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荆州④ | 火红代表证,映照一生治水情

2023-08-30 11:44:44 - 荆州发布

转自:荆州发布

徜徉在巍峨的荆江大堤上,放眼望去,江水滔滔、波澜不兴;大江南北两岸,沃野千里、风景如画。

阳光下,32岁的周鑫拾级而上,瞻仰荆江分洪工程纪念碑,深情凝视纪念碑上肩扛锤子的女农民浮雕,那熟悉的身影、慈祥的面容,正是他心心念念的奶奶辛志英。“每当我想起奶奶,这里就是最好的精神寄托。”周鑫噙着眼泪说。

1933年,辛志英出生于松滋米积台,曾率领乡亲参与修建荆江分洪工程南闸堤坝立下汗马功劳。1952年,她被评为全国首批“特等劳动模范”,受到毛泽东等中央领导的亲切接见和宴请。

“奶奶从小就对我说‘志的意义就是立志治水’。”回想往事,仿佛历历在目,周鑫向记者回顾了奶奶与水抗争的一生。

信·荆州④ | 火红代表证,映照一生治水情

辛志英在工地上介绍碎石经验。

为民治水

“当了大半辈子人大代表!”

初识纪念碑,还有一段插曲。

2001年,时年10岁的周鑫第一次上大堤游玩,看着纪念碑上的女农民浮雕分外眼熟,问向一旁的大姑:“这好像奶奶,是她吗?”

“她就是你的奶奶!”从那以后,周鑫时常跟在奶奶后面、依在奶奶怀里,聆听那一段段动人的往昔岁月。他也渐渐懂得,奶奶的影像为何会被立于汉白玉的浮雕之上。

由于中途搬了几次家,老物件丢了不少,但当年获得全国特等劳动模范的奖状一直珍藏,还有抽屉里几本红色的人大代表证。“奶奶当了大半辈子的人大代表。”

信·荆州④ | 火红代表证,映照一生治水情

辛志英连续三届被选为全国人大代表。

辛志英曾担任三、四、五届全国人大代表,湖北省一至八届人大代表,同时连续担任三届松滋市人大代表。治水,是辛志英在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上大声疾呼的重要内容。

1970年5月27日,松滋境内突降暴雨,一夜之间,北靠长江的大同垸茫茫一片,10万亩农田有7万亩被淹。辛志英心急如焚。经多年农田水利建设,各大队建成小型机械排灌系统,但只能抵御小的自然灾害,如遇大灾仍是无能为力,修建几座大的电力排灌站刻不容缓。

她在省人代会上反映群众呼声和期盼,得到省人大、省政府及水利厅、财政厅等部门支持,钢材、设备、资金逐步落实。

然而,就在“战斗”打响之时,远在红安的父亲不幸辞世。噩耗传来,作为“领头雁”的辛志英悲痛欲绝,她没有离开一起奋战的干部群众,只是独自一人站在工地上,默默寄以无限哀思。

1972年8月,辛志英出任米积台泵站建设工程副指挥长,她因病需要做手术,却把手术时间一推再推,直到大出血倒在工地上。医生告知至少要住院治疗3个月,但辛志英牵挂着泵站建设,仅过了1个星期,就强行出院上了工地。

1974年7月,米积台电排站竣工投入使用;1975年,跃进闸电排站落成……与此同时,当地政府连续多年组织劳动力,大刀阔斧修渠开河,“三纵十三横”的河渠建成网田,“水窝子”变成“棉粮仓”。

荆江铁女

“一生最爱干的就是治水!”

1998年,长江流域遭遇百年一遇的特大洪水。8月18日,松东河大堤大叽咀段发生100多米堤身裂缝脱坡的溃口型重大险情,在一支与洪魔殊死搏斗的抢险大军中,已65岁的辛志英不顾年高体弱,夜以继日地奔波于土场和险段之间。

“我一生最爱干的就是治水!”当时接受记者采访时,辛志英朴实而有力的回答,令现场人员动容。

抱鸡母洲是大同垸隔在垸外的一个小洲,地处长江与松东河、松西河三江口的江心,地势低洼,三面临江,居住在这里的235户村民常遭洪水祸害。辛志英主动请缨赴省城求援,有关部门将抱鸡母洲纳入全省平垸行洪、移民建镇规划。2002年5月,抱鸡母洲移民建镇一期工程竣工,村民兴高采烈地搬进国家投资建成的靓丽新村。

2009年,松滋市沙道观成立老区建设促进会,被聘为老促会顾问的辛志英建议:建设发展老区,当务之急是疏浚采沙河、中渠河和流米河,这“三大纵流”淤塞问题太严重了。她的建议被老促会和政府采纳,对3条纵向主渠道进行疏浚,解决全镇沟渠不畅的“老大难”问题。

2011至2012年冬春之交,全省“万名干部进万村挖万塘”行动轰轰烈烈地开展起来。11万多名干部挥起铁锹挖塘清淤,拿起扁担挑运塘泥。已近八旬的辛志英兴奋极了,不顾亲人劝阻参与渠道疏浚工作。

