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虫子有大能量,“便宜货”也能吃干榨净,这里的垃圾分类有点意思!
转自:中国环境网
生活中常见的厨余垃圾都有哪些,大棒骨和榴莲壳属于什么垃圾……近日,在位于北京市朝阳区来广营乡的望春园小区广场,朝阳区垃圾分类主题宣传活动正如火如荼地开展,居民不仅可以了解家用堆肥技术,学习咖啡渣栽种,还能参与制作咖啡香囊和咖啡渣沙画等。
“新版《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实施4年以来,朝阳区垃圾分类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居民朋友们对于垃圾分类的知晓率和参与率也在逐年提升。”北京市朝阳区城管委固废科科长李树茂告诉记者,这次以“分好厨余绿色生活”为主题的垃圾分类宣传活动,将通过宣传、展示和互动体验等多种方式,向大家传递垃圾分类和回收利用知识,共同分享绿色生活的乐趣。
图为孩子们正在制作咖啡渣沙画。
小虫子有大能量
在活动现场,有两个相邻的摊位引起了记者的好奇:摊位上没有琳琅满目的宣传画册,只有一个装满虫子标本的容器、一袋肥料、几个桶装物……若不是知道这里在宣传垃圾分类知识,还以为要去参加垂钓活动呢。
原来,这是厨余就地资源化的科普宣传区。在这里,社区志愿者刘通为记者介绍了两种比较成熟的厨余垃圾处理技术。
图为刘通正在进行厨余就地资源化科普。
黑水虻是生物处理技术的代表。
“厨余垃圾产生量大且高油、高盐,如何处理是个难题,而这些黑水虻就是解决问题的法宝之一。”刘通指着摊位上的虫子标本说。
据介绍,黑水虻是一种腐生性昆虫,幼虫以禽畜粪便和厨余垃圾等为食,并可以将食物高效地转化为自身营养物质,生产出高价值的动物蛋白饲料。因其食性广泛、吸收转化率高、繁殖迅速、环境适应性强且携带病原体风险低等特点,适宜处理厨余垃圾。
刘通表示,别看黑水虻身材娇小,但消化能力十分强大,通过不断进食被破碎处理后的厨余垃圾,仅需7天,就可以从1毫米左右的虫卵变成身长2厘米的成虫,吃掉比自己重万倍的厨余垃圾,产出的粪便还可以发酵成营养丰富的肥料土。
比生物处理技术更为人熟知的就是家用堆肥技术,近几年,厨余垃圾变身社区堆肥的新闻屡见不鲜。
“那些看似无用的果皮、菜叶等厨余垃圾,经过科学处理,就能变成滋养绿植的宝贵肥料。但我们还是鼓励用一些含油量不高的餐前厨余,堆肥时多放一些橘子皮,不仅不会臭,还更容易产生液态肥。”刘通说。
听了刘通的介绍,居民张女士表示:“想不到一条小小的虫子竟有这么大的能量。堆肥也有这么多技巧,回家就去试试,这次一定能成功。”
低值回收物也能带来回收效益
可以扫码预约安排上门取件服务,也可以把这个蓝色袋子带回家,整理好低值回收物品后,再将其送至指定的固定回收点,这些东西可以换取生活必需品和积分……活动现场,一个被人群层层围住的摊位吸引了记者的目光。
这是朝阳区城管委联动地区回收机构在现场开展的低值回收物(旧衣物)回收活动,参与活动的居民可现场兑换纸抽等日常用品。
图为志愿者正在给居民普及低值回收物的回收方式。
除了大众熟知的厨余垃圾,低值回收物在垃圾分类过程中同样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尽管这些物品的价值相对较低,但它们的合理处理和回收利用对于生态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有着重要意义。像今天的活动举办地来广营乡,就通过在桶站旁设置‘低值可回收物回收袋’的方式,方便居民分类投放。”李树茂向记者介绍。
近年来,朝阳区对低值回收物的回收处理方式进行了积极探索。
例如,在望京街道金隅丽港城小区,居民们已经形成了一种习惯,他们会将不再需要的旧玩具、纺织品等物品装进一个“蓝袋子”里,统一送到“望京严选”驿站进行称重,这些重量会被累积到会员账户上。会员每个月只需从账户扣除10公斤作为会员费,便可在“望京严选”线上平台购买低于市场价的商品。
据介绍,驿站回收的物品日产日清,每天都要送到集中收纳站,按照塑料、金属、织物等不同品类精细分开。这些可回收物最终会被送到有相关资质的再生资源公司,实现资源循环再利用。
这些年,朝阳区一直在为做好垃圾分类这件“小事”努力着。
今年,朝阳区以居民分类习惯养成为核心目标,加大力度提升居民投放准确率、完善可回收物体系建设。截至目前,已对1.5万组垃圾投放桶站进行了标准化改造,改善了居民的投放环境。累计创建完成485个示范类、1200个达标类小区(村)和38座示范楼宇、729家示范单位。
未来,朝阳区将继续推进垃圾分类精细化规范化,加强宣传科普,带动更多居民养成自主垃圾分类的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