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族少年的马头琴之梦

2024-08-30 14:36:08 - 北京晚报

▌徐德霞

蒙古族少年的马头琴之梦

《永远的马头琴》金少凡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永远的马头琴》以饱满的热情、轻松明快的笔调,讲述了一位少年草原逐梦的故事。蒙古族是一个游牧民族,每个人从小都是马背上长大的,辽阔的蒙古高原、独特的生活方式,久而久之形成了蒙古族独有的游牧文化。作品以儿童生活、儿童视角,既深情赞美了逐梦少年超凡脱俗的精神之光,又生动形象地展示了伟大而历史悠久的马背民族独特的文化艺术之美,是一部难得的弘扬民族精神、传承民族文化艺术遗产之作。

蒙古族少年阿木尔在额布吉60大寿上,第一次见到古尔奇说书艺人带来的四胡和马头琴,从此痴迷地爱上了音乐,爱上了马头琴。这是一个具有艺术天赋的孩子,他的天赋异禀来自大自然,正像很多卓有建树的民间艺术家一样,孩童的阿木尔对自然之声十分敏感,他能长久地趴在一根破裂的旧电线杆上倾听草原的声音,风划过电线的声音,风穿过电线杆的空洞的声音,构成了一种妙不可言的音乐。河边的流水,空中的飞鸟,草原上微风吹拂,草抖花开,马叫虫鸣,这一切的一切是那么妙不可言。他全身心地沉浸其中,忘掉自我,忘掉身边的一切,连心爱的小马巴特尔走失了也不知道。父亲见他如此痴迷音乐,就把他送去了寺庙(上世纪六十年代的草原上还没有专门的艺术学校,只能到寺庙跟着喇嘛学习器乐)。从此阿木尔走上了一条学习演奏马头琴、同时也在学习中不断摸索改造马头琴艺术,最终成为享誉全国的马头琴演奏家的追梦之旅。

我认为作者有三点内容选得特别好。一是选择马头琴作为主笔之器。马头琴是蒙古族独特的传统乐器,也是国家级“非遗”项目,素有“草原之魂”之美誉。它的外形独特,马头琴有两根弦和一个马蹄形琴弓,琴身呈马头形状,象征着蒙古族民族的草原文化和骑马文化。演奏时,用琴弓摩擦琴弦产生声音。马头琴音色悠扬动听,缓慢悠扬的马头琴长调,最能体现牧民的生活、牧民的性格,最能真切表达出蒙古族人民深深的情感和对大自然的赞美,因此深受牧民的喜爱,被广泛应用于蒙古族的歌舞、民间音乐和节日庆典等场合,是蒙古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时至今日,尽管传统的、现代的、国内的、国际的多种多样的艺术形式杂糅交汇,同时借助多媒体传播手段,文化艺术达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鼎盛时期,马头琴依然是蒙古族文化、草原艺术的典型代表,一说到草原,人们心中就会自然而然地响起那悠扬绵长、令人陶醉的马头琴声。作者选择马头琴作为表现主体非常之巧妙,一是读者的认同感非常强,同时也借力打力地在新时代珍惜和推崇马头琴文化,让其深入少年儿童一代,祖祖辈辈地永远传颂下去。因为作者深知,留存民族回忆的影子并在此之上让民族文化踵事增华、生机勃勃,我们的民族与国家才会悠长而稳妥繁荣。从这个意义上说,这也是一部主题出版之作。

二是作者着力塑造了一个执着坚毅、一心向学、不断进取的少年形象。无疑,阿木尔是一位有音乐天赋的孩子,但他不靠天赋靠勤奋。阿木尔的学艺追梦之路充满了各种挫折与磨难,首先初入寺庙他并未能如心所愿跟随马头琴大师学习马头琴,而是阴差阳错地学了笛子。他内心的失望是可想而知的,但他不气馁不灰心,不能正式拜师学艺,就从旁认真观摩、偷偷学艺,最终以其心诚意坚和天赋,感动了师傅,正式收他为徒。经过几年的努力,终于学满出师。

没想到离开寺庙以后,他的处境更加艰难,他连一把像样的马头琴都没有,何以去闯荡世界。同时他也认识到,要成为一个真正的马头琴大师,自己的文化素养和艺术素养都还有很大的欠缺,还需要精进尚学,可是路又在何方?面对重重困难,他的信念不但没有动摇,反而目标更加清晰坚定,他要拜草原上最好的马头琴大师格布拜尔为师。可是蒙古族是游牧民族,大师在草原上传艺,居无定所,茫茫草原,哪里去寻觅大师的踪影?在父亲的支持下,他又开始了独自闯荡、更为艰难的拜师学艺之路。

为得到一把马头琴,父亲不得不卖掉他心爱的小白马巴特尔,没想到白马巴特尔是作者有意设置的一条暗线,最终为作品增色添彩不少。在这部作品里,作者充分显示了他擅长编织故事、注重谋篇布局的写作特长,不断制造艰难险阻,又不断地让小主人公在磨难历练中克服困难,不断前行成长。正应了那句话“青山不碍白云飞”,在诚心向学的阿木尔面前就没有过不去的坎儿,翻不过的山。这样结构的好处是,既给读者创作了一个充满挑战、一波三折的故事,吸引着读者不断地读下去,读进去,同时也塑造了一位顽强、不屈不挠的少年形象。读这样的作品,大有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惊喜。

最可喜的是在多种音乐艺术的熏陶之下,阿木尔终于学有所成,不想命运再次向他发出挑战。大赛之中,他心爱的马头琴突然变声,他又义无反顾地投入马头琴器乐本身的改造之中。过去的马头琴都是用马皮蒙面,音色不稳,他就探索用蟒皮、树皮等不同材质来制作马头琴。现实也正是如此,马头琴正是在不断的改造中不断完善提升,时至今日才成为一种稳定的、别具艺术特质的世界著名民族乐器,从单调沉闷的音质,变成音色丰富的视觉艺术。这样的故事情节设置,也在阿木尔这个顽强、刚毅的形象之上,又多了一层新内涵,那就是不断进取不断创新的当代精神质素。

其三,是作品以阿木尔拜师学艺为主线,其间穿插了大量的蒙古族民歌名曲,比如《赛马》《那匹白色的骏马》,还有阿木尔最喜欢的、反复出现的《草原上的风》,另外其中还穿插了民间传说故事和民谣俚语。阿木尔在求学路上,不仅学习了马头琴,还有意拜访各路乐器演奏大师,把各门音乐艺术融会贯通,比如民间乐器四胡、火不思、蒙古族歌舞萨吾尔登,尤其是蒙古族长调呼麦。呼麦来自古老的蒙古族文化传统,以其独特的喉咙发声之法,产生一种低缓深沉、丰富厚实的声音效果,通过对大自然各种声音的模仿,单调之中有神奇,古老而有魅力。整部作品正因为有多种文化艺术元素的加入,内容非常丰富厚重,作者有意借儿童故事、以一种轻松巧妙的方式弘扬着、传承着蒙古族文化艺术。我们真诚地希望这样有特质、有品质的作品越来越多,越来越好。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