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成本优势显著,锂价下跌冲击下盐湖股份碳酸锂毛利率仍超60%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董鹏 成都报道
8月30日早盘,盐湖股份(000792.SZ)大涨超过5%。
前一日晚间,该公司发布半年报,在行业周期性回落的背景下,公司主要经营数据出现不同程度回落。
当期,公司实现营业收入72.36亿元,同比下跌27.3%,净利润与扣非后净利润基本相当,降至22亿元左右,较上年同期下降57%。
即便如此,公司上述盈利规模已经远超其他同业公司。截至8月30日,纳入wind锂矿板块的19家公司中,仅有天齐锂业尚未披露半年报。
与前两年相比,盈利超过10亿元的公司数量锐减,仅有的盐湖股份、西部矿业和藏歌矿业全部是青海当地上市企业。
以上公司具备非常明显的共同点,即锂盐业务或股权全部是低成本的盐湖提锂,同时主营业务也并非只有锂盐一项,使得公司报表可以最大程度的降低锂价下跌冲击。
锂盐成本回归常态
盐湖股份就是典型。上半年,受到锂价下跌影响,该公司锂产品收入占比进一步下降至23.26%,同期钾产品营收占比则73.76%。
上市公司钾、锂产品利润率之间的差值,上半年也在不断缩小。
当期,公司钾产品毛利率下降19.39个百分点至53.52%,锂产品毛利率则下降近23个百分点至60.16%。
结合公司产品销量数据计算,则可以看出前期补税事件对其成本端的扰动因素有所减弱,并逐步回归常态。
2023年,盐湖股份因为当期计提近19亿元矿权出让收益金,导致公司单位成本上升明显,当期碳酸锂生产成本达到4.66万元/吨。
而按照上半年公司2.02万吨的销量估算,公司今年碳酸锂成本已经回落至3.32万元/吨附近,这也是能够继续保持较高利润率的原因之一。
当然,补税事件的影响并未完全消失。
半年报显示,当期公司营业外支出为1.46亿元,较上年同期的0.25亿元增长明显。对此公司指出“根据税务事项通知书,补缴2021年-2023年销售成锂卤水资源税和增值税产生的滞纳金。”
此外,公司上半年税金及附加费用也从5.37亿元增加至7.69亿元。从具体明细上看,资源税占比最高,达到6.87亿元。
整体上看,公司披露的这份半年报表现尚好、经营安全边际较高,周期回落对公司的冲击仅限于利润率的降低,赚多赚少的问题,经营性亏损远远不至于。
实际进度快于报表进度
最被二级市场关注的4万吨锂盐产能项目,盐湖股份亦在半年报中更新了其建设进展。
该项目,包括年产2万吨电池级碳酸锂+年产2万吨氯化锂项目,项目采用吸附法提取老卤中的氯化锂,分为盐田及储池、吸附提锂、膜精制浓缩、反应沉锂及氯化锂等五个工艺单元。
“截至目前,整体项目合同签订金额完成约63%,主工艺装置吸附提锂厂房基础和设备基础完成100%,主体结构安装完成56%。”盐湖股份称。
另据青海当地媒体今年7月报道,项目全场地基处理已完成25.6万平方米,厂区内部主路路基工程已全线贯通,满足现场通车条件;吸附提锂装置已进场施工;建设工程建设(EPC)总承包招标采购工作已全部完成,整体项目按照计划正常推进。
不过,公司半年报却显示,上述4万吨/年基础锂盐一体化项目预算数为60.6亿元,当期仅增加0.79亿元,工程进度仅为3.49%。
报表披露的工程进度,与公司半年报和媒体报道的情况显然存在一定差异。
需要指出的是,在建工程分为自营方式建造和出包方式建造两种,其中很多个体项目为出包方式建设,比如合同金额达到7.9亿元的吸附提锂装置便是由中国中化集团旗下子公司承接。
盐湖股份在未完成付款动作前,其财报中的在建工程费用也就难以提前确认,所以上述重点项目的实际进展要明显高于“在建工程”项目披露的进度。
后续,随着上述4万吨产能的建设完成,盐湖股份锂盐总产能将提升至7万吨,并且这还只是名义产能。
近几年,盐湖股份的实际产量始终大于名义产能,7万吨产能很可能会贡献8万吨,甚至是更多的实际产出。
此外,与子公司蓝科锂业既有的3万吨产能相比,新建的4万吨产能由盐湖股份独自拥有,没有了少数股东损益,也会将更多的利润留在盐湖股份自己的报表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