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城乡融合谱“兴”篇

2024-08-30 17:22:24 - 环球网

山东:城乡融合谱“兴”篇

近年来,山东省坚定“走在前、挑大梁”的使命担当,坚持守正创新、提质增效、融合发展,旅游业对于服务美好生活、促进经济发展、构筑精神家园的作用更加凸显。特别是山东省注重发挥旅游业助力城乡资源要素流动互换的优势,发展观光、休闲、研学等业态,吸引更多游客走进乡村田园,也让农特产品、乡风民俗、乡村居民进入城市,打开了市场、拓宽了眼界。

从济南市主城区经青兰高速向东驱车一小时,就来到济南市莱芜区雪野街道王老村。初秋时节,后山的树林依然郁郁葱葱。暑假刚过去,村街游客不多。民宿保洁员刘贵莲说:“今年夏天可是忙得不得了,民宿几乎天天满房。”

“进村无路,山上无树,吃的无粮,住的无房。”曾经,这是贫困村王老村的真实写照。作为一个地道的山村,村中多数村民祖祖辈辈靠种生姜为业。

转机发生在2020年,王老村与山东文旅集团签订村企合作框架协议,采用“党支部+企业+农户”模式,已经流转到村集体的闲置房屋被重新设计,打造成高端民宿、游客服务中心、景观公园等。村集体以房屋产权入股,山东文旅集团负责运营推广,按照利润和营业收入两种结算方式进行分红。

根据山东文旅集团测算,王老村周边项目全部建成运营后,年接待游客可达30万人次,综合旅游收入3000余万元,新增旅游直接就业岗位120个。

加大投资提高了山东乡村旅游开发的融资和创新运营能力。同时,政策的引导与旅游业持续发展,也让乡村的文化旅游公共服务体系日臻完善。

在潍坊市南部山区,规划总长687公里的“齐鲁天路”正吸引着越来越多的自驾游爱好者。

“齐鲁天路”沿途既有小米等潍坊市农特产品主产区,也有梯田等农业特色景观。潍坊市在做好旅游产业融合大文章的基础上,注重从乡村振兴角度切入,完善“齐鲁天路”周边的软硬件公共服务设施。

比如,当地对十徐路、下小路、张横路等通行体验不佳的路段进行改造提升,全线安装路灯;在重要路口、景区节点、主线和支线,都设计安装旅游标识和导视系统。

去年以来,山东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省自然资源厅、省文化和旅游厅等八部门共同行动,旨在加强乡村旅游智慧化建设,包括运用云计算等技术,在重点乡村旅游区域开发全息投影、无人机表演、夜间灯光秀等项目;推动乡村旅游市场主体接入在线旅游平台,完善乡村旅游网上销售、预订、交流等功能。

除了促进城乡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均等化之外,山东省还发动更多村民参与旅游业开发和经营,全面提升村民的综合素质。

今年5月,一场为期5天的民宿管家职业技能培训班在曲阜市尼山镇鲁源新村举办,尼山镇140余名民宿从业者参加。

近年来,随着尼山镇周边的尼山圣境景区落成,夫子洞、尼山孔庙等景点修缮一新,优越的地理位置和特色文化体验游使得尼山镇周边民宿广受欢迎,民宿也从起初的几家发展到如今的180多家。培训班通过理论讲解、案例分析、实践操作等形式,对学员进行系统规范培训。同时特别设置“民宿新媒体营销推广”专题,任课教师详细指导民宿从业者如何利用新媒体平台进行有效宣传。

“旅游业属于现代服务业,经营业主和普通服务人员都需要具有现代市场意识、产品意识和服务意识,进而为旅游消费者提供高品质的产品和服务。”山东省旅游行业协会会长、山东大学旅游产业研究院院长王德刚认为,发展旅游业,要促使农民的身份发生质的转变,由传统农民转变为现代服务业的经营者、管理者和服务者。

山东城乡融合的旅游篇章仍在续写。山东省人民政府8月初公布《完善现代旅游业体系加快旅游强省建设的行动方案(2024—2027年)》,明确将强化资金和土地保障,发挥财政资金引导作用,鼓励金融资本和社会资本投资。同时,推动盘活存量土地支持旅游设施建设,鼓励采用弹性年期出让、先租后让等方式支持旅游相关业态发展。

本报驻山东记者苏锐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