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岩:苦练“看透”钢铁机器

2024-06-30 09:37:00 - 媒体滚动

高岩:苦练“看透”钢铁机器

□保定晚报记者苏兰生

“老师傅、小个子、大能量。”6月25日,记者在河北中烟保定卷烟厂卷包车间里,听到工友们这样评价高岩。

高岩是这个车间的一名高级技师,已入选全国烟草行业专家库成员。在车间的工位上,他诙谐地笑着说:“我和这些‘铁家伙’打交道已经小半辈子啦,它们也有性格、有脾气。我与它们朝夕相处,都成了非常熟悉的‘老朋友’。”

确实,就是在这个工位,他已坚守了29年。那么,高岩对这些机器熟悉到什么程度呢?他说:“一听声音,就能辨别设备的运行状态,包装机上的每个零部件不用看,只要摸一下,形状、功能、位置,我都清楚。一千多个零部件,全都装在我脑子里了。”

如此熟悉机器,又是怎样做到的呢?高岩的答案是:从零开始,从最基础的做起。

1995年,当时21岁的高岩从河北省机电学校机械制造专业毕业。进厂后,他面对庞大且精密的卷烟机组,作为一名刚入行新人,难免被繁琐复杂的生产工序、百余项工艺指标要求、上万个零部件所惊到。但是,既然干了这一行,这辈子也就不打算干别的了。当时,他这样想。

“仅靠学校学到的知识,还是不够的。”高岩说,那时自己就暗下决心,在工作中提升操作技能,在岗位上力争上游。此后,他将业余时间全部留出来学习设备原理,《机械原理》《钳工技术》等专业书籍堆满书桌,一遍看不懂就多读两遍,把不明白的知识点圈起来,上班后逐个请教老师傅。生产间隙,他也不舍得浪费一分钟,从拆装流程到生产流程的每个细节都不放过,甚至停开机台时都在用心观察、琢磨训练。

“如何提升设备有效作业率?”“产品质量还有没有可以提升的空间?”“如何用创新思维对现有的设备关键点进行改进?”带着一个个问题,他不断寻找解决的方案,而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他不断提升自我。

“练,就练到有肌肉记忆。”他形象地说。此后的8年时间,高岩逐步摸透了包装机组的“脾气秉性”。这样,他也逐步成长为生产一线设备领域的行家里手。

“差不多不行,合格也不够。”平日里随和谦逊的他,一旦面对卷烟产品质量问题,就立即较真起来。高岩笑称自己,“骨子里的,就是‘倔’匠。”

与同事谈故障维修经验,他常说:“包装机组运行精密,某一个产品质量问题常会涉及多个工序,说不定就是零部件间毫米级的间隙,是真正的差之毫厘谬以千里。”

高岩举了一个例子。一次,在包裹条烟时,车间小盒透明纸曾出现了质量隐患。他发现了,就一头扎在设备前,一步步调试,逐个对零部件进行测量。最终,用了一个多月的时间,疑难故障得以排除。他说,那段时间,自己吃饭时都在想解决故障方法,有时灵光乍现,放下碗筷就直奔机器。就是靠着这股拼劲,他把这台机器存在的问题拿下了。

过后,别人问起这个问题出现的原因,他指出了其中的关键:“是折叠器间隙的事儿,我重新调整了0.1毫米,设备便达到了最好的运行状态。”

掌握了超群的业务本领,高岩成了卷包车间技术带头人。随之,他开始探索制定设备维保新模式、部组件维修新方案,带队实施了一项项课题攻关、技术创新。

高岩通过多次总结轮保经验,研究机器零件的磨损周期和使用寿命,创新了多种轮保方式和工作方法。比如,他创造性地对典型部组件的保养维修,施行了可视化智能管理,有效地降低了设备轮保时间,使包装设备有效作业率保持在90%以上。

如今,高岩已取得发明专利两项、实用新型专利6项;主持取得的10多项QC成果在河北中烟公司获奖,其中一项荣获烟草行业全国二等奖。作为高技能人才,高岩被命名为第二届“保定工匠”。

熟悉烟草行业的人知道,卷包车间是卷烟厂中一个比较苦累的车间,许多工位上的人是干力气活儿。“我刚进厂的时候,上材料全靠人力肩挑背扛,一个班12小时,身上经常是灰一半汗一半。现在,生产条件和工作环境不一样了。”这是高岩给徒弟们讲述职业历程。

多年来,他针对设备的故障,坚持每月定期为车间操作工、维修工,先进行点单式的理论授课,再到机组现场作示范讲解,让青年员工理解知识并掌握技术要点,能够自己动手解决实际问题。由他参与编写的河北烟草工业企业第一部“高速包装机(GDX2)操作工培训教材”成为车间员工人手一本的必备教材。

苦练,让高岩练成过硬的手上功夫,也不断成就今天的自己。他曾3次代表河北中烟参加“全国烟草系统维修工职业技能大赛”。其中,2016年他在全国维修工职业技能大赛决赛中荣获第四名。

个子不高的高岩,浑身有一种力量。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