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剧求本”电影主题研讨会——以电影汇聚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力量

2024-08-30 23:28:30 - 长春发布

“论剧求本”电影主题研讨会——以电影汇聚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力量

“长春电影节为业界学术交流、探讨电影商业化运作等提供了平台,特别是‘论剧求本’研讨会,不断为电影剧本创作、编剧人才培养探索新路径。”8月29日,第十九届中国长春电影节重要活动——“论剧求本”电影主题研讨会,在长春理工大学东区图书馆报告厅举行。作为研讨会主持人——中国电影文学学会副会长、制片人汪海林对“论剧求本”给予充分肯定。

研讨会上,与会嘉宾纷纷围绕研讨会主题——“以电影汇聚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力量”,聚焦探索中国电影现代化发展方向,汇聚中国式的文化力量建言献策。业界专家、学者及长春理工大学师生等300余人参会,共同助力新时代电影产业高质量发展。

“论剧求本”电影主题研讨会——以电影汇聚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力量

让算法为电影“做加法”

“有人说,大数据能提供电影剧本的基本情节走向,已经不需要太多编剧的创造性劳动了。我个人认为这是一种误区。”谈到科技与电影的关系,中国电影评论学会会长饶曙光率先亮明观点。他认为,大数据和算法固然重要,但无法代替编剧的创造性、想像性劳动。“可以利用算法把创作者从繁琐性、重复性的劳动中解放出来,从而进一步激发编剧的想像力,这样能更好地助力电影发展。”饶曙光说。

这个话题,让中央文化和旅游管理干部学院副研究员孙佳山想到了今年暑期档电影《白蛇:浮生》和《解密》。“这些影片中有很多新技术的应用,如果往回追溯,我更推荐大家看看《长安三万里》和《流浪地球2》。因为按照这个线性循序看,就能看到在科技赋能背后,中国影视工业的不断进步。”

东北师范大学传媒科学学院教授史册则以长春本土为例,力证科技正在强力地与电影艺术相结合。“我刚参观过长春理工大学的电影实验室,水准很高,老师的教学、科研能力也很强,希望大学生能积极投入到电影实践与实验中来,为新中国电影从长春发源到凝聚,再到面向新时代、走向新未来贡献青春力量。”

为电影高质量发展做储备

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融媒体中心主任、《当代电影》杂志社社长皇甫宜川,是长春电影节和“论剧求本”电影主题研讨会的“老朋友”。在他看来,长影集团持续在日常,特别是长春电影节期间举办“论剧求本”活动,体现了长影人极具时代性的创新理念、开放意识和使命担当。“‘论剧求本’是一个能够不断把握时代脉络的平台、一个引领思想碰撞的平台、一个创新电影创作方法的平台,通过全国各地创作者、学者的交流互动,最终将很好地落实到如何写好剧本、如何拍好电影、如何推动中国电影高质量发展上。”皇甫宜川说。

吉林大学哲学社会学院副院长李龙将高质量发展之一的话题落地——用长影的发展历程呈现何谓“以电影汇聚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力量”。他认为,长影为中国电影事业做好了4项储备——即电影发展的特质基础、人才培养、制度探索和精神力量。“数十年来,长影为中国电影界培养、输送了大量演员、导演等从业者,不仅助力了中国电影事业的发展,更成为中国电影文化气质的强大构成。”

《电影艺术》杂志主编谭政则认为,电影内容是一个国家国情和综合实力的体现,是中国力量在大银幕上的精彩呈现。“光有产业,没有内容支撑也不行,在中国电影取得的成就中,有很多可喜的现象都来自于内容的创作。我们也欣喜地看到,如今,已经有越来越多的电影人在题材方面不断拓展,将中国故事延展走向世界舞台。”

为电影作品注入时代精神

“今天的电影开始关注现代化进程中面临的某种问题,尤其是个体问题。”皇甫宜川以《抓娃娃》为例进一步阐述观点。他认为,该片将目光投放在对当代教育现象的关注上,这是吸引观众认同并走进电影院观影的原因。“我们之所以愿意去讨论这样的电影,是因为它们呈现出一种现象,即电影事业确实需要以一个创作者的观察力、情感的体悟力,形成对当代生活的‘发现’,并凭借这样一种表达能力为电影作品注入时代精神。”

李龙以“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精神,以电影为代表的文艺作品是一个时代的精神镜像”,强调电影创作之于时代发展的重要性。“我们可以做一个对比,还是回到长影,长影早期拍摄了《我们村里的年轻人》,前几年又推出《青春作伴好还乡》,这就呈现了一个很好的视角——即过去时代的年轻人将个人的‘小我’和时代的‘大我’融合,通过故事情节赋予那个时代的青春内涵。而《青春作伴好还乡》则将年轻人置于时代大背景下,讲述了年轻人返乡创业的青春故事。两部电影都是由小视角切入,却呈现出不同的时代力量。”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