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河崛起,开拓城市向上生长之路
城市崛起需要多久?
对商河而言,城市发展就如一颗沉睡的种子,在适宜的土壤中默默积蓄力量,历经漫长时光的砥砺前行,从荒芜的土地上渐渐升起高楼大厦。
回顾商河走过的峥嵘岁月,回味那些深藏于记忆中的高光时刻,从中隐现着一座城市向上生长的鲜明脉络。
宗兆洋 济南报道
县域的破茧与重生
商河是省会济南的北大门,是联合国地名委员会公布的全国100个“千年古县”之一,总面积1162平方公里,户籍人口64万,拥有温泉、生态、农业三张亮丽名片。
即便如此,商河能有今天的成就,仍然不易。
综观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城市发展史,经济发达的城市和区域往往有着得天独厚的地理区位:对外有可以停泊轮船的深水良港,对内有较为发达的公路、铁路和江河运输网络;临近经济发达城市的地区,也可以通过接受经济辐射而获得发展机遇。
平心而论,这些条件,商河都没有。
商河不沿海,也非内河航运重镇,而且因为距离济南城区较远的缘故,也很难通过提供物资、销售市场等方式与中心城市建立经济联系,从中心城区“辐射效应”的叠加中获利。
商河面临的限制,某种程度上是绝大多数中国地方政府面临的限制,商河的“破局”也能折射出大多数寻求发展的地方政府的诉求。
正因如此,商河的巨变才格外震撼人心。
2023年,商河地区生产总值在全省位次连续4年前移,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总量前移6个位次。规上工业总产值从2019年的92.79亿元,到2023年的223.75亿元,增长1.41倍,年均增长24.6%,正在加速由农业大县向工业县迈进。
2023年全年争取全国自然资源节约集约示范县、山东省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综合性区域试点等国家、省市级试点荣誉称号109项。
粮食安全领域,入选2024年度全国小麦和玉米单产提升整建制推进县,建成全市首个高标准农田整县推进示范县;小麦播种面积89.4万亩、总产41.3万吨,不断鼓起“粮袋子”。
特色产业领域,持续壮大花卉产业,温泉花卉种植面积达155万平方米、销售额占全市的83.6%。持续发展特色产业强镇,许商街道激光智造、玉皇庙镇玻璃智造、贾庄镇精品纺织、韩庙镇绿色植保、殷巷镇食品加工、怀仁镇鲜食甘薯、郑路镇新型绳网、白桥镇优质大蒜等镇域产业特色鲜明,“一镇一业”格局加快构建。
民生领域,确保民生支出比例保持在80%以上,持续打造“省会绿色生态和幸福民生的新样板”。提供就业岗位1.2万余个,累计发放创业担保贷款2.4亿元。
可以说,在城市发展的各个维度,商河都交出了极佳的答卷。
产业引擎的驱动力
面临限制,如何破局?
商河看准了工业强县这一关键中的关键。
事实上,近两年商河已经尝到产业扩张的“甜头”。
2020年,商河县地区增长4.5%,净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5家,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7.1%;2021年,地区生产总值迈过200亿元关口,增长9.2%,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26.6%,限额以上单位零售额增长29.1%,进出口总额增长99.1%;2022全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长5.2%;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限额以上单位零售额增长27.5%、进出口总额增长30%。
就数据层面而言,工业增长对于商河经济水平的带动作用已经体现得极为充分。
商河县委书记袁长奎说,产业高度决定城市高度,产业竞争力决定城市竞争力。这句话无疑是对商河这段时间发展极真切的诠释。
立足竞争优势、比较优势、特色优势,精准培育高端医药化工、高端装备制造、健康食品、低空经济4条产业链,产业方向更加聚焦。依托省级生物医药化工产业园这一“稀缺资源”,打造黄河北岸重要的医药化工和高端精细化工集聚中心;以广日股份华东数字化产业基地、齐鲁激光智能制造产业基地为引领,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链从无到有、由小变大,由“制造”向“智造”加速转变;围绕“6+3”农业特色产业体系,将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健康食品产业链“两园多点”布局持续完善。
同时,突出“实”字优化服务,搭建政银企对接平台,为143家企业放贷20.5亿元,为18个项目解决融资需求24.83亿元,为企业发展“输血补气”。在全要素保障、全周期服务下,力诺特玻、百斯杰生物、科源制药、超工激光等企业老树发新芽、新芽成大树,全县规上工业企业达到206家,居全市第五位;累计培育“创新型中小企业”86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84家,省市级“瞪羚”企业50家,创伟集团成功入选国家智能光伏试点示范企业。
“工作基础差,标准不能低,牢固树立精品意识,干就干一流;经济总量小,增幅不能低,牢固树立争先意识,争就争上游”。
理解这样的理念,也就看懂了商河的破局之路。
逐梦高质量发展之城
站在厚重的历史节点上,新的商河,轮廓初显。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两大国家战略叠加,济滨高铁与德商高铁在此交会设站,京沪高速与高德高速纵横交错,国道340、省道240交会过境,德龙烟铁路商河货运站场开启“铁路货运”时代,困扰商河发展数年的交通瓶颈渐次打破。
坐拥华北地区最大的地热存储地,绿化覆盖率达到41.8%,温泉花卉种植面积达到150万平方米,粮食产量占全市的近三分之一,鼓子秧歌入选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非遗传播活力排名全省第一,全国第十二。
加之近年来商河积极构建起以电子商务为核心,县域资源整合、产业融合、龙头带动和农民致富的产业体系,斯伯特、壹亩地瓜,朗威等一大批全产业电商龙头企业如雨后春笋般拔节生长,商河品牌在全国的影响力不断扩大。
在城市综合实力不断增长的同时,商河城市面貌也在不断改善。
商河抢抓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建设、推进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等战略机遇,以高品质县城串起城、乡协同链条。银桥城市更新项目入选山东省首批城市更新创新案例。深化社区网格化服务,依托智慧环卫一体化管理系统平台、“鼓乡e家”智慧物业服务平台,城市管理更加精细。新建提升城市绿道30.2公里,串联互通全县25处公园和口袋游园,县城“城绕水、绿绕城”,市民可“推窗见绿、出门见园”。
可以说,商河将自身的资源禀赋发挥到了一个极致,也印证了那句话——当一座城市体现出发展的强烈愿景时,发展的机会是绝对不会缺少的。
如今,商河也在高端的领域上崭露头角。
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中明确提出“发展通用航空和低空经济”。这样的背景下,商河县依托A1级通用机场,先后引进山东翊森通航、山东世纪航大等18家企业,2023年实现营业收入8267万元,今年以来签约2个项目、总投资3.6亿元。正在聚焦航空体验、航空职教、飞行器装备制造等精准招引,打造应急救援、农林植保等应用场景,谋划建设黄河流域低空经济发展示范区。