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推进竹产业现代化步伐,为“以竹代塑”打下坚实基础

2024-08-30 10:35:30 - 媒体滚动

转自:中国环境网

2023年我国竹产业的总产值已经超过4000亿元,产品种类丰富,款式多样,质量不断提高,特别是在“以竹代塑”方面取得积极进展,开辟了控制塑料污染的新路径。

通过这几年的实践,大力发展竹产业已形成共识。我国一直就有种植和利用竹子的传统,只是以前没有认识到竹制品还能如此全面地替代塑料制品,而是更多地停留在开发原竹制品层面。现在,通过提取竹纤维后进行广泛的二次产品开发,应用场景井喷而来。

从现状看,我国竹产业现代化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一方面,竹资源利用不充分。据中国竹产业协会统计,我国现有的竹林利用率仅为20%左右;得到开发利用的竹种占全部竹种类的2.5%,大量特色优良竹种尚未被开发利用。另一方面,竹制品的加工水平不高,科技创新能力不足,还需提高群众认可度,尽快扩大市场占有率。

加快竹产业的现代化,应找准堵点,集中攻关,形成完整产业体系。首先,找准战略定位,将其作为基础性的新兴产业来推进。竹子是我国有绝对优势的可再生资源,容易扩大规模,满足产品制造需要。要看准方向不动摇,加紧制订相关规划,开展广泛宣传,让群众了解“以竹代塑”的优点和必要性,主动参与进来,形成良好的社会氛围。

其次,优化竹资源结构。要开发利用好更多的竹种质资源,根据其主要用途,如直接利用原竹,还是提取竹纤维等,分别筛选种类,再根据当地的各类产品规模,计划好对应的推广种植面积。如同杂交水稻一样,选育好了竹子种类,逐步改造残次竹林,就能提高竹林产量和质量,实现可持续发展。

第三,开发全竹利用技术。竹林抚育起来后,还要全链条“吃干榨净”。鼓励机械砍伐,并将部分枝叶留在生长地,以此维持地力;将竹子科学分段使用,优先保证原竹产品制作需要,剩余部分提取竹纤维等,一竹多用,创造最大价值;研究材料交叉利用,与其他纤维等混合配比,形成新材料,增加应用场景。

最后,加强科技创新。近年来,以竹子为原材料的产品层出不穷,小到一支吸管,大到装配式住房,一应俱全。但因原始创新和集成创新不够,低端同质竞争激烈,使得竹产品缺少深度开发和产业协同。对此,可以针对产业的技术需求,广泛征集解决方案,真正做到科技赋能,把普通的竹子变成具有高科技含量的产品。

竹制品可能暂时价格偏高,但如果进行全口径的价格核算,加上后期的污染治理费用,塑料制品就毫无优势可言。由此可见,我国提出“以竹代塑”的主张,是可操作、可考核、能实现的。大力发展现代化的竹产业,既能联通农村和工业,也能打造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