“从互助组到合作社,从人民公社到改革开放,辛志英和乡亲们一直在与水患决斗,她将一生都献给了家乡的治水事业。”正如松滋的老水利人毛克勤所说,辛志英为松滋市水利事业的建设与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洈水水库大坝加固、洈河金羊山段扩洗、碾盘渡槽、文家河水库、木天河滚水坝、两河口公路桥、南海防淤闸、小南海泵站等治水工程,都凝聚着辛志英的心血和汗水。

如今,跨越松东河特大桥,米积台渠如网,桥遍布,大小排灌站数十座,沙道观美丽的原野、城镇景象扑入眼帘,绘就人水和谐的生态画卷。

信·荆州④ | 火红代表证,映照一生治水情

辛志英珍藏的全国特等劳动模范奖状。

满怀深情

“就要为家乡人民做好事!”

“人大代表是人民选出来的代表。只要我还能动,我活一天,就要为家乡人民做好事。”辛志英为家乡修电排站、建移民楼、修路建校舍、治水惠百姓——

一纸建议,沙道观镇水厂建成,结束5000多人用水难的历史;数次呼吁,大同中学从血吸虫重疫区搬迁至米积台镇上,一栋4层600平方米的教学楼拔地而起;多次奔走,南海镇防淤闸建成,5000亩良田插上了秧,综合效益达20万元;全力争取,5层2000平方米的米积台车站候车大楼落成,使这个早年商贾云集、联通两个地区三县市的水陆码头平添一道亮丽新景。

为让议案建议得到落实,辛志英常常风里去、雪里回,每次赴省,她和区、镇的同志都省吃俭用,不乱花一分钱。曾任米积台镇镇长的毛忠华回忆,辛代表为建设资金的落实吃了不少苦,她从来没找镇里要过补助。

为人民说话,替人民办事。群众经常看到的不仅是走红地毯、坐主席台、赴省会上京城的辛志英,更是一个与他们同甘共苦、挑土筑堤的辛志英,一个公而忘私、生活简朴、关心群众、古道热肠的辛志英。

其实,以辛志英的资历,并不是没有机会离开农村。当年,省领导希望她能从农村来到省里工作,辛志英当场就婉拒了。她说,群众这么信赖我,我要更好地为他们服务。

2020年2月24日,辛志英同志病逝,享年87岁。根据生前遗愿,丧事一切从简。其儿女泣告“临终时刻,妈妈再三表达,别让她的丧事麻烦大家。我们遵嘱从简,含泪注目送她,亲戚朋友祭奠,请送一束鲜花。”

信·荆州④ | 火红代表证,映照一生治水情

辛志英孙子周鑫瞻仰荆江分洪纪念碑。

“我要传承奶奶的劳模精神和治水情怀。”受奶奶的熏陶,周鑫现任职于湖北维思德(荆州)律师事务所,专注于环境资源犯罪,他立志要以法治力量协同推进“生态大保护”,以法律“红线”守护生态“绿线”。

江风习习,荆江分洪工程纪念碑依然巍然屹立,守护荆江安澜、见证荆江巨变。

一封信

信·荆州④ | 火红代表证,映照一生治水情

缅怀辞

慈母辛志英 祖籍红安人

少小入松滋 龙台落行营

时逢新中国 治水土木兴

荆江分洪区 云集十万兵

群英簇劳模 全国响英名

巍巍荆江亭 石刻镂倩影

数次见领袖 细语且叮咛

观礼天安门 出访朝鲜行

三届作代表 参政聚北京

终身鼓与呼 苦心为百姓

生养儿女累 勤俭持家庭

忍辱向善走 德行众人吟

慈母爱似海 儿女永铭心

故人天堂去 一路上青云

(作者:黄元超,辛志英女婿)

记者手记

荆江铁女精神永存

战荆江,建家乡;当代表,为人民。

辛志英毕其一生,与“水魔”奋争,她就是一座时代的丰碑,矗立在汉白玉的浮雕上,存在于百姓的心坎上。

她是劳模精神的诠释者。荆江分洪的火热现场,“辛志英小组”成了战斗的代名词,成了奉献的排头兵。她独创的“鹞子翻身碎石法”推动整个工期的进度,也让时代记住了这位钢铁般的女杰。她用自己的拼搏精神,赋予“辛志英”三个字更宽广的含义。

她是共产党员的楷模。数十年如一日,从不计较个人名利得失,一身农装,扎根基层,任劳任怨,为民办事,只讲奉献不求索取,充分体现出一名共产党员的初心本色。

她是人民的贴心人。为家乡争取数千万元投资,修电排站、建移民楼、修路建校舍……家乡建设的日新月异,凝聚着她的汗水,彰显着一名代表的职责。

辛志英的人生,是奋斗的人生;“辛志英”的含义,是拼搏的含义;辛志英的精神,是我们中华民族精神谱系的充分体现!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