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年来,中国始终保持非洲第一大贸易伙伴国地位

2023-06-30 09:46:00 - 京报网

转自:北京日报

盛夏时节,在湖南长沙,人们用火一样的热情,迎接一批批远道而来的非洲客人。6月29日至7月2日,第三届中非经贸博览会在长沙举办,主题为“共谋发展、共享未来”,这是今年中国同非洲国家在经贸领域最重要的交流活动之一。今年是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真实亲诚对非政策理念和正确义利观提出10周年。10年来,中非经贸合作成效显著。各界期待本届博览会推动中非经贸合作再上新台阶。

10年来,中国始终保持非洲第一大贸易伙伴国地位

1500家

参展商较上届增长70%

中国著名药学家屠呦呦发现的可用于治疗疟疾的青蒿素,在疟疾重灾区非洲,挽救了上百万条生命;湖南水产专家何望多次前往埃塞俄比亚,传授水产示范养殖技术,帮助当地建立第一个标准化水产示范基地;来自尼日利亚的琳达入驻长沙金霞经开区,从事进出口贸易,开启创业之路……本次博览会首次举办中非妇女论坛,首次设立中非妇女创新创业成果展,成果展上的内容展现了中非在多领域合作的成果。

本届博览会上,贝宁、刚果(金)、马达加斯加、马拉维、摩洛哥、莫桑比克、尼日利亚、赞比亚等8个非洲国家担任主宾国,山东省、湖北省担任主题省。博览会首次聚焦中医药合作、质量基础设施、妇女交流、职业教育等领域,安排论坛和研讨会,首次围绕特色轻工产品和纺织服装举办贸易洽谈会,更加契合非洲需求。

展览展示方面,主展馆设在长沙国际会展中心,共六馆一区,展览面积达10万平方米,集中展示非洲的红酒、咖啡、手工艺品等特色商品,以及中国的工程机械、医疗器械、日用百货、农机设备等。分展馆设在中非经贸合作促进创新示范园,主要依托博览会常设展馆,打造永不落幕的中非经贸博览会。

相较往届,本届博览会平台影响力更大,展品更多更靓、参展国家显著增加。截至6月26日,已有来自29个国家的1590项展品报名参展,较上届增长165.9%;参展商达1500家,较上届增长70%;会期内拟签约和对接的合作项目218个,金额达191亿美元。

2万亿美元

中非经贸合作成果丰硕

今年是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10周年。10年来,在中国和非洲国家领导人战略引领下,中非经贸合作取得了丰硕成果。

合作规模不断扩大。中非贸易总额累计超2万亿美元,中国始终保持非洲第一大贸易伙伴国地位;中国企业在非新签承包工程合同额超7000亿美元,完成营业额超4000亿美元;中国对非直接投资流量累计超300亿美元,已成为非洲第四大投资来源国;中国向非洲国家派遣医疗队员约9000人次,提供研修培训名额超过10万个,一批基础设施和社会民生项目相继建成。

合作领域更趋多元。中非经贸合作领域由传统的贸易、工程建设向数字、绿色、航空航天、金融等新兴领域不断延伸;中国企业积极参与非洲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推动非洲电子商务、移动支付、媒体娱乐等行业迅速发展;中国已与非洲27国签署民用航空运输协定,成功为阿尔及利亚、尼日利亚等国建造、发射通信气象卫星。

合作机制日益完善。中国已与52个非洲国家在贸易畅通、投资合作、产能合作、电子商务等领域,共同设立多个专项工作组;中国积极支持非洲大陆自贸区建设,与自贸区秘书处成立经济合作专家组,深入开展中非贸易投资便利化的政策交流与经验分享。

52国

共建“一带一路”基本全覆盖

《中非合作2035年愿景》提出,到2035年,中国成为非洲发展议程的重要伙伴,中非结为更紧密的共建“一带一路”伙伴,中非合作的顶层设计和机制措施更加丰富完善。到2035年,中非年贸易额达到3000亿美元,中国新增对非洲投资600亿美元,重点支持非洲农业、制造业、基础设施、环境保护、数字经济、蓝色经济等领域。截至目前,53个同中国建交的非洲国家中,有52国以及非盟委员会已经同中国签署了共建“一带一路”的合作文件,非洲已成为“一带一路”合作最重要的方向之一,中非基本实现了“一带一路”合作的全覆盖。

在“一带一路”成果展,几内亚凯乐塔枢纽项目沙盘迎来不少观众参观拍照。作为几内亚重要的民生工程,电站总装机容量240兆瓦,设计年发电量11.25亿千瓦时,2012年4月开建,2015年8月完工。水电站建成彻底改变了几内亚首都科纳克里的供电状况,极大缓解了几内亚电力紧缺局面,为无数几内亚家庭带来了光明。值得一提的是,2015年几内亚央行发行的新版两万几内亚法郎货币上,出现了凯乐塔水电站的身影。因此,这座电站被称为“货币上的水电站”。

