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巴县 最重庆丨巴轩:红岩英烈何敬平——愿把牢底坐穿

2023-06-30 10:23:45 - 上游新闻看点

老巴县 最重庆丨巴轩:红岩英烈何敬平——愿把牢底坐穿

老巴县 最重庆丨巴轩:红岩英烈何敬平——愿把牢底坐穿

红岩英烈何敬平——愿把牢底坐穿

文/巴轩

在中小学课本中,你一定读过这首诗《把牢底坐穿》,作者是出生于巴县栋青乡(今重庆市巴南区木洞镇)的红岩英烈何敬平。值此中国共产党成立102周年之际,让我们穿越历史的长空,一起追忆红岩英烈的故事——

为了免除下一代的苦难,

我们愿——

愿把这牢底坐穿!

我们是天生的叛逆者,

我们要把这颠倒的乾坤扭转!

我们要把这不合理的一切打翻!

今天,我们坐牢了,

坐牢又有什么稀罕?

为了免除下一代的苦难,

我们愿——

愿把这牢底坐穿!

读书报国,积极投身抗日救亡

何敬平,1918年出生于巴县一个贫农家庭。父亲早逝,母亲冉隆华是普通的农村妇女,为把儿子培养成有用人才,靠帮人洗衣、缝衣供其上学。

1935年,何敬平在巴县中学(今重庆市实验中学)读书。这里是重庆清末最早建立的著名新式公立学校,也是培育革命力量的摇篮。朱必谦、文伯鲁等多位同盟会员任过校长,杨沧白、童庸生、萧楚女等革命志士任过教,张闻天、邓中夏、黄日葵、吴玉章、恽代英等演讲过马克思主义,在此校有重庆最早建立的两个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支部之一。在“读书不忘救国,救国不忘读书”洗礼下,何敬平阅读了大量进步书籍,打开了思想新天地。

时逢重庆多所中学响应北京一二·九抗日救亡运动,联合成立了“重庆学生救国联合会”,何敬平加入学救会。1937年抗战全面爆发后,他成为重庆公共汽车公司救国会小组成员,积极投身抗日救亡运动。

1938年春节刚过,何敬平和一批进步青年自筹路费奔往延安,到西安后因与同行者失散,他加入了国民党北上抗日部队。

为民奔走,展一身浩然正气

1941年皖南事变后,何敬平认识到了国民党假抗日真反共,弃军回到重庆。先在安康钱庄工作时,国民党抓走了5名实习生,何敬平八方求援,解救了5名同事。1943年被电力公司职员刘德惠(中共党员)介绍进入了重庆电力公司。

1945年2月,重庆电力公司发生“胡世合事件”,工人胡世合去处理中朝文化协会饮食部违章用电,遭到特务枪击不幸去世。在中共南方局王若飞直接领导下,组织了全市性的工人运动。何敬平积极参加抗议斗争,与同乡好友共产党员刘德惠共拟控诉书,揭露特务罪行。同时,他以公司名义撰写挽联,其中一副写道:“特务横行何处去,民主自由几时来?”挽联送到《新华日报》发表,得到社会广泛支持。超过10万人参加了胡世合公祭和送丧游行,全国各地工会纷纷响应并发来慰问电。

在这次事件中,何敬平因表现突出,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

入党后,何敬平把自己的收入,除必要生活开支外,全用于党的活动经费和接济贫苦学生。他说:“我参加革命是为了改变不合理的旧制度,有时还觉得从自己的工资收入中拿出钱资助党的事业还嫌太少,没有为党做多少事,感到对不起党组织”。

以诗为剑,做“天生的叛逆者”

