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发布 | 菏泽市推进“十大创新”行动新闻发布会召开
转自:菏泽发布
8月29日,菏泽市推进“十大创新”行动新闻发布会召开。邀请市委新闻发言人、市委常委、秘书长、改革办主任王军,市发展改革委、市新旧动能办、市科技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我市推进“十大创新”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发布会上,王军介绍了我市推进“十大创新”行动有关情况。各相关单位相关负责人就我市如何推动营商环境创新,如何深入推进人才引育创新等问题回答了记者提问。
3月,省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十大创新”2022年行动计划》。市委、市政府锚定“走在前、开新局”,坚持用好改革“关键一招”,自觉把“十大创新”行动作为激发内生活力、加快新旧动能转换的重要抓手,各项任务取得了初步成效。
据了解,今年上半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063.42亿元,可比增长3.6%,增幅与全省持平,高于全国1.1个百分点;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5.3%,增幅分别高于全省、全国0.8个和0.6个百分点,居全省第2位。1至7月份,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6.9%,居全省第4位;外贸进出口实现376.2亿元,增长24.3%,增幅分别高于全国、全省13.9个和5.5个百分点;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188.7亿元,同口径增长12.2%、增幅居全省第3位。
王 军 菏泽市委新闻发言人,市委常委、秘书长,改革办主任
邓显杰 菏泽市委组织部副部长、一级调研员
刘培廷 菏泽市政府副秘书长、办公室主任
孟祥成 菏泽市发展改革委党组成员、副主任、市新旧动能办主任
徐 静 菏泽市科技局党组副书记、副局长
马心果 菏泽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党组成员、副局长
陈新振 菏泽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政府新闻办公室主任
发布会内容
8月29日,记者从我市召开的推进“十大创新”行动新闻发布会上获悉,近年来,市委、市政府自觉把“十大创新”行动作为激发内生活力、加快新旧动能转换的重要抓手,担当作为、狠抓落实,在新时代新征程上交出了一份优异答卷。
强化统筹、创新机制,坚决扛牢“十大创新”主体责任。深刻把握“十大创新”内在逻辑,健全推进机制,创新方式方法,着力构建科学高效的组织、协调、落实工作体系,有效保障各项任务落地见效。
提高政治站位推进“十大创新”。坚决扛牢全面深化改革政治责任,扎实推进省委“十大创新”改革部署,确保各项改革任务落实落地。今年以来,召开市委深改委会议4次,审议出台相关改革方案20个。
坚持领导领衔推进“十大创新”。聚焦省委“十大创新”任务要求,全面构建市委书记负总责、市级领导分工抓落实的工作格局,有效推动“十大创新”落实落地,为全市上下当好了表率、树立了标杆。
用好“拿来主义”推进“十大创新”。坚持“眼睛向外”,主动借鉴研究外地先进做法,扬长避短、创新吸收,努力让菏泽的改革少走弯路、更加高效,充分激发了干部“干事创业”的动力活力。
强化典型宣传推进“十大创新”。坚持把典型宣传作为营造创新氛围、汇聚创新力量的重要抓手。
凝心聚力、强力攻坚,扎实推进“十大创新”任务落实。坚持全面推进、积厚成势,系统集成、协同高效谋划推动“十大创新”,各领域创新取得明显成效。
科技研发创新方面。高规格召开全市科技奖励大会,颁发了100项菏泽市科技进步奖、2项牡丹之都创新奖。
人才引育创新方面。细化完善《菏泽市人才新政30条》,开展菏泽·名校人才直通车等引才活动。出台了《关于为高层次人才开辟医疗保障“绿色通道”的意见》,创新人才医保服务方式,全面推广身份认定零跑腿、“绿色通道”零申报、全额报销零负担的政策兑现模式。
营商环境创新方面。在全省首创“企业吹哨、部门报到、市县联动”做法入选全省改革品牌。探索建立“居家办”服务模式,首创“群众点单、邮政跑单、中心做单、政府买单”的政务服务供给模式。
数字变革创新方面。编制出台《菏泽市数字变革创新2022年行动计划》,实施数字政府强基工程,开展新型智慧城市四星级试点建设。全链条发展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3个园区获批创建省级数字经济园区。
产业生态创新方面。持之以恒把生物医药作为首选核心产业精心培育,“一港四园、多点支撑”的产业协同发展格局更加明晰;现代医药港发展势头强劲,日益成为全市高质量发展的希望所在、潜力所在、增长点所在。鲁西新区建设加快推进,谋划打造临港智能制造等十大功能板块,出台先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总部经济加快发展、飞地经济创新发展等一系列优惠政策。
要素保障创新方面。深化“亩产效益”评价改革,推广“拿地即开工”模式,健全“项目跟着规划走、要素跟着项目走”机制,引导和促进各类要素向高质量项目集聚。完善能耗“双控”制度,建立减污降碳激励约束机制。
民生改善创新方面。在全国首创推出“手机视频办医保”服务平台,这一创新举措将惠及150多万在外地务工的我市参保人员。深入实施重点群体保障、居民就业增收、教育均衡发展、农村人居环境等行动,扎实办好十个方面民生实事,群众获得感幸福感持续增强。
风险防控创新方面。面对突发疫情,设立市疾控中心首席专家制度,优化应急机制,果断、精准予以处置,整体疫情防控更具科学性、专业性。探索建立应急管理首席专家制度,优化一体化综合指挥平台,推进应急管理综合行政执法改革,有效防范和化解各类风险隐患,社会大局保持和谐稳定。
文化宣传创新方面。面向全球举办“花开盛世”牡丹系列奖项评选活动、牡丹文化艺术大展、年度颁奖盛典,被24个国家、地区400余家媒体报道,受众近4亿人次。创新牡丹节会形式,举办“云赏牡丹”“赛花会”等系列直播活动,线上浏览量超1.5亿,“中国牡丹之都”品牌更加靓丽。
推进落实创新方面。强化一线督查,健全督纪联动机制,确保对创新任务一督到底、闭环管理、见到实效。组织开展“五比五看”大竞赛,持续推进干部思想观念和工作作风“两个转变”。创新实施领导干部综合能力提升工程暨“四学四转四提高”活动。
今年以来,我市在推进“十大创新”行动中取得了一定成绩。下一步将牢牢把握改革正确方向,进一步聚焦“十大创新”任务,持之以恒、笃行实干,确保圆满完成“十大创新”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