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规院主持勘察设计的深中通道正式开通

2024-06-30 16:46:59 - 环球网

来源:环球网

公规院主持勘察设计的深中通道正式开通

中交公规院主持勘察设计的国家重大工程——深中通道将于6月30日15时正式通车试运营。

历时7年建设,这座世界上综合建设难度最高的跨海集群工程迎来了高光时刻。作为连接珠江口两岸的全新跨海捷径,深中通道东连广深沿江高速、机荷高速和广深高速,西连中开高速、广澳高速和中山东部外环高速,并与南中高速(在建)、南沙港快线相接。通车后,从深圳到中山的车程将从目前的2小时缩短至30分钟。

公规院主持勘察设计的深中通道正式开通

深中通道集桥、岛、隧、水下互通于一体,全长约24公里,其中跨海段长22.4公里,工程北距虎门大桥约30公里,南距港珠澳大桥约31公里。采用设计速度100km/h的双向8车道高速公路技术标准,设计使用寿命100年。全线共设桥梁17公里,其中深中大桥采用580m+1666m+580m三跨吊钢箱梁悬索桥;海中隧道长约6.8公里,其中沉管段长5.035公里;设2处海中人工岛,可实现隧道与两侧桥梁或道路衔接;全线设深圳机场互通、万顷沙互通、翠亨东互通等3处互通立交。

公规院作为深中通道工程主要的可行性研究单位,从2010年起开展前期方案研究,提出了6条路线线位,在此基础上开展“全桥、全隧、东隧西桥、东桥西隧”等多组合、“斜拉桥、悬索桥”多桥型、“沉管、盾构、钻爆”等多隧道工法深入分析,经5年持续综合比选研究,确定了本工程的最终实施方案。

作为深中通道勘察设计牵头单位,公规院设计了世界上最大跨径海中钢箱梁悬索桥和世界上最高通航净空尺度的跨海桥梁——深中大桥,以及世界最长、车道横向跨度最大的钢壳混凝土组合结构沉管隧道——深中隧道。

作为深中通道沉管隧道第三方施工监控单位,开展了沉管隧道智能监测技术创新,保障了沉管隧道施工期工程安全。

作为深中通道结构健康监测系统建设单位,开展桥岛隧一体化监测技术创新,实现了桥岛隧的智能化数据采集、处理和应用。

在深中通道设计建设中,公司突破传统理念,取得了一系列重大创新成果:

跨海桥梁方面,为提升强台风气候区超大跨径悬索桥的抗风稳定性,设计团队提出了“整体钢箱梁+水平分流板+上中央稳定板+高透风率栏杆”的新型组合气动控制措施,将大跨径钢箱梁悬索桥的颤振临界风速提升了26%。为提高钢箱梁U肋与顶板构造细节的疲劳性能,提出了U肋和顶板全熔透焊接方案,最终将该焊接构造细节的疲劳寿命较传统方案提高5倍以上。国内首次提出“锁扣钢管桩+工字型板桩+平行钢丝索”自平衡柔性组合围堰结构,实现了45天快速成岛,横向“8字形”巨型锚碇地连墙基础,降低阻水比达28%,解决了离岸深水海中锚碇设计施工的关键技术难题;创新采用了φ6mm-2060MPa大直径高强锌铝多元合金镀层主缆钢丝,抗腐蚀性能达到传统热镀锌钢丝的3倍以上,保障主缆钢丝有效使用100年。

水下隧道方面,为适应海底隧道超宽、变宽、深埋、大回淤等技术特点,在国内首次提出钢壳混凝土沉管隧道新型结构,并在国际上首创大规模应用先例。项目团队从2015年开始自主创新,通过大量试验、模拟分析和工程应用,提出了钢壳混凝土组合结构沉管隧道自密实混凝土浇筑脱空检测方法和控制标准;世界首创整体浮运、海中管内推出式最终接头,节省工期半年以上,为沉管隧道工程最终接头合龙提供了新方案;创新提出的海域深层水泥搅拌桩(DCM)复合地基与组合基床设计方案,有效控制沉管沉降在5cm以内,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创新设计了国内首座全水下互通立交,研究提出了高速公路地下互通立交选型与路线技术标准,解决了海域地下互通隧道结构、大型围堰、超深超宽基坑围护等设计与施工技术难题,建立了高速公路地下互通立交安全运营系统。

在美学设计方面,贯彻“平衡、和谐、简洁、大气”的建筑设计理念,深中通道全线采用统一的晶体切面建筑元素,注重海中长桥的韵律感,提升了工程品味。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