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榜:回顾解读三中全会释放的重要改革信号
7月V榜文章中,汇集了对中国经济发展和政策动向的深度分析与前瞻。三中全会释放的重要改革信号,为理解中国式现代化的路径提供了明确指引。从二十届三中全会的《决定》解读,我们看到了中国全面深化改革的新局面和国家安全体系现代化的强调。未来五年的宏观调控思路预示着治理、公平、安全和质量的四大转变。同时,中国"沉默工厂"面临的挑战和机遇,提示我们关注中小微企业在供应链中的关键作用。
人口下降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引发深思,但通过提升劳动力素质和深化市场化改革,我们有理由对经济前景保持乐观。
二季度货币政策分析,展现了央行在多元目标下的均衡操作和逆周期调节的强化。房地产税收制度的完善,需要从宏观到微观的多维度考量。中国经济的希望和机会,在改革关键期的精准施策和市场信心的提振中显现。
1、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解读:全面深化改革新局面
荀玉根海通证券首席经济学家
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中两个领域被放在“突出位置”。与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相比,“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成为独立板块,表述内容较多。我们认为,与十八届三中全会相比,这两点是新增的重大论断,前者说明对经济体制改革的牵引作用更加重视,后者体现出国家安全是头等大事,是中国式现代化行稳致远的重要基础。
此外,未来五年的重大改革举措在内容上有五个特点,即“注重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牵引作用”“注重构建支持全面创新体制机制”“注重全面改革”“注重统筹发展和安全”“注重加强党对改革的领导”。我们认为,这也是未来改革的重要方向。
2、改革续航:二十届三中全会公报解读
钟正生中国财政学会理事
按照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部署,未来五年宏观调控思路可能呈现四大特点:一是更加注重“治理”;二是更加注重“公平”;三是更加注重“安全”;四是更加注重“质量”。
但要实现“中等发达国家”的目标,人均GDP需达到3万-4万美元,这是单纯依靠实际经济增速提升难以达到的,还必须依托于价格和汇率的抬升。考虑到中国劳动年龄人口趋势减少、资本投入趋于放缓,完成GDP中长期增长目标尤需借助于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而经济的高质量发展、科技创新的突围,则是人民币走向长期升值的根基。
3、帮一帮400万家中国“沉默工厂”
秦朔人文财经观察家、“秦朔朋友圈”发起人
中国供应链,下一步在哪里?“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出海就是新机遇之一。走出去,帮他们在地建链,输入我们的能力。而在中国制造的能力构成中,有一个重要来源,就是承担配套的中小微企业。
中国小工厂是“沉默的大多数”,面对订单客户的谈判权力较弱,在价格、账期、付款方式等方面备受压制;此外也有综合成本不断上升、年轻人不愿进工厂、环境相对简陋、提升员工素质的方法比较单一等诸多问题。400万家中国小工厂,需要我们关注的、温暖的目光。
4、人口下降,经济还能重归繁荣吗
屈宏斌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副理事长
许多海内外学者认为,人口老龄化必然导致我国未来的潜在增长率明显下降。
劳动力素质的提高将抵消人口老龄化和劳动力数量减少对经济增长的负面影响,将劳动力受教育水平考虑在内的人力资本在未来10年不仅不会下降,反而会加速增长。这将为科技创新与产业升级奠定更坚实的人才基础。只要坚定不移地深化市场化方向的改革和扩大对外开放,全力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和国际化的一流营商环境,就能提振市场主体的信心,激发大家的创新活力,从而促进经济回归到6%以上的健康可持续的增长轨道。
5、二十届三中全会释放了哪些重要改革信号?
连平广开首席产业研究院院长
2024年7月15日-18日,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下称《决定》)。会议全面部署了经济体制、科技体制、财税金融体制等方面的重要改革措施,着力打通束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堵点卡点,释放了一系列重要和积极的改革信号。会议强调,到2029年新中国成立八十周年时,要完成《决定》提出的改革任务。《决定》将成为未来一个时期我国改革深入推进的纲领性文件。
6、2024年下半年宏观经济展望
蒋飞长城证券首席策略分析师
2024年美国经济可能先扬后抑,短期来看,美国居民消费依然旺盛,企业逐步进入补库周期,支撑经济增长。但财政政策减速,贸易逆差扩大,经济增速会出现一定下滑。消费信贷增速已经逐步见底,需求可能出现反弹。制造业正在为库存周期积蓄能量,美国政府推进制造业回流、投资加速,美国经济增速可能维持在高位。
但实际上2024年上半年,美国经济边际降温、复苏偏乏力,未能达到之前乐观的预想。不过总体来说,美国经济向着软着陆的方向运行,并不排除未来经济复苏加强的可能。
7、二季度货币政策分析:新框架下的新坐标
刘磊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国家资产负债表研究中心秘书长
何宁开源证券宏观经济首席分析师
2024年二季度央行坚持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灵活适度,并强化逆周期调节,以服务实体经济并有效防控金融风险。
总体来看,“弱现实”导致央行货币政策目标多元,在国内经济压力不减、美联储降息周期未至、银行息差压力增加等现实前采取了相对均衡的操作,并积极引导预期、释放政策信号,加强对市场主体的引导。向后看,货币框架转型或将持续加深,但实体内需不足仍是经济的核心问题,居民存贷差趋于增长,企业存款定期化严重。货币政策应进一步加大逆周期调节,降低实体融资成本,且与财政深度配合,助力实体经济稳中向好。
8、完善房地产税收制度的三个维度
陈旭东天津财经大学财税与公共管理学院教授
从宏观层面看,任何一项税收制度的调整必须要考虑其对宏观经济的影响,房地产税收制度则更是如此。从中观层面看,房地产行业的特殊性也为房地产税制的改革完善带来一定难度。从微观层面看,存在涉及房地产税收制度的各类要素均有必要进一步明确的问题。当前我国经济处于新冠疫情后的恢复调整期,加之人口规模变化及传统城镇化模式的改变,房地产行业已经持续处于较长时间的调整期,目前总体的宏观政策是引导房地产市场回暖,增加市场活跃度和交易量。
9、中国经济的希望和机会在哪里
管涛中银证券全球首席经济学家
“固本培元”是要长短结合、标本兼治打好政策“组合拳”,改革自然不能缺席。未来五年是改革关键期,必须以钉钉子精神抓好落实,从“大写意”变成“工笔画”“施工图”。最后,套用股神巴菲特的话:不要怀疑中国的基本实力和经济韧性,不要做空中国。如果各项改革任务能够圆满完成,经济强则货币强,中长期人民币汇率强势有保障,强大的人民币有支撑;经济运行回归合理区间或潜在经济增速抬升,人民币利率自然会水涨船高;境内外投资在资本市场投融资功能更加协调后,也终将通过长期持有人民币金融资产,分享中国经济成长的红利。
10、三中全会经济领域最重要的信号
董煜清华大学中国发展规划研究院常务副院长
三中全会的公报出来了,各方面有很多解读。其中关于经济体制改革,有一部分观点对“更好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和“更加公平、更有活力的市场环境”等内容存在片面理解,对此有必要加以澄清,引导各方正确认识中央精神。在7月19日的新闻发布会上,我们看到“市场经济基础制度”的内涵有了进一步拓展,包括完善产权保护、信息披露、市场准入、破产退出、信用监管等制度。这些都是改革要“立”的重头戏,对市场来说是真正的利好所在,也是下一步专业跟踪和分析改革时不能错过的。
(本文来自第一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