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资委出手!今年以来超200家假国企被曝光,举报平台正式上线

2024-08-30 21:44:18 - 华夏时报

国资委出手!今年以来超200家假国企被曝光,举报平台正式上线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刘昱汝徐芸茜北京报道

8月28日晚间,国务院国资委在官方网站上线“假冒国企”举报平台,社会公众可通过该平台对假冒国企问题线索进行举报。

据《华夏时报》记者不完全统计,2024年以来,假冒国企信息已更新超过200家。假冒国企黑名单在近三个月内迅速膨胀,新增22个假冒国企实体。这一现象在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批发业、零售业和建筑业等多个关键经济领域尤为突出,暴露出假冒国企问题的严峻性及其对市场秩序的潜在威胁。

中国海洋大学中国混合所有制与资本管理研究院特邀研究员严学锋在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国务院国资委打造的举报平台,其高规格与权威性独树一帜,旨在构建社会共治的坚固防线。此平台不仅提升了公众信任,更激发了社会各界参与打击假冒国企的积极性。为鼓励更多有效举报,建立健全举报奖励机制势在必行,这将进一步激发民众的正义感与参与度,让假冒国企无处遁形。

超千家“假国企”涉及多行业

国资委长期以来就高度重视打击假冒国企问题。自2021年起,已连续三年对“假央企”和“伪国企”进行集中公示,共曝光超千家假冒国企,彰显了国资委维护市场秩序、保护国有企业合法权益的决心和力度。

2021年10月,26家中央企业通过官网、微信公众号等多种渠道对外公告了353户假冒国企名单。通告社会各界,名单中的相关公司及其下设各级子公司均为假冒国企,与中央企业无任何隶属或股权关系,也不存在任何投资、合作、业务等关系,其一切行为均与中央企业无关。提醒社会各界提高警惕,注意防范风险。

2022年9月,国务院国资委网站发布了第二批假冒国企名单,涉及企业528家;2023年4月,国务院国资委网站又公布了第三批假冒国企名单,涉及企业300家。

《华夏时报》记者梳理发现,从超千家假冒国企来看,企业名称里常常含有“中”“国”等字。从注册登记机关所在地分布来看,假冒国企几乎遍布全国各地。这些被曝光的假冒国企涉及包括建筑施工、房地产、能源、投资、贸易、文旅、石油化工、交通运输、人力资源服务等多个行业。

国资委曾表示,长期以来,部分不法分子通过伪造公章、虚假证件等方式,恶意将企业注册为中央企业下属子公司,冒用中央企业名号开展经济活动,挂靠的“假央企”“伪国企”向下延伸扩张,乱象丛生,顶着国企名义招摇撞骗,甚至从事骗取银行贷款、欺骗社会公众和地方政府等违法犯罪行为。

重拳出击维护市场秩序

上线举报平台是构建诚信守法市场秩序的重要举措。假冒国企问题给经济发展带来较大危害和重大风险,严重损害国有企业声誉和社会各方合法权益。

同时,上线举报平台也是获取问题线索、加大打击力度的重要手段。社会公众通过举报平台提供相关问题线索,国务院国资委将会同有关部门、中央企业对举报信息进行核实,问题查实后,将依法采取限制登记、撤销登记、信用惩戒等措施,存在企业内部人员或者黑中介参与的,将依法依规严厉打击。

记者注意到,举报平台采用实名制,举报人应确保举报信息客观、真实。国资委将按照有关规定严格保护举报人信息,维护举报人合法权益。

此前,也有其他部委出台过打击假冒国企的措施。今年3月15日,市场监管总局出台的《防范和查处假冒企业登记违法行为规定》正式施行,进一步细化了针对假冒国企、知名民企和外资企业违法行为的防范措施和处罚措施。

从根源上杜绝假冒国企

假冒国企现象不仅扰乱市场秩序,更损害国家形象与利益。杜绝假冒国企,需从源头治理,构建长效机制。

针对假冒国企的顽疾,严学锋则强调,需从“不敢、不能、不想”三方面综合施策。他表示,首先,完善立法与执法体系,确保违法成本远高于假冒收益,让违法者“不敢”轻易尝试;其次,强化举报机制,对假冒国企行为做到及时、公开、有力处理,让假冒者“不能”逍遥法外;最后,贯彻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特别是其中的“保证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营造良好市场环境,让诚信成为共识,让企业“不想”假冒国企以谋取不当利益。唯有如此,方能从根本上解决假冒国企问题,维护市场秩序,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科方得智库研究负责人张新原向《华夏时报》记者分析指出,国资委等相关部门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解决假冒国企问题。加强了企业注册审批和排查工作,确保只有合法的央国企才能得到注册批准;国家对假冒国企的打击力度加大,重点打击和整顿违法经营行为,并对涉及假冒国企的人员进行严厉处罚;加大宣传工作,提醒公众警惕假冒国企并及时举报。通过这些措施的实施,假冒国企问题应该会得到有效遏制。

责任编辑:刘诗萌主编:公培佳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