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具当代性、更加国际化:漆彩东方

2024-08-30 20:30:31 - 媒体滚动

转自:上观新闻

更具当代性、更加国际化:漆彩东方

8月23日上午,漆彩东方——第六届上海漆画展学术研讨会在碧云美术馆举办。中国美协美术理论委员会副主任、华东师范大学美术学院院长张晓凌,上海美协驻会副主席、秘书长丁设,碧云美术馆馆长林薇,上海评协副主席张立行,原中国美协漆画艺委会委员、上海美协原漆画工委会主任尹呈忠,上海美协漆画艺委会主任翁纪军,上海美协理论与策展艺委会委员傅军,上海美协漆画艺委会副主任金晖,委员张斌、马俊营,以及部分入选作者等参加会议。研讨会由张晓凌担任学术主持,围绕第十四届全国美展漆画作品展和第六届“漆彩东方”的作品情况展开交流研讨。

更具当代性、更加国际化:漆彩东方

更具当代性、更加国际化:漆彩东方

本次展览共展出遴选作品和特邀及总评委作品77件,整体呈现出三个特征:一是题材广泛,很多作品从新时代中国发展变化与日常生活中萃取题材,刻画生动多彩的社会风貌。二是形式丰富,既有具象写实也有抽象写意,既注重装饰性也强调工艺技法,还有的追求画味意境的探索。三是体裁多样,囊括了架上绘画、立体器物和装置艺术,展现了大漆艺术的包容性和创造力。

更具当代性、更加国际化:漆彩东方

更具当代性、更加国际化:漆彩东方

更具当代性、更加国际化:漆彩东方

更具当代性、更加国际化:漆彩东方

张晓凌从全国漆画创作的整体情况出发,就上海漆艺术如何发展的问题提出期许。他认为,艺术首先要尊重作者的内心、艺术观和价值观,从这个角度来看,本届“漆彩东方”更接近于漆艺术的本质,很多作品拿到国际平台上也不会有欣赏的障碍,因为上海特有的地理位置和文化传统,让艺术家的创作带有一定的普世性,创作的观念、意识、理念都是当代的,使用的是世界话语。他强调,这几年通过“漆彩东方”和其他相关邀请展的持续推动,上海漆艺的特色在逐渐呈现出来,但要让“上海漆画”这个概念真正成立,需要在具有更强的当代性,更国际化这些维度上作出上海特色,彻底完成漆艺术的当代转化。

更具当代性、更加国际化:漆彩东方

翁纪军也认为,上海漆画应该要有自己的面貌和特色,既要做到洋派、有当代性,也要有符合上海多元化发展的绘画面貌和文化追求。他强调,上海美协在历届“漆彩东方”展览的组织中一直鼓励实验性,鼓励尊重艺术的本原和艺术的规律,鼓励用绘画的语言来自我表达,至于形式是抽象、写实、表现或者装置都不重要,重要的是由心而发。他还谈到,要尊重漆的本体,从材料出发去探索和研究。要尊重方法论,持之以恒多学习,因为漆艺术就是一个工作态度和工作方法相结合的求索过程。

更具当代性、更加国际化:漆彩东方

丁设对上海漆艺术的整体发展面貌和持续上升的趋势表示欣喜和肯定,认为在几代上海漆艺术家的努力下,从漆画工作委员会的成立到漆画艺委会的升级,再到华东师范大学漆艺术当代中心的成立,一系列的举措推动了整个上海漆艺术的发展。他提出,“漆彩东方”连续三届在碧云美术馆举办,坚持遴选和特邀的作品构成,策展和研讨的学术机制,一方面呈现上海漆艺术的发展成果,一方面邀请全国漆艺术界重要艺术家的参与,对于上海乃至中国漆艺术发展产生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他谈到,上海这座城市具有抽象艺术的基因,漆作为一种绘画材质也具有抽象审美的因素,这就决定了漆艺术在上海未来的发展具有无限的可能性。

更具当代性、更加国际化:漆彩东方

林薇从运营国际社区美术馆的角度分享了她的感受。她谈到,作为国际社区美术馆,既要建立社区友好性的面向,又要具有学术性的特色,还要突出国际化的特点。“漆彩东方”从第四届开始落户碧云美术馆,当时正是被漆艺术的当代性、国际性特质所打动,坚持到今年已经是第六届,不仅成为碧云美术馆的品牌,更被社区国际家庭所认可、认同。希望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进一步推动上海漆画代表中国文化走向国际。

