5040元/吨,43%~44%以上蛋白含量的塔豆报价坚挺,主流价格为5200~5300元/吨。

俄罗斯大豆入关成本坚挺,黑河、东宁口岸分销价保持稳定,44%以上蛋白含量的俄豆净粮主流装车价5050~5100元/吨,42%~43%蛋白含量的净粮报价4900~5000元/吨,与东北大豆相比优势缺失,虽然流通总体偏弱,但将等量减少国内豆源转化。

关内夏收陆续展开

大豆购销面临休市

长江流域夏收渐近尾声,夏种及时跟进。河南南部小麦收获在上周陆续展开,本周末,豫、皖、苏、鲁将先后铺开,大豆购销自本周中期将会陆续进入休市状态。由于5月中上旬终端市场大量增补了关内豆源,转化周期超预期拉长,预计6月20日前后,产区夏收夏种结束,恢复收购的豆市流通也不会加快。

由于流通突然减缓,加上各地收购价格小幅上涨,而此时小商户又欲腾仓收麦,少量豆源低于现行收购价“兜售”,大户面对夏收临近,且对后市有看涨情绪,特别是淮北境内的收购主体除跨区域“倒购”外,在当地向下基层的收购主体不断推送涨价信息,引发种子公司和囤粮大户再度待价。

长江流城进入夏收后,皖南安庆,江西九江、彭泽以及湖北黄梅、武穴等地还有许多大户存有较多豆源,向豆制品加工输出,市场接受度较低,而向蛋白企业售卖却亏损严重。当前能作商品豆的装车报价4700~4900元/吨不等,外发迟滞;净散粮向蛋白企业输出因运输费率较高,装车价仅4300~4360元/吨。湖北中西部主产区部分大户和下基层收购的主体仍有大量豆源在夏收后待售。

本周中期夏收工作由河南豆区先后向安徽、江苏、山东扩展,大豆收购将陆续休市,经历5月中间的一波40~60元/吨的小幅上涨,各地流通明显减弱,普通类“杂花豆”主流装车价徘徊在4700~4800元/吨,双比重筛粮以4800~4900元/吨占主流;江苏优等级“杂花豆”和山东种子公司转商的高蛋白品种装车价在5160~5260元/吨之间;“大乳白”“黑脐王”装车价稳定在6160~6200元/吨,基层豆源见底,收购网点存货量不多,少量播后剩余种源约在6月中下旬入市。

综合各地情形,当前关内部分区域仍有少量蛋白豆源,而占总产25%~30%的商品豆源滞留,余量高于常年同期一半以上,分别在不同的主体仓中,经历近20天的休市,豆农播后种源在6月下旬将向收购网点陆续售卖,加上现有库存难以在此阶段完全售罄,欲赌后市大幅上涨的概率较低,部分优等级商品豆在现有基础上,即便再上涨40~60元/吨,但由于存放时间长,也会失去赌市意义。

高温高湿消费减弱

豆源转化周期拉长

终端市场在关内产区大豆价格大幅走低后明显建仓,部分主体对东北大豆的需求也在产区贸易商“喊涨”初期适度补给。随着气温不断升高,夏季豆制品保质期缩短,居民和各类食堂及餐饮业对豆制品的需求大幅下降,常态化淡季全面体现。华南、华西大范围降雨一轮接一轮,而且大部降雨区重叠,高温高湿的自然特征和消费量减弱,使得增仓后的经营商去库存缓慢,豆源转化周期或进一步拉长。

因豆源转化较慢,下游大型豆制品企业加工量明显下降,生产成本增加,为扩大豆制品市场占有率,部分企业明显下调价格,使得产量较小的作坊停产;较多腐竹生产企业早于往年同期停产,产品出现滞销。

产区收购主体看涨,而终端经营商的销售量不仅降低,而且利润明显收窄,商户之间在清淡季同样出现恶性竞争。进口大豆虽然小幅下调分销价格,但毕竟国产大豆与之价差缩小,失去替代效应。就终端市场现状而言,未来南北产区豆市依然相互抑制,除少量优等级豆源后市或有小幅上涨外,其主流行情不容乐观,特别是关内部分地区在6月底至7月上旬仍会有阶段性的压力出现。建议产销区主体不要过度看好后期行情,“抄底”赌市仍难以达到预期的收益,甚至存在一定风险。(原文刊登于2024年5月28日粮油市场报A03版)

来源:粮油市场报 特约分析师刘从新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