1946年2月,中共重庆电力公司党支部成立,何敬平任组织委员。支部根据白区工作方针,成立了公开合法的“职工福利社”,发动广大职工参加反内战、反独裁的斗争。

何敬平更以诗歌为武器,迸发敢爱敢恨的战斗力量,谱写出了共产党人的坚定信念。他的诗在群众中引起较大反响,广泛流传。

1946年,国民党挑起内战,何敬平写下了《肚皮饿了要吃饭》等多首诗篇,表达对政局黑暗的激愤,唤醒民众要团结起来,推翻黑暗统治。“我们拉着车,不恨坡陡也不恨路烂;我们也不怨,火毒的太阳燃得像个红炭圆。我们只恨那王八蛋,今天还要想方设法来夺掉我们的饭碗。”

在《问牧民者》中他写道:“为啥?你又要来夺去,我们一家吊命的口粮?为啥,又要把我们的骨肉,拉到战场上去抵挡枪炮?”

在《更夫》中他写道:“用哀怨来歌挽逐渐消逝的黑暗,用愁烦来报道静夜的平安,你只紧咬着撕打的牙齿,向着领路的灯火,迈着步,去追赶那个,美丽的明天……”

当年11月,何敬平在诗歌《我是江河》中发出了自己的革命宣言——“我只是细小的溪流,我只有轻轻的涟漪,微弱的漩涡。我将是汹涌的江河,我要用原始的野性,激荡、澎湃!我要淹没防堵的堤坝,我要冲毁阻碍的山岳!我决不让我的生命窒息,我渴望海……我不只是细小的溪流!我不只有轻轻的涟漪,微弱的漩涡。我是江河!我是江河!”

斗争到底,用铮铮铁骨迎接黎明

1948年4月,因《挺进报》事件,何敬平被捕入狱。先关押在石板坡第二模范监狱,后移送渣滓洞。狱中他备受酷刑,坚贞不屈。

难友们常借“放风”时机,相互传递情况。4月中旬的一天,院坝上贴的伪《中央日报》刊登“国军主动”撤出延安的消息被难友发现,何敬平从中串联,传递消息。当晚各牢房洗脸盆声、碗筷声和歌声交织一片,大家倍受鼓舞,增加了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勇气。

1948年夏,何敬平与难友们一起分析形势,共享胜利前夕的喜悦。他用了几天时间,在一小片纸上写下题为《为了免除下一代的苦难》一诗。经同房的周光复、胡春圃看后,更名为《把牢底坐穿》。

同年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难友们在牢外小坝上载歌载舞。何敬平表演了嘲弄敌人的滑稽戏——“跳端公”,嘲讽敌人末日即将来临,他逗得大家捧腹大笑,之后大家叫他“何端公”。

1949年正月初一春节这天,难友们趁“放风”之机在高墙电网的一小块坝子上,举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春节联欢会”。何敬平与古承铄、何雪松等20多位诗友则悄悄溜进了楼上一号牢房,成立了“铁窗诗社”。他们朗诵着各自创作的诗篇,当何敬平朗诵出这首《把牢底坐穿》的诗时,赢得叫好声一片。这是革命志士们向党组织许下的铿锵有力的共同誓言,这首诗谱曲后在渣滓洞广泛传唱。

1949年11月27日深夜,何敬平被敌人枪杀在牢房里,年仅31岁。3天后的11月30日,重庆解放。

在风雨如磐的斗争岁月,除了何敬平,有江竹筠、陈然、许晓轩、罗世文……还有巴县籍的伍时英、唐慕陶、李承林、刘德惠等红岩英烈,他们用生命和热血,熔铸了崇高的红岩精神,从他们身上我们看到的,是坚如磐石的理想信念、是和衷共济的爱国情怀、是艰苦卓绝的凛然斗志、是百折不挠的浩然正气。唯有精神上站得住、站得稳,一个民族才能在历史洪流中屹立不倒、挺立潮头。新时代新征程,我们要赓续红色血脉,彰显“红岩味”,铸牢“红岩魂”。

版面欣赏

老巴县 最重庆丨巴轩:红岩英烈何敬平——愿把牢底坐穿

编辑:朱阳夏

责编:陈泰湧

审核:冯飞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