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级向下级甩锅,下级即便苦不堪言却也只能接锅?对一起地方党报“背锅”事件的解读

2024-08-30 20:18:53 - 新浪财经头条

来源:老梁市监论谈

文丨燕博士

近日和社科界的朋友谈起一个话题,说如果一家传播机构或者研究机构,整天给地方领导写一些歌功颂德的文章,或者解读领导讲话背后的高蹈思想,领导会因此高看你一眼吗?我们共同的看法,是大概率不会,甚至长此以往,在领导心目中地位还会下降,存在感降低,终于沦为可有可无的角色。

这就相当于你一直给领导灌糖水,一次两次还觉得可口,时间长了会身材走样,导致健康和形象问题。而一个保持健康的建议,即便做起来会困难一些,反倒可能会获得领导的重视和尊重。

我想以一个案例来说明这个道理。这就是不久前发生在某市的一个舆情事件。

事件说的是某市领导在一次讲话中表达了一个强硬的观点,要求“坚决杜绝行政诉讼败诉案件发生”。本来,作为地方领导提出类似观点,目的无外乎是要求下属做好本职工作,并且程序要合法合理,防止引发诉讼,否则必然带来麻烦,输了政府影响。但是这种要求,如果用我上面文字表达,那就是安全的,但是领导偏偏是提出要“杜绝行政诉讼败诉案件发生”,而且还是公开正式的书面讲话,这就成了大问题,并带来舆论后果。

这会导致如下四个观感:

一是难免会引发权力干涉司法公正的合理猜测,并由此引发社会对本地法治环境和营商环境的担忧;

二是要杜绝行政诉讼败诉案件发生,就会暴露权力尊严大于天的思维,那地方的法治和民生民主地位肯定居于其次,甚至更为低下;

三是领导正式讲话往往经过多轮讨论而定,但这种几乎肯定会引发社会关注的“个性化”表达,却能一路闯关而和公众撞个满怀,那背后或许不止一个两个“法盲”;

四是,而且是更有可能的原因是,领导一贯强硬霸气的作风,让身边所有人噤如寒蝉,不敢讲话提建议,结果导致领导才出门就一脚踩进坑里。这或许表明,专制本身具有自害的内在逻辑,而民主反倒是个安全机制。

但是上述这个语言表达的谬误,仅仅是个故事的序幕。更具有戏剧性的一幕出现了。在讲话引发舆论关注以后,地方或许意识到了问题所在,开始了紧急公关,却暴露出了更多问题。

作为救急措施,地方相关方面回应说,该言论并非领导原意,是地方某日报“在新闻采编流程中存在偏差,发稿审核把关不严”的结果。就是说,是地方报纸工作出了差错,搞错了领导讲话意思,结果给地方和领导带来了麻烦。这个板子就这样打在了地方日报的身上。

理解中国地方党报运作流程和工作原理的人们来说,这个“甩锅”的做法不光过于生硬,而且也是漏洞百出。甚至又暴露出了地方关于新闻和舆论的知识“盲点”。因为作为地方党报的日报,是宣传的第一阵地,如果报道地方领导,尤其是地方主要领导新闻的时候,那是高度重视并当做政治任务的,不光要严格恪守讲话精神,甚至对于领导现场原话都需要核实的,确保不会出现一点的差错。头版哪怕出现一点错误,报纸总编辑都要负很大的责任,更遑论这种篡改主要领导“重要讲话”原话、给地方和领导带来巨大舆论压力的做法,那几乎肯定是个政治责任,总编辑因此去职都有可能。

就是说,地方日报出现上述这种错误的可能性是微乎其微的。当然,我也不能肯定,是否当时出现一个新手,因为某种不同寻常的原因而改变了领导原意。但是这种可能性,依然是微乎其微的。即便是地方新闻管理随便,可以改动,但是改成这个说法,那也证明这个负责人太不称职,需要毫不犹豫地免去职务,免得祸国殃民,祸害领导。

所以,地方将这个责任甩到地方日报的身上,不光看起来“一眼假”,甩锅甩到了南墙上,掉到了地上,全社会都尴尬地听到了“咣当咣当”的破锅声,而且还置地方日报和日报负责人于无比难堪的地位!

其实这才是本次事件中最为意味深长的一幕:为何领导讲话经过的环节和人手那么多,地方却会把这个锅甩到日报的身上呢?

应该说,可以这样解释,讲话一般经手的各个环节的负责人,都属于党委政府部门,在地方发言者眼里,都要比媒体拥有更大的行政权力,而媒体是党委领导下的宣传部门,一般是事业单位,这就存在一个体制序列上的上下之分。甩锅就难免向下级甩锅,而且下级即便苦不堪言,却也只能“接锅”。为领导背锅扛事,在今天很多地方被认为是富有担当的表现,是获得信任的表现,也被视为某种政治责任,类似于为领导挡酒。

但是有没有一种可能,那就是地方报纸长期以来惯于为领导歌功颂德,地方领导已经变得心理麻木,认为热烈掌声已经理所当然,由此不再重视报纸和负责人,甚至认为关键时候背锅也是理所当然呢?这听起来令人不适,但是能排除这种可能性吗?

我们需要理解,地方领导肩负重要发展责任,表扬和鼓励固然不可或缺,但是更需要的是发展的建议、问题的发现,以及重要解决方案的提出,甚至对地方问题开出一剂“苦药”,这都是对于地方发展的帮助,而且是比摇旗呐喊更为重要的帮助,也会令地方领导眼睛一亮,刮目相看,从而高看一眼,视为建言献策之举。

我们从心理角度也可以理解,无论是传播机构还是研究机构,乃至高校和新型智库,如果一味的说好话,对方慢慢就会失去新鲜感,从而变得心理麻木。而适时地说出真话,提出诤言,甚至进行适当的舆论监督和知识引领,反倒具有较好的效果。

在今天传统媒体走过历史高光时期,用户流失严重的时候,更需要说真话,讲真相,向领导说出百姓的心里话,并且向落后现象亮出舆论监督之剑。因为已经无可失去,那么任何一个建设性行为,都只会带来收获。如果一味说好话,反倒可能失去地方的真正重视,地位作用慢慢降低。上述某市党报就是一个案例。

地方主要领导需要认识到,如果不能鼓励地方媒体报道真相,为其舆论监督做好支撑,授权其做好应做之事,那么至关重要的舆论阵地会价值降低。用好宣传重器,做好舆论工作,本身就是盘活国有资产,而且是至为重要的资产。

我们今天的传播者和研究者更需要认识到这个问题。需要回归本位,做好本职工作,拿出具有建设性、创新性的方案。也就是为历史、为社会做出增量的事情,而歌功颂德、解读讲话,只是做了存量的工作,贡献没有那么大。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或立场,不代表新浪财经头条的观点或立场。如因作品内容、版权或其他问题需要与新浪财经头条联系的,请于上述内容发布后的30天内进行。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