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一度|蒋裕燕残奥会再夺金牌,她是名副其实的金牌收割机

2024-08-30 13:10:00 - 澎湃新闻

当地时间29日,巴黎残奥会游泳赛场,中国女飞鱼蒋裕燕夺取女子50米自由泳S6级金牌,为中国游泳队拿下首金。3年前,初登残奥会舞台的她是中国代表团年龄最小的运动员,而这三年,她已经成长为外界公认的金牌收割机。

深一度|蒋裕燕残奥会再夺金牌,她是名副其实的金牌收割机

压力来自爆棚的使命感

单手划水、单腿打水,32秒59的时间,蒋裕燕完成触壁,不过由于600度近视,她看不清大屏幕的排名,“直到摄像机对着我,场馆内一片欢呼,我才意识到自己应该是第一。”在上午的预赛中,蒋裕燕就打破残奥会纪录;下午的决赛中,她游出32秒59,再次刷新赛会纪录。在全场观众的注视下,五星红旗冉冉升起,蒋裕燕眸中光芒闪烁。

“今天上午的预赛我就当成决赛,全力以赴去游,没想到能打破赛会纪录,所以下午就更有信心了,状态也更好。拿下金牌还是非常开心的。”据新华社报道,赛后接受采访时,蒋裕燕戴回眼镜,一侧穿戴着义肢。她自信善谈,还给记者展示了自己赛前做的美甲。她坦言,一天两度打破残奥会纪录,自己也很意外,因为赛前几天她非常紧张,压力比在东京残奥会时还要大。

巴黎残奥会是她第二次参加残奥会,但蒋裕燕还是担心自己因状态不好而发挥不出应有的水平。她的压力源并非别人,而是自己。确切地说,是“爆棚的使命感”。

一方面,是为国争光的使命感。“我是个团队使命感很足的人,接力赛每次发挥得都比单项要好。我就觉得,代表国家参赛就一定要发挥出自己最高的水平,能为国家多拿一块金牌、奖牌都是好的。”

另一方面,她认为也是为了自己身后全世界13亿残障人士。“我参加残疾人体育赛事、来到这么大的舞台,其实很多残障人士都能看见。我站在这里,想告诉大家,只要有梦想、有方向、一直去努力,我们都会被看到,我们都会闪闪发光。”

深一度|蒋裕燕残奥会再夺金牌,她是名副其实的金牌收割机

属于自己的纪录电影

虽然只有19岁,蒋裕燕已是公认的“金牌收割机”:东京残奥会“双冠王”、2023年世界残疾人游泳锦标赛四金得主、杭州亚残运会获得金牌和奖牌最多的运动员……巴黎残奥会的金牌,让蒋裕燕的奖牌陈列室里增添新的荣誉。

据多家媒体报道,4岁时,一场突如其来的车祸使蒋裕燕失去了右臂和右腿。她多次进行“锯骨疗伤”,截去顶着皮肤“冒”出来的骨头,承受过常人难以想象的痛苦。2011年,妈妈抱着提高女儿身体素质的愿望,带她去学习游泳,她展现出了超常的游泳天赋和努力。

从8岁开始,每天1万多米的训练量,蒋裕燕只为了一个目标——即使折翼,也要在泳池中自由驰骋。“对于我来说,最难克服的是在水中保持平衡,不管是开始接触游泳,还是接受专业训练,都是很难的事情。”蒋裕燕说。

像蒋裕燕这样单侧发力的运动员,游泳时对肢体运动节奏的掌控要求很高,要做到精准连贯才能让身体上浮,节奏稍有混乱,身体就容易下沉。日复一日,蒋裕燕不间断地练习,保持“水感”和力量,哪怕放假回家,她也要在水里游一游。

努力终有回报,2017年,在全国残疾人游泳锦标赛上,初出茅庐的蒋裕燕获得4项冠军。2018年,蒋裕燕在雅加达亚残运会上获得S7级50米蝶泳、S6级100米自由泳和S6级50米自由泳3枚金牌。2021年,在东京残奥会女子400米自由泳S6级决赛,蒋裕燕游出了5分04秒57的好成绩,把世界纪录提升了8秒。

一年前杭州亚残运会期间,蒋裕燕是中国代表团开幕式旗手,亚残运会期间,一部关于残疾人运动员的纪录片《水让我重生》上映,该片讲述了游泳运动员蒋裕燕、王李超、杨博尊和皮划艇运动员谢毛三为了实现自己的奥运梦想,在浙江省残疾人文化体育指导中心与千岛湖国家水上基地训练的故事,全面记录了他们的训练和家庭生活,他们遇到的困难和荣耀时刻,以及背后亲情、爱情、友情的支撑,直观展现了他们不甘于命运、与风暴抗争的力量。

深一度|蒋裕燕残奥会再夺金牌,她是名副其实的金牌收割机

一部关于残疾人运动员的纪录片《水让我重生》曾将镜头对准蒋裕燕。

纪录片从2018年开始拍摄,片中削弱了对残疾人往事和生活细节的煽情刻画,着重选择其训练生涯的严苛及家人态度的转变,使主人公重新找回自信的人生,从而照应了标题的“重生”。在开始跟拍蒋裕燕时,她刚入选浙江省残疾人游泳队不久,当时没有人能肯定说出她的未来会走得多远。伴随着纪录片的拍摄,在短短6年时间里,蒋裕燕已获得10枚亚残运会金牌和2枚残奥会金牌,并担任杭州亚残运会闭幕式中国体育代表团旗手,“我觉得游到今天,这一路上已经不是我一个人的努力了。”

“当我在水中,我就不需要拐杖,不需要其他辅助工具,我可以自由前行。”蒋裕燕在影片《水让我重生》开拍前讲述的一段话,让人印象深刻。

除了这部属于自己的影片,亚残运会前,蒋裕燕母亲还在接受采访中透露,蒋裕燕已经从绍兴一中毕业,被北京体育大学录取。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