10年来,中国企业利用各类资金,在交通、电力、水利、住房、工业建设等领域实施了一大批基础设施项目,极大改善了当地民生、联通和发展水平。

中国的减贫经验也受到非洲国家关注,通过“一带一路”合作框架下一批“小而美”的项目,中国的农业技术在非洲得到推广应用。

菌草技术适应性强、产量高、经济效益大,适合在非洲国家推广。目前,卢旺达、莱索托、中非、厄立特里亚等非洲国家都引进了菌草技术,非洲至少有1.2万家农户通过菌草技术获得稳定收入,生活水平显著提高。

2007年起,中国与马达加斯加开展杂交水稻技术合作。湖南省农科院牵头、湖南袁氏种业高科技有限公司参与了最早一批农业技术示范中心项目建设。此后,袁氏种业深度参与援非农业项目。这类农业项目合作,在中非经贸博览会的推动下,进一步提速——2019年和2021年两届中非经贸博览会上,袁氏种业分别与马达加斯加、尼日利亚、安哥拉等国相关部门和企业签订杂交水稻合作协议,助力非洲国家解决粮食供给问题。如今,中非各项合作协议陆续落地生效。在尼日利亚40公顷的高产示范培训基地,现代化农业技术团队和种植加工体系已经建立,近3年,示范基地的粮食产量已上升到每公顷7吨以上。

10年来,中国始终保持非洲第一大贸易伙伴国地位

专家观点

多边合作推进非洲工业化

北京大学非洲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王进杰认为,10年来,中非合作硕果累累。中国企业参建的铁路、高速、港口、机场等硬件基础设施改善了非洲国家的交通运输体系,提升了整体经济发展水平。无论是非洲国家对外还是非洲大陆内部,“一带一路”打破了贸易壁垒,提供了更多的发展和合作机会,从而使贸易越来越畅通。在对亚吉铁路的研究中发现,围绕这条铁路线的“亚吉经济走廊”正在形成。产业合作帮助非洲国家发展自身产业,促进贸易活动,同时带动地方发展。产业园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园区内肯定有技术的转移、知识的转移,这为当地储备了人才。同时,产业园带来很大的溢出效应,形成以园区带动周边小城镇,工业化带动城镇化的局面。

王进杰认为,中非合作工业园区未来的发展需要构建国际多边合作框架,确立非洲国家在“一带一路”合作中的定位与分工,进一步优化要素与资源配置,完善全球生产分工体系,通过有序的多边合作推进非洲工业化进程,使得非洲国家具备自我发展能力。

中非可深挖数字经济合作潜力

中国社会科学院西亚非洲研究所研究员贺文萍告诉记者,非洲国家拥有丰富资源、巨大市场潜力以及强劲基础设施建设需求,普遍把参与共建“一带一路”视为自身发展的重大历史机遇,希望通过抓住这一重要的历史发展机遇实现其经济从前工业化到全面工业化的跨越性发展。近三年里,虽然面对新冠疫情冲击,但中非“一带一路”合作不仅没有按下“暂停键”,相反展现出强大韧性和活力,并继续向前推进,“一带一路”所包含的政策通、贸易通、设施通、金融通和民心通等“五通”合作都在克服疫情挑战有序推进,给非洲各国发展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利好。

贺文萍认为,2023年,中非合作在继续实施推进卫生健康、减贫惠农、贸易促进、投资驱动、数字创新、绿色发展、能力建设、人文交流、和平安全等“九项工程”的基础上,将重点依托数字经济、健康经济、民生经济、中小企业来增强转型活力,特别是深挖数字经济的合作潜力。近年来,非洲数字经济发展需求旺盛,数字经济正在成为非洲国家经济发展的新引擎。中非数字经济优势互补,中国互联网企业可以大力开拓非洲市场,使数字经济和跨境电子商务成为中非合作的新增长点。

10年来,中国始终保持非洲第一大贸易伙伴国地位

最新举措

非洲农食产品输华渠道进一步畅通

新华社长沙6月29日电(记者邹多为张玉洁)发布《中国—非洲国家卫生与植物卫生(SPS)合作论坛联合声明》、启动中国—非洲国家SPS合作信息网站、提出建立中国—非洲国家SPS联络机制……29日,一系列畅通非洲农食产品输华政策举措全新上线。

当天,由海关总署主办的中国—非洲国家卫生与植物卫生(SPS)合作论坛在长沙召开。作为第三届中国—非洲经贸博览会高端活动之一,论坛以“畅通农食产品输华贸易,推进中非SPS互联互通”为主题,共吸引180余位中外嘉宾出席。

在2021年11月举行的中非合作论坛第八届部长级会议上,中方宣布为非洲农产品输华建立“绿色通道”。为此,中国海关总署积极落实,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准入便利举措,支持更多非洲优质特色农食产品进入中国市场。