更具当代性、更加国际化:漆彩东方

作为“漆彩东方”品牌创立的见证者和推动者之一,尹呈忠谈到,从2012年在上海美协创作中心举办第一届,到今天的第六届,看到了上海漆画从弱小、单薄到今天的相当规模。这得益于美协一贯的支持,得益于漆画队伍不断的壮大,也得益于我们漆艺术家视野的不断开拓。他认为,上海的漆画有比较鲜明的特色,这个特色源于上海作者在传统漆艺的转化方面高度的自觉性,源于海派文化精神的浸润,这是上海的漆画作品能够别具一格的非常重要的原因。

更具当代性、更加国际化:漆彩东方

张立行也认为,漆画作为小画种能够得到国际社区观众的青睐,首先是漆画的调性和上海国际大都市的调性相契合。他指出,尽管上海是中国现代漆画的发祥地,但是漆艺传承的积淀不是很深厚,这就让上海漆画在当代性转化中包袱很轻。与此同时,上海一大批跨画种艺术家的介入,他们的思维方式不同,但注重本体语言材质的表现力,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上海漆画的当代性转化的进程。

更具当代性、更加国际化:漆彩东方

傅军提出,当代艺术是面向未来的艺术,是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材料和手段进行观念表达的艺术,当代的文化背景给漆艺术提供了一个平等竞争的机会。她谈到,两年前第五届“漆彩东方”研讨会上,她从媒介性、物质性、当代性三个角度探讨了上海漆艺术的发展方向。她认为,两年之后的今天,更重要的是解决两种关系,一种是开放与坚守,不断打开原本相对比较狭窄的画种视野;一种是继承与重建,发挥漆材质强大的融合度、开放度和包容性,把综合材料绘画作为一个全新赛道,与其他画种公平竞争。

更具当代性、更加国际化:漆彩东方

金晖是第十四届全国美展漆画展区的评审,他从入选作品的整体面貌出发,提出了文化溢出的问题。他认为,要从如何适应漆性,如何形成文化溢出等角度探讨漆画下一步的发展。比如油画、中国画能不能从漆绘画的语言中获得启示,从而影响他们的发展、形成互鉴。他谈到,中国的美学形成于魏晋时期,源于九品中正制的人物品藻风气,其标准都来源于漆工艺技法的审美标准,这就是当年的一种文化溢出。今天的漆画如何重启这个概念?首先要客观地看漆在历史上是一种造物的材料,不是造景的材料。因此把造物的概念引入造景创作语境当中,是漆艺术迈入当代很好的途径。

更具当代性、更加国际化:漆彩东方

张斌指出,上海漆画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到八十年代经历了一个突破性发展的阶段,今天我们又迎来了一个突破性的发展过程,应该要有一个学术群体,把漆艺术的理论研究进一步提高,更好地引领未来的发展。

更具当代性、更加国际化:漆彩东方

马俊营从当代漆艺术语言体系建设角度谈了他的思考。他认为,作为上海的当代漆画,已经从观念出发之后,如何支撑观念的表达,需要分三步走。第一是要对传统的工艺技法进行系统性的研究。第二是要在研究传统技法的基础上进行实验性创新。第三是对技法的选择,除了传承和创新之外,还可以通过重组方式,把不同的技法揉和在一起,对青年学者可能也是比较好的路径。

更具当代性、更加国际化:漆彩东方

作为第十四届全国美展漆画作品展和本届“漆彩东方”展览的“双料”入展作者,韦萍分享了对展览的整体感受。一是小而精,体现了上海漆画当代性和国际化的艺术特点;二是漆味浓,很多艺术家是在探讨漆画本体语言的基础上进行拓展,尊重大漆的原汁原味;三是跨界宽,很多作品整体上具有相容性和包容性的特点。

更具当代性、更加国际化:漆彩东方

杨华、曾泽元、廖渊、张辰东、耿凌艳、吴洋、戴紫玥、李光耀等入展作者代表也分别交流了各自参展和创作体会。他们表示,专家们的观点让他们打开了思路,对今后的创作很有启发。相信在前辈专家的引领下,通过每一位艺术家在各自创作路径上的砥砺探索,一定能够形成上海漆语言的特色,形成上海漆文化的现象。

更具当代性、更加国际化:漆彩东方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