论坛期间,海关总署副署长王令浚分别与马达加斯加和津巴布韦代表签署了农食产品准入协议。

近年来中非经贸合作日益密切,据统计,中非农食产品进出口额从2012年的333.2亿元增至2022年的586亿元、年均增长5.8%。今年前5个月进出口额266.3亿元、增长20.4%。非洲的水产品、蜂蜜、芝麻、花生、烟草、羊毛、棉花、大豆、咖啡、水果等优质特色产品已实现稳定对华出口。

王令浚表示,中国海关将进一步与非洲国家相关部门深化检验检疫合作,优化非洲农食产品输华准入评估程序,加快准入进程,扩大输华农食产品种类,合力推动中非贸易全方位、高质量发展,促进中非互利共赢,维护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稳定。

此外,与会代表还在论坛上提出加强各国检验检疫标准与规则对接,并对中国及非洲国家在携手推动跨境贸易安全和便利化等方面作出的努力和取得的成效给予高度肯定,对非洲国家优质农食产品进入中国市场的广阔前景充满信心。

10年来,中国始终保持非洲第一大贸易伙伴国地位

现场扫描

京企蓄势拓市场

本届博览会设置了地方省市(区)馆,北京展区带来了丰富的展示内容。

展区中央,以“携手非洲合作共赢”为主题的展板中提到,“2022年1月至12月,非洲在北京新设外商投资企业32家,实际投资额999万美元,投资主要涉及制造业、租赁和商业服务业、批发和零售业等领域。2023年1月至5月,非洲在北京新设外商投资企业21家,同比增长40%,实际投资额322万美元。”

北京建工已在坦桑尼亚、毛里求斯等30余个国家和地区设立境外分支机构,援坦桑尼亚国家体育场项目、刚果(布)布拉柴维尔商务中心项目都成为当地的地标建筑。蓝十字生物药业(北京)有限公司是昌平区一家体外诊断试剂研发与生产的生物医药企业,可向非洲国家提供登革热、疟疾、艾滋病、乙肝等传染病的诊断试剂。联动优势可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提供支付服务等金融科技服务。北京企业正蓄势待发,借助博览会平台进一步开拓非洲市场。

“肯尼亚10日游、埃及邮轮之旅、南非阿联酋13日游都受到北京游客的欢迎。”首旅旅行品牌运营部总监助理王欢对记者说,非洲是一片遥远又神秘的地方,自然风光让很多人向往。首旅旅行创新旅游产品、优化供给质量、提升服务水平,引领客户需求。“希望在这次博览会上结识更多的非洲政府和企业代表,探寻更多合作机会,与下属企业开拓更多非洲旅游线路。”首旅旅行下属企业还承担北京入境游的业务,借助博览会向非洲国家和民众介绍北京、推介北京。

央企亮相展实力

非洲是我国第二大海外承包工程市场,也是我国设备、技术、标准“走出去”的重要目的地。从基础设施、能源资源合作、经贸合作,到新兴产业投资等领域,央企足迹遍布非洲大陆。第三届中非经贸博览会上,中国电建、中国建材、中建二局等央企精彩亮相。

非洲小伙雅辛尼“圆梦”来到了中国,他站在中建二局的展台前为非洲老乡讲着自己在中建二局的故事。雅辛尼是中建二局阿尔及利亚项目的技术主管。“我在中国建筑工作四年了,我跟同事合作解决了施工中的各项技术难题,也学到了许多中国的先进技术,更好地助力家乡的发展,我被这里的企业文化深深感染着。”

中建二局党委常委、副总经理李林鹏介绍,从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中建二局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向中东地区国家派遣劳务,到如今工程项目遍布大半个非洲。该公司先后承接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露天铀矿纳米比亚湖山铀矿、厄立特里亚光伏项目、赞比亚养老金项目、南非北汽汽车工厂等一大批重大项目,并将业务拓展至卢旺达、肯尼亚、乌干达、赞比亚、津巴布韦、厄立特里亚、马拉维等国家。目前,中建二局海外员工8000余人,属地员工占比超80%,设境外机构16个,已形成以越南为中心的东南亚、以南非为中心的东南非两大核心区域市场。他说:“历经37年,我们多了很多非洲朋友,非洲也多了很多中国伙伴,中国建筑拉近了南北半球的距离。”

在中国建材赞比亚工业园展示沙盘上,一座现代化工厂坐落在森林中。据了解,工业园距离赞比亚卢萨卡市区19公里,是完全实现自主投资、自主设计、自主承建、自主经营的综合型建材产业园。工业园已投产项目包括年产100万吨熟料水泥生产线、年产6000万块烧结砖生产线、年产70万吨骨料生产线及混凝土生产线,主要产品包含水泥、混凝土、烧结砖、骨料、机制砂、石粉6大类。工业园未来计划进一步发展水泥制品、高科技建材产品、建材产品的国际贸易等,打造成为辐射整个东南部非洲的综合性建材产业基地。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